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7-10 13:17:45 阅读:262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家庭美德建设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它不仅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环境,而且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并走向社会组建新的家庭。正是在家庭内部,首先培养人的社会化,因而,家庭美德教育能使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和社会责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所以,家庭既是人们美德教育的摇篮,又是社会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
>一、家庭美德的含义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不仅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相关,还与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密切相关;家庭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风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还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 二、家庭美德建设的特点
由于家庭是人们以婚姻关系为基础、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以,家庭是温情最多、矛盾最多的单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不同于机关、工厂的干群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精明练达的好厂长,不一定能当个好家长;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不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受人尊敬的领导干部,回到家不一定是个好丈夫或好妻子。这说明家庭的内部矛盾运动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一)目标的针对性
在家庭美德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父母与子女的长期朝夕相处,对子女的言谈举止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没有利益上的根本冲突,没有人际间的心理防线,在家里表现比较随便、自然,少有戒心,因而他们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等都表现得最真实、最充分。父母可以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子女情感变化、言谈举止、实际表现,及时全面地掌握孩子的思想脉络。正如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父母不但能了解、发现子女己经表现出来的长短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表扬或批评教育,而且能够发现子女思想品德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防患于未然。学校德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共同需要和特点进行制定的,因而很难做到个别教育,其针对性不如家庭德育那么强烈。因此,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就能因人而异,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使得教育者能对症下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方法的灵活性
家庭美德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生活具有相统一的特征,生在家庭长在家庭的子女,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休戚与共,这为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范围,使其成为了家庭生活中最经常的活动。家庭美德的建设是通过日常生活或在与子女共同活动中,利用每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子女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进行影响和训练的。因此,家庭成员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时时处处都在进行,显得非常灵活。
首先,家庭美德建设方法的灵活性,表现在以家庭成员交往接触的密切性为基础,这种接触一般多属非正式的和高频率的。家庭中非正式接触的交往活动本身,能给双亲和子女带来更大的“满意度”,并消除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在接触频率上要比学校环境中高得多。其次,家庭美德的建设中,其时间、空间、内容、手段、方法、形式等方面都不同于学校德育,显示出灵活实效的特点。因此,家长在对子女进行美德教育时,就应灵活机动,不要机械呆板,少用苍白的大道理,而应该寓教于各种家庭活动中,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这样孩子容易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教育。
(三)实施的互动性
家庭美德建设的实施主要是在家庭德育环境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离不开家庭、家庭成员、影响内容三个因素。三要素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其中,家庭成员这一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我国传统家庭美德的建设中,多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上的单向性德育影响上,这使得出现个体守旧而缺少创新、机械而缺少灵活、服从而缺少思考的消极结果。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家庭,除了继承传统家庭的优秀观念外,也要不断接受和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新型关系。当前家庭中的子女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平等交流,两代人在家庭中处于平等地位。那种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己经不被现代的子女所接受,他们渴求与长辈们平等相处和交流。子女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知识、观念、信息和生活方式,这反过来对家庭中的长辈影响增大。因此,尽管在家庭中长辈依然对子辈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子女依然要向父母学习如何做人,但两代人的影响绝对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家庭美德的建设实际上是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过程,是一种双向性活动。许多调查和研究表明: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条件下,这种互动双向性的家庭美德教育能加强家庭的内聚力,能保证家庭美德建设的有效性。
(四)过程的渗透性
家庭美德建设虽然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积极影响过程,但不是直接、形象地通过各科教学或各种德育活动来进行,它是在自然状态的各种日常活动中进行的。同时,家庭美德教育又与家庭生活具有统一性,这使得家庭美德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父母对子女的道德谈话和品德评价上,而应该融于整个家庭的各项活动中。家庭美德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时间长,反复波动的过程,年轻一代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一种活动的时间都长,接触家庭成员的时间也就特别多,尤其是接触父母的机会更多,因此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大。可以说,无论是从家庭所特有的血缘关系,还是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来看,家庭一直对他们的品德形成起着陶冶作用,家庭生活的多种因素,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结构、人际氛围、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这些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品德中去。
> 三、家庭美德建设的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把物质文明建设搞上去,而且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同志说过,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们形成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观念的摇篮。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家庭道德观念仍直接影响着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家庭美德建设搞好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充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由家庭的抚养和赡养职能所决定的。在旧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时代,家庭抚养和赡养的职能非常突出。而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生产由从前的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经济单位的生产形式向社会化、集团化、联合体等方向发展,我国家庭的抚养和赡养功能受到一定的削弱。但是,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同一地区内部贫富也有差别,个体私营经济仍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所以,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仍起着重要的休养生息,调节分配,缓解贫富不均和弥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矛盾的作用。对于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家庭来说,这种作用就更为突出。
