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8-31 08:01:01 阅读:104
【关键词】民办高校企业家精神发展
在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途径,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从而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产业化日益突出,教育产业已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去了。然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之一,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企业家却又是民办高校办学者中主要力量之一,积极探索企业家精神将直接关系民办高校的发展。
首先,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它一方面为人类生产和创造着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更为人类承载与传播着精神文明。企业成长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长期以来,企业的寿命与成长成为世界范围内深切关注的话题。从“企业家精神”这个术语的内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精神首先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但“精神不完全是仅仅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精神相对于意识,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也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群体独有的显著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人们日常也把它看作是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并以此标尺可以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
其次,所谓“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在企业、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当中不乏有企业家成份,企业家精神直接关系民办高校的发展。
(1)企业家的办学目标定位:企业家精神往往体现出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个人素质高低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办学目标的确定;价值取向来源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为办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思维模式形成于企业长期来积累的经验和财富,同时为办学者准确定位办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办学目标定位准确与否,制约着高校发展规模与办学效益。现实办学者中,往往因为办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理科类高校定位工科成份,既加大办学者的成本投入,又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企业家的办学特色思路:企业家精神往往体现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成功的企业固然有成功企业家的因素在内,同样道理,民办高校能否得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办学者的远见和卓越,其关键所在就是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民办高校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办学特色,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对办学者提出考验。然而在现实办学者中,多数办学者存在直接干涉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未能把办学投资者和学校管理者区分开来,未能将自身在成功经营企业时的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发挥出来,而是沾沾身喜所取得成绩,不思进取,把高校当作企业来看待和管理。
(3)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在于成功经营企业,让企业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家在成功经营企业的背后,就是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轮到企业家办学,往往也将如何“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作为衡量高校发展的重要依据。在现实办学者中,多数存在直接要管理效益的问题,殊不知“向管理要效益”不只是管理方法一个层面,也不能只管人、财、物这个标,更重要在于高校的管理体制、机构、机制。高校的办学体制、高校的机构设置和高校的管理机制是否运转灵活自如,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成本、教学条件的投入、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校管理的效益,以及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等。
再次,民办高校企业家办学精神更多体现为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办学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而高校发展的大学精神也正是在历史沉淀下形成,如企业家精神中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作法,能够在当代大学生中继承和传播,将有利于大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反之,企业家们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以降低办学成本,不重视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短期内企业家们会获得利益,长期以此,高校将面临重新抉择之路,甚至面临毁灭结局。现实例子中,有的企业家们在办学之初,全身心投入办学,将企业家精神的良好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待到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家的家族人员纷纷投靠来了,能安排按资排辈安排,不能安排先到校实习或学习来了,能直接进入学校管理层者直接投入工作,能担任学校重要管理岗位者直接接替,无论行或不行,也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统统“相聚一堂”,其结果是自家人不干事,外人无法干事,管理效益低下,外行人管内行人,局面极其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家精神有其积极上进的一面,其精神对民办高校发展带来直接利益关系,发展中的民办高校既要继承企业家精神,又要时刻警惕企业家的家族式管理,积极贯彻执行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切莫执行董事会指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做到责、权、利、效分开,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沃土,实现民办高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亮.《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_年.
[2]王安全.《公司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_年.
[3]宫文博.《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_年.
[4]周冬梅.《论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建设》.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_年.
[5]秦文婷.《全球化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特质及孵化研究》.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_年.
