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3-16 08:29:40 阅读:82
20_刘秀祥先进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8篇
社会需要榜样的力量,需要更多像刘秀祥这样的人。他们看似平凡,却在平凡中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他们用实际行动一点一点的让我们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刘秀祥先进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谈到学生的改变时,刘秀祥开心得“手舞足蹈” 唐瑞清摄 “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候。”刘秀祥说,在8年“助学走乡村”的经历中,他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的大力开展,“真正因为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很少了,”他坦言,“更多是思想上的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读书没有用,特别是对女孩来说。”刘秀祥深刻地意识到,扶贫亟需扶智,思想的转变是关键,这正是刘秀祥把工作重心放到德育上的原因。
刘秀祥的公益励志演讲开展了1000多场,有上百万听众。他的能量也通过这一场场演讲传递给了无数的孩子,在他们心间撒下了点点星火。
刘文星的改变就始于刘秀祥20_年的一场演讲。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的故事,努力改变命运的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打动了当时在读初中的刘文星。“从那以后刘老师就成了刘文星最敬佩的人,他转学去了刘老师的班上。”母亲罗儒红说。她感叹道:“孩子变化太大了。”在刘秀祥的影响下,原本不爱学习,有些让人“不省心”的儿子渐渐变得自觉懂事,变得会关心父母,变得富有同情心。
刘文星的父亲刘春旺告诉记者,儿子在北京学画画时,刘秀祥经常通过微信关心他的情绪和学习。刘秀祥去北京时,刘文星特别激动,要去看望老师,刘秀祥请他吃了饭,又因为担心他晚上回去的安全问题,掏出200块让刘文星打车回住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刘老师的细心让我们十分感动,他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时时为学生考虑。”刘春旺动容地说。
在北京学画画半年没上文化课,刘文星在20_年返校时的成绩并不理想。刘秀祥帮他制定学习计划,激励他不要放弃。20_年高考,经过努力,刘文星以超过艺考线50多分的成绩被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录取。“祥哥你放心,我在大学也会像在高中一样努力的!”刘文星说。
刘文星 唐瑞清摄 在孩子们的心里,刘秀祥不是严肃的副校长,他更像一位亲切的哥哥、智慧的朋友,孩子们亲切地唤他“祥哥”。“祥哥是个很温暖的人,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水果,(买)香蕉、芒果给我们解馋。我们住校不常回家,逢年过节他还会叫我们去他家搓一顿改善伙食。”刘文星说道,“今年端午节,刘老师和师母凌晨4点就起来给我们包粽子,全班56个同学,还有科任老师,每个人都有。”
采访当天下午,正值望谟县实验高中高三三班的思政课,刘秀祥给同学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你不努力,谁替你努力》的演讲。课上,刘秀祥声音激昂:“面对困难不放弃,努力会让你看到希望,不要用现状去评判未来!”他的目光明亮有神,仿佛盛着希望。
课后,高三三班学生廖国份告诉记者:“刘老师的演讲总是充满力量,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觉得离自己很近,是刘老师让我坚定了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廖国份说,自己以后想当一个设计师,修建优质的建筑来帮助更多的人。
刘秀祥每个月都在学校举办沙龙、论坛,给孩子们上不同主题的思政课,以此来跟孩子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状态,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树立自信,坚定目标,与他们一同发掘撬动人生的支点。
刘秀祥不只影响了学生,在同事杨名胥的眼中,刘秀祥是老师们的榜样。“对刘校长来说,学生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平均一周有4天以上都住在学校,而且睡得越晚,起得越早,精神越好。”杨名胥告诉记者,在刘秀祥的带领下,老师们都卯足了劲整学风、抓学习,学生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大大减少,原本严重的迟到现象也基本杜绝。杨名胥说:“刘校长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无论学生成绩好坏,家有多远,他都一定会去家访。他常常说‘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去努力改变望谟教育的现状。”
刘秀祥给学生上思政课 唐瑞清摄 刘秀祥先后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教师、全国青年五四奖章、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在学生、家长、同事们眼中,他是“伟大”的人,“真正的好老师”,“强大的榜样”……刘秀祥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做了作为一个人该做的事。”对于荣誉,他看得很淡,只对它们能让自己的公益活动获得更多的支持,改变更多的人而感到欣慰。
刘秀祥基于亲身经历的励志演讲是一阵有力的春风,唤醒了无数孩子内心对读书、对奋斗的坚持,梦想开始发芽;而刘秀祥,是光,他对教育和公益的坚守,是一汪不竭的清泉,持续地滋养这些梦想;最终,一棵棵树茁壮成荫,或撒下一方清凉,或散发一阵芬芳,带去更深更远的改变。
9月8日下午,通过刘秀祥牵线搭桥,浙江省余姚市的一位企业家与陆帮燕结成帮扶。
“资助金额为每年6000元左右,等资助方审核完陆帮燕的资料后,将确定打款时间。”刘秀祥工作室工作人员王代分说。
陆帮燕的父母是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学生食堂的员工,收入拮据,而她的弟弟正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上高二,陆帮燕上大学每年27500元的学费成了她家最大的难题。
经历过苦难,刘秀祥更懂得机会的珍贵,他告诉自己,要通过努力,解除贫困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在刘秀祥看来,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控辍保学。
入职以来,刘秀祥每个假期都会到学生家中家访,跑遍了望谟县15个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了8辆,先后把近50名学生从工地、车间拉回了校园。
20_年夏天,就读于望谟县第三中学的王妹快被母亲要求不准参加中考,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渴望读书的王妹快偷偷参加了中考,并顺利考入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但最终还是被迫辍学。
得知消息后,刘秀祥带着王妹快的初中老师和所在镇干部,共同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多次尝试后,终于说服对方。后来,他又对接爱心人士资助王妹快,资助金额为每年7000元,直到大学毕业。王妹快得以重返校园。