其次,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通过家庭德育活动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学界对家庭教育与子女成才、社会安宁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多,结论是: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品德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当前,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并把家庭美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是因为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和监督是社会教育和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家庭美德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可以陶冶人的思想道德,提高公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和境界,进而提高劳动者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二)促进个体健康成长
首先,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家庭美德作为一种与个体生活联系最早,也最为密切、最为长久的文化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有着积极的价值。如亲密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亲子交往、浓烈的兄妹情谊、平等的家庭氛围等,对个体热情、开朗、进取、正直等诸多品质的形成乃至整个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正面的价值;相反,夫妻间过频过强的破坏性的矛盾冲突、兄妹关系的疏离、亲子情感的淡化、缺乏民主的家庭生活等,则会导致个体人格的畸形发展。我们要培养心智健全的个体,培养有所作为、能适应社会现实的个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家庭美德的建设与教育。
其次,在影响个人理想树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美德教育能够直接满足受教育者(子女)品德发展的需要,给予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培养的锻炼,逐渐培养和树立一种符合社会需要的、满足受教育者精神需求的人生观、道德观。家庭美德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家长,家长对子女品德方面的教育,如家长的政治态度、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人格及理想、对子女的期望和引导,都会对孩子产生教育和影响。同时由于家长和子女的血缘关系,家庭生活又是一种面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心理距离,感情融洽,因此,家庭德育活动就极易对受教育者的立场、情感、生活态度和目标、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决定人以后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发展。但总而言之,建设家庭德育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个体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形成个人理想、人格奠定了基础,并在个体发展中,与学校、社会德育的建设共同作用,协调控制个体发展方向,使得家庭美德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间接影响和作用。
【摘要】我国的家庭道德建设,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但目前我国在家庭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夫妻关系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权得不到保障、儿女的成长权受到忽视等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家庭;道德建设;问题;措施
> 一、家庭道德建设的内容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包括平等、善良、尊老爱幼等一系列的传统美德,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养双亲、兄弟和睦、夫妻恩爱、邻里互助、教子严明、养教并重、勤俭持家等。家庭道德建设也主要体现在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它对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持家庭和谐及整个社会的和谐,是离不开的家庭伦理道德保证的。因此,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不仅对创建和睦幸福家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家庭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平等的夫妻关系
家庭成员关系发生变化,致使夫妻关系的不平等。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所建立的一系列极不平等的男尊女卑的道德规范体系。它所强调的是,妻子要对丈夫顺从和尽各种义务,极少谈到妻子的权利。一些下岗女性或着收入低的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低下,经济上主要依靠丈夫,也会导致夫妻关系的不平等。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的家庭与社会地位有所上升,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男性或女性,仍旧尊崇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固执的传统家庭理念,与现如今家庭夫妻双方地位的变化,是与之相矛盾的。而这势必会导致双方冲突,甚至带来婚姻危机。
(二)赡养老年人得不到保障
赡养老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身为子女应尽的道德责任。但是,由于传统的孝道观念渐渐被遗弃,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慢慢淡忘。把老年人当作累赘,甚至抛弃、虐待老人的现象屡见不止。而一些老年人也深感自己地位的失落,感觉到亲情的冷漠,也使老人倍感凄凉,晚年孤寂。这样就致使一些老年人贫病交迫,居无定所,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子女对老人缺乏应有的照顾,更多的是缺乏精神赡养。他们想说的话没处说,遇到高兴的事或者不愉快的事,也没有人分享或分担。这样就容易出现抑郁症,由于情绪的持续低落,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些悲剧发生。
(三)忽视了子女的成长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他们的成长教育应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子女辍学现象很常见,尤其是在偏远农村。绝大多数的家庭只是因为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就迫使子女打工或着是干其它一些杂活。他们健康成长、享受教育的权利就这样被剥夺。抚养教育子女,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长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但是还是有许多家庭,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达到自己的主观目的,无视子女的兴趣爱好,只是重视他们的主观愿望,这样无形之中就给孩子造成了心里压力和负担,甚至有些孩子因此而遭遇虐待,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度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对于传统的夫妻道德我们要保持“扬弃”的精神,既要发扬中国传统夫妻道德中相互尊重的精神,又必须抛弃男尊女卑、无视女性地位的观念
主观情感和客观义务共同制约婚姻生活。此时,不仅需要彼此爱慕情感的言语表达,更需要自愿履行、承担相应义务的行动表达。要维系家庭的关系,必须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彼此忠诚。夫妻双方要保持成熟的心态,否则就会出现夫妻无法配合默契的情况,导致夫妻关系发生冲突。因此,夫妻平等、夫妻双方对彼此的责任与信任,是作为夫妻双方必须要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承担好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更好的维护家庭和谐与稳定。
(二)我们应该尊敬父母、赡养老人,要关爱老人