[6]崔凯.《中国企业家精神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_年.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再认识
一、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现状
企业家的成功经历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上升。随着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和对优秀企业家的研究深入,“企业家精神”一词出现频繁,并且被认为是成功企业家独具的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目前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尤其是优秀企业家所具有的一种素质,它是一种从千千万万个企业家个体所具有的精神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系统而普遍意义的精神。
2.人们或者“具有”企业家精神,或者“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家精神区分了企业家与一般民众。
3.既然企业家精神是人的一种素质,则它具有长期存在性。即一旦人们拥有了企业家精神(无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人们就会长期拥有它。
4.企业家精神表现为一种灵感或“天才的火花”。当企业家提出一个新颖独特的观点或推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等等时,被视为是“企业家精神”的显现。
但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并不只是一种偶发的灵感或“天才的火花”,而且是企业家精神主体在剧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形成的独特心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其显现应是一个从产生创意到创新结束的动态的有计划的过程。据此,我们推出企业家精神主体不仅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企业甚至是国家;对企业家精神的测量不是定性的“有”或“没有”,而是可以用频率、程度来具体度量的。在本文的最后,笔者提出一个投入——产出模型来概括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二、企业家精神主体的再研究
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人(企业家),可以是团队(组织)、企业甚至是国家。诚然,企业家在一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事件(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中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企业家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合理调配一定的资源,才能使一种新观点、新方法得以成为现实。但从上述对企业家精神显现过程的分析描述中不难看出,任何能从事这一创新过程的个体与团队都可以成为企业家精神的主体。
企业家的一项必备的个人素质是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趋向一致。那么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团队与企业家领导下的团队有何区别呢?我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在企业家领导下的团队里,企业家是设计师与决策者,而一般成员则是执行者。成功的企业家会使团队成员具有更大的工作热情,但并不会改变上述角色位置。而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团队中,团队成员是决策的参与者,他们不仅是被动的接受命令,还会主动对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在创意的实施过程中,他们会在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时主动调整计划,适应环境,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每个人都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分子,整个团队共享最后的胜利喜悦。马若迪斯·贝尔宾()曾这样描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团队:团队中会有一名成员提出创意,另一个人去确认它,由第三个人负责张罗资源,第四个人去促成,第五个人去改进,第六个人负责确保各项细节无误,第七个人去维护团体的士气。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团队可以是一个正式的团队,也可以是一个非正式组织,范围可大可小。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曾指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鲜明的特征,不论其是个人的,还是一个机构的”,并且专门讨论了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组织的特征。格泽戈尔兹·科勒德克也曾在《向市场和企业家精神的转变——系统因素与政策选择》中提出“……中国及越南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最终成功都是依靠其经济中各部门的企业家精神的扩展而取得的……”。还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事实上获得成功的概率要比同行业中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更大。(Brandit,1986;Kao,^v^;Pinchot,1985)
将企业家精神看作是个体或团队从事创新活动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企业家精神不再是抽象而神秘的,它不再仅属于某些个体所拥有的特质,而可能蕴含在大多数个人、组织、企业之中,因此,可能存在适当的方法挖掘这一潜质,通过激励组织、企业、国家的每个成员对机会的敏感性,对风险的意识和主动性增强,我们可能使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更具有企业家精神。
三、企业家精神的度量