“刘老师就像阳光一样,每次坚持不下去时,想到他曾经的经历,就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都不是事儿。”王妹快说,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她希望将来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去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
同样被刘秀祥“拉”回校园的,还有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廖段写,由于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她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辍学后,刘秀祥坚持与廖段写母亲沟通,给她讲解国家的帮扶政策,同时积极为廖段写对接资助。
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终于在离开近两年后得以返校读书。
“那时候,我一有空就会和刘老师沟通,很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只能做苦工,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我才能改变命运。”回想起打工的日子,廖段写泪流满面。
“从20_年到现在,刘老师自己资助或对接资助的学生有1900多人。”王代分说,截至9月10日,刘秀祥已为101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资助,资助金额共计298.4万元。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刘秀祥说。
1988年3月,刘秀祥出生在贵州望谟县一个偏僻的农村里,他上面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家中条件不太好,勉强有口饭吃。
不幸的是,在刘秀祥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天塌了。
母亲因受不了打击,精神出现问题,一家人眼看就要没饭吃了,刘秀祥的姐姐和哥哥决定辍学回来干活,只让弟弟一个人坚持上学。
姐姐后来对刘秀祥说:“无论生活再苦,都要坚持读书,并且要出人头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学习。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背景来说,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刘秀祥将这一句话铭记在心,开始努力学习,可现实并不会因为你不认输就轻易放过你,等待刘秀祥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刘秀祥11岁那年,突来的大冰雹把田里的庄稼全毁了,一家四口顿时陷入绝境.
年仅17岁的姐姐最终决定嫁人来逃离这样的苦难生活,而哥哥把家里唯一值钱的耕牛给卖了,然后拿着钱远走高飞……
一连串的打击让刘秀祥母亲的病情更加严重,已经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程度,而此时,小小的刘秀祥也没有能力撑起这个家,怎么办?
命运虽然残忍,但刘秀祥不肯低头,他把家里的田地全租出去,换来每年500斤的粮食,勉强够自己和母亲吃。
每逢周末,他还跟着村里人上山挖药材卖,用赚来的钱买油盐,还有母亲要吃的药,就这样过了两年,小学毕业的时候,刘秀祥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由于成绩足够优异,考虑到刘秀祥家的困难,学校决定让他免费入学。
为了照顾母亲,刘秀祥把她一起带到学校所在的县城,因为身上没钱,租不起房子,他就在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个草棚,便成了母子俩临时的家。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刘秀祥一下课就去捡废品,每个月能挣20块钱,这一点钱根本不够用,他们能活下来的惟一法宝就是省。
刘秀祥和母亲每天吃的都是白开水泡饭,有时候他会去菜市场捡一些别人丢掉的烂菜叶,这就算是“加餐”,猪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刘秀祥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当地最好的高中,还攒了600块钱。
去高中学校报到时,刘秀祥依旧带着母亲,此时学校附近没有了供他搭草棚的山坡,他就花200块一年的价钱,租了一个农户家里不用的猪圈,这就成他与母亲的住所。
刘秀祥的日子依旧过得很苦,他学习的时间比别人少,但成绩依旧名列前茅,按照他的成绩,考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因为压力过大,考前一周他生病了。
刘秀祥想过放弃,但他无意中看到自己在日记中曾写过的一段话:“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是啊,刘秀祥起码还有个妈妈,他还有家,于是他重整旗鼓,准备再考一次,再难再苦都不能将他打倒。
苍天不负有心人,20_年,刘秀祥如愿以偿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他依旧带着自己的母亲去上学。
而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及多家中央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感动了无数人。
刘秀祥1986年出生,20_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好人”称号。20_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_年,刘秀祥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也成为“中国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
20_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_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
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国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20_年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他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上百万人。
刘秀祥老师 邓小艺摄 9月7日,记者一行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采访刘秀祥老师的事迹。采访结束,我们和刘秀祥在校门口告别时,一名女孩挽着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来找刘秀祥报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刚收到大连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母都在望谟县实验高中食堂工作。刘秀祥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高兴地说:“恭喜呀!你们在学校为学生们服务,自己的孩子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太好了,太好了!”从刘秀祥爽朗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采访中人们的说法:“刘老师,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说起刘秀祥老师。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亲身有残疾,精神也需要长期靠药物稳定,只靠母亲一人支撑一家5口人的生活。20_年,在望谟县民中高一的一次历史课上,刘秀祥注意到了这对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却有些怯怯的双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俩的家庭情况后,刘秀祥像哥哥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尽力帮助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们。
