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1 20:11:19 阅读:125
赋得自君之出矣作者:张九龄张九龄(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后
原文:【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参考资料: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8自君之出矣(yǐ),不复理残机。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不复:不再。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思:思念。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夜的月亮。减:减弱,消减。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参考资料: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8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此诗是赋得体,无论是赋诗得题,还是赋诗得句,总之是拟作。自六朝至唐代,拟此者代不乏人。诗人拟之,自是一次学诗演练。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1、何国治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