既然企业家精神不再是一种依附于人的属性,而是个体、组织甚至于国家所具有的固有潜质,那么我们无法再用“有”或“没有”来衡量企业家精神。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家精神的强度,它包含着企业家精神出现的频率和体现出来的创新性、风险性和主动性的程度这两个维度。我们用周期性/持续性来形容企业家精神的频率,用改良性/变革性来形容企业家精神的程度。由此得到五类不同强度的企业家精神。(参见表1)持续型/周期型是指企业家精神主体的创新活动是持续进行的还是间断进行的,改良型/变革型则是指与原来的经营相比,这种创新活动带来的是一场革命还是仅仅是改良。一般来说改良型的创新都是源于市场的需要,消费者的要求,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一种改进,所以创新性、风险性和主动性较低,而变革型则往往会创造出一些市场或消费需求,它是一种对市场的创造活动而不是适应行为。动态型是指企业无论在频率上还是在程度上都处于一种中间状态。
表1企业家精神的度量与分类
当然,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度量也只能是一种时点上的度量。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如在不同的国家),同一企业家精神主体可能会体现出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强度。
为了更好的说明对企业家精神强度的测量,我们选取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大公司和国家,然后根据它们的特点划入不同类型。应当指出的是,我们的划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而是根据二手资料进行的一种主观评价,其目的并不在于准确的为这些企业家精神主体进行定位,而是为了说明企业家精神度量方法的运用。
大国工匠,匠心独运。堪称工匠的人,靠的是对技术的传承和钻研,对工作的专注和坚定,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当把一项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取得完美的成果。无论做什么工作,把每一项工作当做是一块璞玉来精心雕琢,心中充满对工作的热情,才称做“工匠”。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工匠精神跟在施工一线,或者办公室工作没有关系,工匠精神跟的是人,跟的是务实、诚恳、专业和拼搏上进的态度,而不是工作岗位。对于一线工人来说,就是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到无可挑剔,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在同种商品中脱颖而出;对于我们施工员来说,就是通过我们的管理和质量要求及安全规定的约束,通过我们的管理能力及责任心,让一线工人的产品做到合格,甚至优秀,把工作做到严谨、一丝不苟,确保每一工序的质量,让每一个工程都能成为我们的骄傲。
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我们建筑人的价值导向。
很久以来就对《工匠精神》这本著作有所耳闻,最近,公司开展了学习工匠精神的活动,有幸从办公室借来一本拜读。拿到手第一印象认为这是一本鸡汤,仔细读来,并非如此,里面的一些观念和人物事例很是接地气,让人感触颇多。
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种对梦想的追求,一种担当奉献精神及一份默默无闻的坚守。
学习了《工匠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现状,尤其是在目前环境保护的高压形态下,工作上不能出一点差错,必须要时刻以工匠精神鞭挞着自己,改掉以往大老粗的行为作风,各项工作力争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交差思维、差不多思维及走捷径思维,要对公司及自己负责,在自己的一片领域上敢于坚守担当,把工作漂漂亮亮的完成作为自己的追求。 注重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减少自己偏见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强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
此外,我们还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先增值,后回报;先沉淀,后成才;先有为,后有位。从容自信,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他常常手提毛笔,在纸上泼洒那水磨河山;他常常望着那最美的彩霞发呆。他,就是我们学校水墨界的梵高。他,就是王老师。
身为校美术社团的指导老师,那必然要有一身绝技,而水墨画,便是他的看家本领。他的水墨画栩栩如生,他的作品很多,能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在同学们的眼里,王老师总是板着脸,在教室里环视大家,让大家大气也不敢出。可是,当他开始画画时,那状态,便无人可及了。
他眉头紧锁,毛笔在墨里如小鱼嬉水一般,沾得笔头全是墨。接着,他仿佛若有所思,望着门口的小草发愣。就在几秒间,他提起毛笔,笔走龙蛇,才用了一分钟就画好了。脸上的眉毛舒展开来,他放下毛笔,仔细端详着这幅画。忽然,他的脸变得十分严肃,像罗丹对工艺品一样专注。只见毛笔在纸上快速划了两道痕,他打出一口气,吹了吹他的作品,悄然而去。
他刚刚画的,是泼墨河山。那山,不像别人画得那么僵,那山十分自然,虽是墨色,却又生机盎然之相。他的水,几横几点,虽简,却如山泉一般,顺其自然。
虽然,王老师已年近六旬,可他的画风却是老一派画家中的一股清流,令人难忘!
匠心,乃是精雕细琢,凭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匠心,乃是兢兢业业,靠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匠心,又是一双巧妙的手,绘出一片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绚烂的世界,是溢于言表却无法用笔下的话评论的。
森林,是大自然画中的主角。万缕阳光透过浓枝密叶间的空隙在地面上投下些许阴影,依稀听见虫鸣鸟叫,漫步于疏影之间,纤弱的花儿们静静散落在茂盛不衰的草丛里,为这幅画增添一缕“油墨清香”。拔地而起的清瘦翠竹,遮掩住一片世外桃源,轻轻拨开丛密的杂草,为之一震——若隐若现的鱼儿在水中穿梭来往,溅起层层涟漪,几株正值盛世的的清纯脱俗的荷花在碧荷的陪衬下显得格外粉黛,随着风的抚摸微微摇晃,上面的几滴悠然露珠在这花瓣的襁褓里昏昏欲睡,谁不为之所动?谁又不为之痴迷?隔岸模糊的柳林绿影仿佛一堵黛色长墙,果是深藏不露,与世隔绝,不在乎一切杂言碎语,只坚守本心……这是大自然的精雕细琢……
神秘的长空,是大自然画中的点缀。静看着蓝天,便静静沉寂于这行云流水的世界,来去匆匆的鸟儿在天空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只留下飘摇而落的鸟羽。待到群星涌上这暗淡长空,使之流光异彩之时,便是最美之时。你可见那闪烁的星们搭建起了一座长桥?你可见那凝聚着灵秀之气的.月独自散发着清辉,为这静谧的森林,又笼罩上了一层薄纱,如流水般泻了一地?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敢问谁不愿沉醉其中?