“刘老师的经历和我们有些相似,我们会觉得很有共鸣。当时刘老师特意为我们俩姐妹写了一篇文章《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坚强》,鼓励我们。他是我们奋发读书,改变命运的精神动力!”说到这里,王代分有些激动。
现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经分别从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姐妹俩都选择回到望谟建设家乡。妹妹王代美在望谟县政府工作,王代分则成为了刘秀祥工作室的一员,看到工作室筹备的消息时,她立刻联系刘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刘老师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想回来改变更多的人。”王代分说。
刘秀祥工作室是在宁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谟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将刘秀祥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刘秀祥聪明好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小学四年级时,生活的重担一下全落在幼小的刘秀祥身上。没有时间种庄稼,他就把田地转租给别人,每年仅得500斤稻谷。没有钱,他就利用周末和假期上山挖药材背到县城去卖,赚了钱先买药给母亲,余下就买油盐。
每天他早早起床,陪母亲吃饭后才去上学。放学后,他匆忙赶回家照顾母亲。刘秀祥就这样读完了小学,并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中学。
由于经济原因,刘秀祥找到民办的乾坤武校,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该校免费入学的机会。为继续照顾母亲,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开始了带着生病的母亲四处打工求学的生涯。为了生活和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街边、在垃圾堆里拾废品卖。
三年艰辛走来,老师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劝他报考中等师范,但他梦想的是读大学,所以依然选择了读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龙一中。
为了攒够学费,开学前一个假期,刘秀祥随乡亲到一个电站打工,每天干的都是重活。由于多年艰苦生活造成的营养不良,他晕倒在脚手架上险些丧命,但他始终没有退缩。因为过于劳累,平时成绩很好的他在高考前一周病倒了。
这次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他决定再次参加高考。他连续几次找到某中学请求免费补习,校领导终于被他的事迹和真诚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刘秀祥如愿参加高考,终于如愿以偿,考取大学——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20_年秋天,刘秀祥又毅然带着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来到了大学。随着刘秀祥“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故事经贵州电视台、《贵州都市报》、《沂蒙晚报》、山东《大众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学校,他还参加竞选担任了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和团委宣传部部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受到学院领导及师生的好评。这期间,他一直是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打四、五份工来维持母子俩的生活,同时他还帮助许多贫困学生联系校外兼职。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到临沂大学各校区、临沂市网瘾戒治中心、临沂四中、八中、山东潍坊师范学校、海洋化工学校、沂南县大王庄中学及贵州天赋中学等作“自立自强、孝老爱亲”报告,还在天赋中学等设立了“爱心助学金”,总资金达到110000多元。
在这些活动中,他极力的宣传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先后为贫困患儿筹措40000多元的善款,挽回了一条生命,也挽回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并且刘秀祥还从初中开始就默默资助三名贫困学生,其中两人已于20_年和20_年考取了大学。
20_年7月,刘秀祥大学毕业,有来自北京、西安、南京、深圳及山东等多家企业为他提供了优厚的工作岗位,但是,他最终都拒绝了,他说因为家乡教育还不发达,他选择回来做一名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又带着母亲回到了望谟。
回到望谟他开展了助学走乡村活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外面的朋友关系,牵线资助山区的孩子,目前牵线资助了15个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一年资助800元,直到小学毕业。
同时,他还为山区的贫困学生和贫困农民募集衣物,文具和书籍,有来自山东临沂大学,山东临沂阳光保险公司,上海大学及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等筹集了4000余件衣物、书籍及文具,刘秀祥还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到各学校做励志演讲报告,全乡17个乡镇都演讲了一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鼓舞和感染更多的人。
他把外面的关系都带到了山区,他说:“回来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荣幸”,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他还抽出时间到各乡镇学校作“孝老爱亲,自强自立”报告,他的报告感染和影响了许多人。刘秀祥说:“我能走出去,大家也一定能走出去,现在条件艰苦一点,不要怕,只要有梦想,有行动,未来一定会更加的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为自己,为家人和家乡。”
羔羊跪乳,寒鸦反哺。在那些关于孝悌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之后,他以现代的方式翻唱了源自沂蒙的古老歌谣。刘秀祥,他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一个家,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