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人岂能无情无义?”赡养不单是指物质方面的,还要在他们年迈体弱多病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包含着精神层面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缺一不可。不仅要照顾老人生活起居,还要让他们生活有乐趣。要常和老人对话、沟通、安慰、情感交流。其实老人到了晚年,最怕的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没有人听他们说话,他们也渴望被理解和关注,所以,做子女的要与自己的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让他们感觉到亲情的温暖。总之,为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做什么都是晚辈应尽的责任。
(三)家长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要先明确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身为家长更不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将孩子当作实现工具
家长和子女在家庭中是具有平等地位的关系,是一种朋友关系更胜于辈分的关系。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利以及心理的需要。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的道德、威信的体现,对整个家庭的和谐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子女能更好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另外,家长还必须正确认识孩子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伴随年龄增长,各方面也会发生改化。只有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才能得到实效,子女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摘要:家庭美德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接受了良好的家庭美德教育,并具备良好的家庭美德,在处理家庭生活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有利于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家庭美德是社会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家庭美德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
1前言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每一个大的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小的家庭组成的,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家庭美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整体的家庭美德观念是好的,他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很多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和国家应负的责任。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都表现得很好,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减轻家庭负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欠佳,存在挥霍时光,不努力学习,有时甚至会出现伤害亲人的现象。下面将对这些问题具体阐述。
2.1言行不一,欺骗亲人
很多人都明白家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多同学都是来自于外省,离父母比较远,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也越来越能明白亲情的重要性。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不能做到经常和父母打电话,甚至一两个月都不会和家人联系,这样很不利于家庭生活的和谐。更严重的是,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虚度光阴,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计划,挥霍时光,很多人都不怎么去上课。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男生身上,很多男生在应该上课的时候却呆在寝室或者网吧打游戏,一些同学存在着攀比现象,虚荣心太强,别人有的自己也想拥有,却忽略了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目前很多青少年的消费宗旨是:“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文化消费跟着时尚走。”这时部分同学就会欺骗父母,告诉父母自己需要一笔钱来学习或者报补习班,父母为了孩子通常是有求必应。当然,这种现象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大多数学生都是踏实好学的,孝敬父母,珍惜时光。而且,很多高校对家庭美德教育都不重视,很多时候,只要给学生点拨一二,就能让他们迷途知返。
2.2美德教育流于形式,不重视内在修养
道德修养贵在自觉,大学生自觉加强家庭道德修养,就是在家庭道德意识、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国家提出的家庭美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但是部分同学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他们在给父母打电话时通常会大喊大叫,只要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或者提出了什么质疑,就恶言相对,伤害父母。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课程,但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学生学习也只是应付考试,不能把这种美德深入心中。家庭美德教育也是社会美德教育的反应,因此家庭美德缺失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也不是特别强,他们不能团结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就太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因此,为了提升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家庭美德的教育。
2.3没有正确的家庭观和恋爱观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价值观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大学生。很多大学生在恋爱时最看重的是对象的财富状况,据有关调查表明,很多女生都特别希望和高富帅交往,结婚时也是,对方必须要有房子、车子才会同意结婚[1]。可能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进一步社会化、世俗化。其实,一个家庭中最主要的就是爱与温暖,两个人之间能互相包容、理解与支持才是最主要的。
3加强大学生美德教育的对策
3.1加强大学生的亲情观念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亲情教育首先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他们明白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通过这些教育,让他们更能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父母对子女的爱。古人有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父母的牵挂。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甚至是青春,也给予了深刻的厚望,因此,作为子女的大学生,应对我们的父母心怀感恩之情,要经常拿起手中的电话给父母报个平安[2]。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他一定不爱自己的亲戚朋友。要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多多陪陪自己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给自己留下遗憾。
3.2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提高,生活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就盲目消费。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但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却是十分有害的。大学生本身没有赚钱的本领,他们需要父母的血汗钱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如果大学生之间存在着攀比心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他们会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学校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要踏踏实实的学习,在大学期间多学习真本领,用知识武装自己,把自己的大脑丰富起来,使大学生树立一个科学、合理、适度的消费理念,克服攀比心理,不盲目追求高消费。除此之外,还要让大学生学会理财,多多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勤工助学活动,既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又能减轻家庭负担。
4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美德教育又是社会美德教育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起来,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在进入社会之后就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在社会的浪潮中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