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哲学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11-20 20:52:43 阅读:77

文章导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基本理论,认识和......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基本理论,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引导大学生学会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主要靠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来完成,但从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主要根源在于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理论创新不足,现有的理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实践发展的需求,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产生理论过时、理论无用的心理。这种现象若不及时扭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将会被严重削弱。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不仅要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要将创新与发展的成果在高校大学生中传授和普及。这是每一位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在高校所占课时在缩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遍推进,以经世济民为典型特征的西方经济学逐步被引入我国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实践,同时也日益走进大学课堂,并有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高校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如银行学、金融学、管理经济学等)教材中普遍取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仅保留了资本主义部分但课时也在缩减;还有一部分高校的应用经济学专业在课程安排上直接取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而理论经济学专业虽仍设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但课时大量减少了,都相应增加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课时。这反映高校课程开设上跟风走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厌教

目前,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师热情不高,许多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已不再热心本课程教学和本学科科学研究了,甚至出现了部分教师转换学科的现象,转换到学生感兴趣、实用性强的应用经济学专业的教学;而没有转换专业的部分教师在外出学习转换了研究领域,学成归来也会转换专业,改变授课课程;而仍在讲授政治经济学也没打算改专业的教师,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其教学和科研的精力也没放在政治经济学上,而是放在容易出科研成果的研究方向上。

(三)学生普遍对政治经济学厌学

目前大学生普遍对政治经济学厌学,表现在:一是逃课现象普遍。政治经济学授课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秩序,不得不通过考勤方式来确保学生的到课率,并将考勤计入期末成绩。虽然这种强硬的方式保证了到课率,但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出勤不出力,人虽到了,但不用心听课,甚至干与该课程活动无关的事。二是学生不愿学。对于学生来说,学好一门课程的几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是学生从小学就养成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一门课的保证,但大学生很少有做到的;至于双向互动的活泼教学局面,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很难遇到,学生的厌学更加重了教师的厌教情绪。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困境的根源

(一)政治经济学缺乏理论创新,缺乏活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品质,也是任何一项理论的生命力所在。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这也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才能焕发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必须理论创新。但理论经济学难以推陈出新,须有深厚的理论积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源于《资本论》,许多讲授政治经济学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甚至从来没有读过《资本论》。因为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是项费时费力的艰苦工作,能理解就不容易,创新和发展它需要多年积累和探索,教师们大多望而却步。加上受目前教师科研能力评价和职称晋级条件的约束,教师科研能力强弱和职称晋级条件以科研成果的多寡论,应用经济学领域容易出成果,讲授政治经济学的教师都在相关的应用经济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政治经济学仅停留在教学层面,难以理论创新,导致理论长期落后于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主体地位被削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核心的部分,在我国经济学领域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西方经济学不断引进,因其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许多人热衷和崇拜西方经济学,逐渐忽视理论性很强的政治经济学。西方新古典经济理论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基础经济理论教材中所占比例日益加大,在教学中所占课时日益增多;在我国应用经济学类教科书中,基本删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都跟风似的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原版教材,曾几何时,产生一种认识谬论:西方发达国家原版教材成了高大上,采用这类教材越多,表明高校越有层次、越前沿。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经济类课程体系逐渐演变成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了。基于此现象,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曾不无焦虑地认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的指导、主流地位被边缘化了。

(三)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经济学理论过时和理论无用的心理

目前大学生普遍对《政治经济学》厌学,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政治经济学不是专业课,所占学分低,学生不重视,学生学习的投入是以学分论的。二是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态度。出于某种原因,授课教师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作绝对真理,不敢越雷池半步,照本宣科,教学内容陈旧,如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较大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部分教师在讲课时,不联系客观现实,持老观点而大讲特讲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垂死性,信息手段的多样性、快捷性,学生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资本主义与教师课堂上描绘的资本主义大相径庭,使得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产生怀疑,打消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四)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由于教师厌教,不愿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上投入精力,大多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来展开的,局限于讲授、提问、答疑等环节,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但现代社会,大学生个性突出、主体意识强、思维活跃,那种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疑惑,教师不能圆满解答,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注重理论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一种理论能否被人们接受,不能靠强权,不能靠压服,只能靠理论能否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能否巩固,关键也在于其理论本身,能否创新,能否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资本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历史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处于机器大工业初期,迄今过去了160多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对于这些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完全预料到,甚至本世纪一大批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没能完全预料到。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大多处于制度变迁和结构转型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马克思的经典著作里找不到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供参考,我们后来人必须坚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新一届领导人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运用和创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专题学习,这种集体学习已经进行了28次,并多次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只有理论创新,才有实践创新。完善马克思经典著作家没有深入研究或受时代的局限而不可能深入研究的观点和结论;修正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不符的观点,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成果。