12年前一则“儿子不惜千里背着精神病母亲上大学”的消息引发全国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很多父母幻想自己有个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该多好。
这个孩子叫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是贵州偏远山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家里兄妹三人,他最小,有个哥哥和姐姐。本来一家人过着清贫又幸福的生活,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当时的刘秀祥只有四岁,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溘然离世。父亲的突然辞世,让一家人措手不及,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一个原本贫寒的家庭坠入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刘秀祥家里发生变故的时候只有四岁,哥哥和姐姐也才十岁出头,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三个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们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半大的哥哥姐姐一边学习种地,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妈妈,靠着村里好心人的帮助艰难地维持着生存。这样的苦日子过了整整七年,不堪忍受生活重压的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么多年也苦了这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过得好不好。
哥哥姐姐走后,家里只剩下十岁出头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这一年刘秀祥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和当初的法子英一样面临命运的抉择。但是刘秀祥挺住了,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承受了连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很难面对的艰辛。
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刘秀祥就去砍柴种菜,然后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上学,放学后回家干农活做饭照顾母亲。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孩子,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重点中学,但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还又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这时刘秀祥做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放弃重点中学去免费的民办中学读书,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窝棚,这个漏风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和母亲的新家。白天,他在学校刻苦读书,晚上,他去拾破烂换钱,然后去菜市场捡剩菜做饭,常常十天半月碗里看不见一点油花。初中和高中的这段时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刘秀祥长得又干又瘦,体重只有80斤,但是为了自己和母亲心中的梦想,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20_年的时候,他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围着山坡跑了好几圈,为了赚取大学的学费,他又背着母亲前往山东打工。毕业那年,刘秀祥拒绝了多个单位提供的offer,面对一片大好的未来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心,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山里的孩子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相信奋斗的力量”。这是刘秀祥在将要放弃时,鼓励自己,相信自己的话。
他出生困难,原本平凡的生活在他四岁的时候被打破,他的父亲病逝,而母亲又因为受了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幼小的他对这些毫不知情,与哥哥姐姐下地种田才能勉强不受饥饿,时间久了由于受不了这种生活,刘秀祥的哥哥姐姐都离家出走,只有不满十岁的他还在苦苦坚持着。
上了初中的他离开家乡带着母亲四处漂泊。最后只能租住在一位年老的爷爷家的猪棚里,四处通风,他很愧疚。临走前他曾在父亲的坟前发誓:我一定要治好母亲的病;一定活出个样子;一定会给母亲一个温暖的家。
上了高中以后,他努力学习,多年艰苦努力的成果就在高考时候显现,可就在高考的前一天他病倒了,这极大的影响了考试成绩,最终以六分之差而落榜。这时他萌生出了自杀的想法。可就在一篇日记中一句话给了他活下去的动力“也许你在抱怨没有鞋穿,回头看有的人甚至连脚都没有”。
他瞬间又产生了想读书的想法,在一所高中重新复读,当时他找遍了当地所有学校,可终因成绩不够拔尖,经济过于困难而遭拒绝。这所学校他访问了好几次,在第五次的时候跪在了校长面前,并发誓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认真学习一年之后一定会上大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第二次高考时考上了一所山东的大学,学费竟高达三千多元,趁着假期的闲暇时间他联系了高中时的班主任找了一份工作,在交完学费之后也所剩无几。最后还是校长了解到他家里的情况发动全校的学生来一起捐款帮他走出困境。后来成了一所高中的老师,其中带有五个班的历史和三个班的班主任,有时还会与同学一起聊天,了解他们。
他的教育方式别具一格,常常会以自己为标本,激励着每一位同学,还以他的经历为范例,告诫着同学们,让他们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还总是为了同学们东奔西波,到处借钱。他的为人很正直,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坚信着自己一定会成功。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最终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相信奋斗的力量”!只要你坚持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唯一的捷径,只要有信念,就一定会成功。
自从观看了刘秀祥老师的视频,我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无名的勇气和信念。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刘老师都能够坚持不懈,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走到今天,我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难倒不能向他学习,学习他面对困难永不屈服的精神。
我想,我一定也能做到!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