雨中的森林与长空相互依偎,竟让人心生感伤,不禁潸然泪下。那花针般的牛毛细雨滴在洗的锃亮的树叶上,再斜落入碧潭,击碎了镜面,打落几片娇羞的荷花花瓣,残花在雨中显得格外动人,想让人细声呵护一般。雨过天晴,久违的彩虹在残存的袅袅雨雾中升起,赤橙黄绿青蓝紫,为这画罩上一层七彩波辉,又升华了这无比细致的匠心。荷花更是惹人怜爱;柳林更是使人自失。
大自然的匠心,最为细腻。精雕细琢出一派派美景,用纤纤手指绘出如此美妙绝伦的惊世之画。又有谁能够不为大自然的“独具匠心”所甘拜下风?
[关键词]青海藏毯产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藏毯产业是青海省充分利用“西宁大白毛”资源优势和藏族文化而着力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_年6月20日,青海省政府就发展藏毯产业做出规划蓝图,在这个蓝图中,青海省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
一、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
1.青海藏毯产业已初具规模
20世纪80年代末期,藏毯工艺在青藏高原逐步发展起来,从“马褥子”到“马褥毯”,从“炕毯”到“卡垫”,逐渐形成了中国四大地毯之一的“藏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青海藏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86年省政府大力扶持青海地毯业的发展,为加强管理,将原青海地毯一厂和青海地毯二厂划归省外经贸厅管理,并出台了支持地毯业发展的政策,从资金、钢材、木材、棉花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地毯生产开始起步和逐步发展。地毯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省内的织毯加工点最多时达200多个,织毯工人近2万人,地毯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
1994年国家对地毯出口实行招标,并收取招标费用,增加了地毯出口的销售成本,对藏毯出口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制约。同时由于出口企业经营、管理、销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毯业出现了严重萎缩。
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1997年至20_年青海藏毯生产和出口逐年回升,年均增长。截止20_年底,青海省共拥有藏毯全能生产型企业10家,外销经营型公司4家,省内织毯车间174个,年产量52万平方米,工业产值超过两亿元人民币。由于地毯编织的手工方式特点,大量从属于企业的加工车间分布在以西宁市为中心的省内各地,已形成了一定的区域集聚优势。
2.青海藏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青海省藏毯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属外向型产品。国际地毯市场对青海藏毯需求激增,出口订单数量大幅度增长。青海省藏毯产业发展前景极其广阔。20_年,青海省生产藏毯20万平方米,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20_年,青海省手工毯及少量化纤机织地毯出口率高达98%,藏毯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1)国际市场需求。2000年至20_年,美国、日本、德国手工与机织地毯进口量实际年均增长率,未来按年均增长率6%计算,至20_年,美国、日本、德国手工与机织地毯进口量为万平方米。据统计,20_年全球手工地毯出口总额为32亿美元,且需求量以每年的速度增长。
中国年出口地毯约亿美元,而青海省出口量为2500万美元,按青海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_年藏毯出口达到1亿美元时,也只占到全球手工地毯20_年出口总值的1/32;此外,藏毯生产规模对青海省来说,人均还不足平方米,就全球来讲,还不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1%。这说明青海藏毯产业的国际发展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2)国内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建筑业、建材业异军突起,高等级的宾馆、写字楼、商铺、公共设施、住房改变着城市的面貌,而这些建筑中必然会需要一定等级的铺地材料,企业遇到了地毯发展的商机。因此,地毯行业在最近10多年将会有较为迅速的发展。由此可见,国内市场对地毯需求的升温,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为青海省藏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企业家精神与青海藏毯产业
虽然国内外市场对藏毯的需求量巨大,但由于受藏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制约,青海省藏毯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供求矛盾突出。笔者认为,要解决藏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除了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持、龙头企业的带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外,尤其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指人们竟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其意思是“着手工作,寻找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家精神象征着一种与普通人明显区别的个人禀赋,这种禀赋使企业家成为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增进使命的主要承担者。
1.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提升藏毯产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内容颇为丰富的概念,这些内容与企业家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气质相联系,与企业的发展成长相联系。概括来说,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和合作精神四个方面,其中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使企业打破旧的、过时的东西,产生企业的核心技术专长;企业家的敬业精神使企业树立远大目标,进行艰苦创业和不懈的努力奋斗,员工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工作热情;企业家的学习精神在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甚至决定性资源的今天,使企业持续的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家的合作精神,使企业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团队。企业家的上述精神文化现象直接关系和影响着藏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企业家精神对于提升青海藏毯产业的竞争能力有着积极地作用。
2.企业家精神有助于藏毯产业集群的生成与健康发展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