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诗词名句

少年行四首其三原文|赏析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6 14:21:50 阅读:67

文章导读:少年行四首·其三作者:令狐楚令狐楚(766或768~837),唐代文学家。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

少年行四首·其三作者:令狐楚令狐楚(766或768~837),唐代文学家。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逝世于山南西道节度使镇上。谥曰文。<|p>

原文: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xián)阳。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p>

未收天子河湟(huáng)地,不拟(nǐ)回头望故乡。 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p>

参考资料:<|p>1、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p>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这比汉代霍去病“句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p>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p>

参考资料:<|p>1、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0-423、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3-7<|p><|p>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