(二)改革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纵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类版本的教材,其结构都是相同的,都由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构成;从教材内容看,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相当稳定,大部分仍停留在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时代,如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理论、帝国主义论等,这些观点明显不合时宜。尤其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剥削形式的变化,劳资关系的变化,等等;社会主义国家大多处于体制转换期、结构调整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某些教材虽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但无论是针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还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特点,都只是作了概括介绍,没有做出令人信服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使得政治经济学教材内容的创新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由于缺乏现实解释力,自然减弱了这门课程的吸引力,导致学生产生政治经济学理论过时论或理论无用的心理误区,其实是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脱离了实践,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尤其是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教材设计上就要着力增加这些方面的内容,才能使教材紧贴社会实际,从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目标不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必须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提高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和慕课这两种教学模式最切合学生实际,也最受学生欢迎。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因其贴近实际,能给学生以真实感,可使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因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案例教学中,核心要素是精心选取案例,所选案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当代大学生实际,必须能反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特征。否则,信手拈来的案例,要么不切实际,没有说服力;要么理论与实际脱离,失去教学的价值。应选取学生熟悉的或有困惑的问题设计案例,如讲完生产关系范畴时,联系当前我国采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有助于学生对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的理解;在讲完市场格局理论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大战在学习完资本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后,针对当代资本主义企业推行的资本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否发生了本质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企业采取这些措施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案例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还离不开两个条件:首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再现所选案例的真实场景,以幻灯片放映的形式带学生走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上例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大战,以幻灯片再现京东网和当当网的价格大战,学生理解得会更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0% 是通过视觉,听觉、视觉获得的信息占94%[5]。数据显示,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听觉和视觉的效果,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传统说教式的效果。其次,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潜心研究马克思经典著作,时刻关注当今社会发展难点、热点问题,要使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接班人、播种者;努力掌握教学规律,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尽量涉猎各方面知识,使课堂生动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慕课。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慕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大力倡导。所谓慕课,就是开放在线课程,尽量规模最大化。慕课理念最早由加拿大和美国两位学者于2008年提出的,2011年斯坦福大学首次创办在线课程平台,随后世界上许多高校纷纷组建课程共享联盟,大力建设课程共享平台。慕课之所以如火如荼的发展,在于某类课程整合了各高校有办学特色的优质课程,通过一流教师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利用网络再现课堂教学,既保证了大学生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学习,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化为课下的碎片化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这将是知识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也缓解了地方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压力;还使得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自由选择授课教师,请教老师答疑解惑,实现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化,从而促进了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四)完善考核方式,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实效性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的效果和教的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课程主要偏重于考核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掌握的程度,而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够,导致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死记硬背也能得高分,考后这门课程也交还给老师的局面。这种考核方式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宗旨。必须改革考核方式,以考核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改变传统的一锤定音的期终考试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平时听课情况、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后作业等环节的表现分类给成绩,再综合评定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40%;期末考试以笔试为主,应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约占总成绩的60%-70%。考试试题设计上包括名词解释、辨析题、简述题、论述题;试题分值分布上,加大辨析题、论述题所占比重。比如辨析题,需要学生思考、真正理解才能回答,出题的着眼点是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原理及其运用的比较、鉴别,例题物以稀为贵说明价值规律并不总起作用,考核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的条件掌握程度。如论述题,应避免简单地出书本上的某一部分内容,而是立足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答,这样,能促进学生时常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显示全部

收起

TAG: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