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诗词名句

《慈乌夜啼》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2-26 19:00:02 阅读:504

文章导读:慈乌夜啼  白居易 〔唐代〕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夜啼

  白居易 〔唐代〕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译文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

  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

  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

  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注:曾参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著称的门生。)

  简析

  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唐朝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