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诗词名句

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8 15:33:42 阅读:200

文章导读:寻雍尊师隐居作者: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

寻雍尊师隐居作者: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p>

原文:群峭碧摩天,逞遥不计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p>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p>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p>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p><|p>参考资料: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群峭(qiào)碧摩天,逍遥不记年。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p>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p>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p>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p><|p>参考资料: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此诗写作时间难以确定,可能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作于蜀中。<|p>

  此诗首联“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峭”壮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这是些雍尊师隐居所在。下句“逍遥”二字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不记年”则为补足“逍遥”之意,远离尘嚣,连岁月的流逝都不屑去计算了。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拔、永恒。<|p>

  颔联“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着意写“寻”。“拨”与“寻”二字绝妙,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斜靠在长藤古树之上,一览众山景色,倾听流泉欢歌。上句从视觉着笔,写行寻的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流泉叮咚,沁心悦耳。<|p>

  颈联“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p>

  尾联“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以素冷的色调,泼墨挥洒出一幅清幽隽永的画面。上句“语来”二字,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的细节,但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开怀畅饮,不觉已是黄昏,只好分手。诗人独自从寒烟笼罩的摩天碧峰上走下来。“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p><|p>1、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67-368<|p>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