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8 15:40:00 阅读:158
东溪作者: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p>
原文:【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p>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p>
短短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p>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p>
参考资料:<|p>1、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9-30 .2、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0 .<|p>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yǔ)发船迟。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p>
野凫(fú)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野凫:野鸭。<|p>
短短(pú)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shāi)。蒲茸:初生的菖蒲。<|p>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薄暮:黄昏。<|p>
参考资料:<|p>1、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9-30 .2、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0 .<|p>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p>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p>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p>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p>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p>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p><|p><|p>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