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诗词名句

《叹水别白二十二》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2-14 17:21:01 阅读:237

文章导读:叹水别白二十二  刘禹锡 〔唐代〕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译文  水,极其清澈,极为漂亮。 ......

  叹水别白二十二

  刘禹锡 〔唐代〕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译文

  水,极其清澈,极为漂亮。

  从一勺,到汇聚成河奔至千里。

  对人和物都有好处,一会急行一会缓止。

  有品行的都是如此,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你在金谷的堤上,我在石渠的署里。

  两心相应和流水一般,慢慢流动无穷无尽。

  赏析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唐朝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