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3篇】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9-11 10:04:44 阅读:285

文章导读: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1篇: 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  摘要: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名额的不......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

  摘要: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名额的不断增加,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多,但是就业岗位仍然保持慢速度增长的现状。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目前张家口学院的学生就业现状,对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保证学生的就业可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指导机制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越来越高,每年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都在增加,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而导致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当然,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还是非常多的,例如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水平、就业意识和就业方向等;并且社会目前的就业供需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例如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定的入职门槛过于高,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招收人数寥寥无几,使得很多人挤破额头;还有就是高等院校不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怎样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社会等也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本篇文章就是以指导大学生就业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大学生的燃眉之急。

>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深入分析

  (一)就业需求。

  由于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定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国际人才标准已经由传统的“能力取向、资历取向”向着“品行取向”方面发展。根据对张家口学院的毕业生工作三年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工作能力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协调安排的能力。目前,工作单位更加注重所招聘人员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道德水平、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部分成绩排名在前的学生缺少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学生学习又不是名列前茅,所以在选择人才时,招聘单位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所以,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是更加看重的。

  (二)就业观念。

  人的观念和认识决定人的行为,由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会产生不用的行为表现。毕业生的就业观也对自身就业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根据对张家口学院的毕业生调查表明,相当数量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只有很少部分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进入社会顶尖的位置,而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基层的、一般性的工作干起。

  (三)就业心理。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非常不稳定,并且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对社会认知的过程,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经常会遭遇曲折和坎坷,学生应该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很少的学生缺乏屡败屡战的勇气,导致信心严重缺乏,从而直接影响求职的积极性。其次就是学生的从众心理很强,自我独立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朋友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最后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从而错失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改革措施

  (一)积极融合社会实践和就业工作。

  高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好的作用,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国家、民情,从而增长自己的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完善人格、奉献社会。大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职业角色的扮演,检验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职业,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理念。并且将自己实践的过程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

  (二)发挥全程化就业指导。

  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也趋于稳定,并且在大学期间能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基本的规划。所以,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和职业兴趣的培养。但是,学校也应该认识到毕业生能否成功求职,与毕业生本身的实力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高校应该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从而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让学生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

  (三)树立大学生的就业资源开发和信息共享的意识。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就业信息的闭塞,主要包括就业信息开发的力度不够、形式单一,并且缺乏实效性。所以,学校的有关部门有义务增强学生的信息共享意识和就业资源开发的意识。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颁布的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还应该调动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就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学校还可以和相关的招聘单位建立招录合作的平台,从而促进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招聘单位来学校进行宣讲,从而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直接交流,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  三、结语

>  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与本身、家庭和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国家的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要想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矛盾,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根源入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微.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_年32期.

  [2]刘友辆,满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对策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_年8期.

第2篇: 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

  一、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1、交通安全

  当前,许多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轿车已不算希奇,摩托车更是普遍,学生骑自行车的很多,开汽车上学也已不再是新闻了。校园道路建设、校园交通管理滞后于高校的发展,一般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制,也没有专职交通管理人员管理;校园内人员居住集中,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高峰等等原因,致使高校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故经常发生。据相关数据统计,湘潭大学每年都有许多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校园内易发生的交通事故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淡保许多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和家庭,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同时有的同学在思想上还存在校园内骑车和行走肯定比公路上安全的错误认识,一旦遇到意外,发生交通事故就在所难免。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注意力不集中。这是最主要的形式,表现为行人在走路时边走路边看书边听音乐,或者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2)在路上进行球类活动。大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即使在路上行走也是蹦蹦跳跳、嬉戏打闹,甚至有时还在路上进行球类活动,更是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危险。

  (3)骑“飞车”。一般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宿舍与教室、图书馆等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所以许多大学生购买了自行车,课间或下课时骑自行车在人海中穿行是大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部分学生骑车技术也实在“高超”,居然能把自行车骑得与汽车比快慢,孰不知就此埋下了祸根。

  2、消防安全

  大学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片净土,是莘莘学子追求知识的摇篮。但是,由于在大学校园和社会环境里,各类消防不安全因素还大量存在,加之一些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遇险后缺乏必要的自救能力,各种触目惊心的火灾事件时有发生,给广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形式下,加强大学生的防火安全教育、将其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来已经迫在眉睫,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高校的安全稳定和首都教育全面、快速发展的大局。

  高校发生火灾的原因

  ( 1) 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火灾。如点蜡烛、点蚊香、吸烟、使用液化气和焚烧垃圾等。

  ( 2 ) 电气火灾。如违章用电、使用电器不当。

  ( 3 ) 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

  3、财产安全

  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带的现金、存折、购物卡、学习及生活用品等不受侵犯。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不善于保管自己的钱物,又是集体生活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财产就成了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不法分子侵害的重点对象。目前,校园发生的各类案件中,侵害大学生财产案占到首位。大学生财产一旦受到侵害,不但给家庭带来一定负担,而且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大学生为保障自己专心致志地学习,愉愉快快地生活,就有必要学会、掌握保障自己财产的安全的常识。

  3.1盗窃

  高校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器盗窃事件,造成财产损失。主要原因有:(1)大学生的防盗意识不强;

  (2)财物乱丢乱放 ;

  (3)不注意关门关窗;

  (4)轻易留宿校外人员等。

  3.2 诈骗

  诈骗,是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法,获得公私财物的行为。是大学生财物遭受侵害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原因有:

  (1)大学生涉世不深,思想单纯;

  (2)易于感情用事,社会经验不足;

  (3)缺乏防范意识,诈骗分子往往把诈骗的目标瞄准年轻的大学生。。 1.3抢劫

  抢劫,是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为了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 目 的,抢劫者在实施抢劫过程中,有时往往还伤害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的人身安全。从大学生遭抢劫的地点看,绝大多数发生在校园及其周边大学生经常路经或活动的地带,从大学生遭抢劫的时间看,一是午休或夜深人少之时;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或上课,绝大多数人员相对集中而校园及其周边 人 员较少时;三是严冬夜长昼短,天气寒冷,室外活动人员较少时;四是新生刚入学报到的一段时间内等。3、从大学生遭抢劫的对象看,一是携物单个返校的学生;二是单独晚归的学生;三是独自游离的学生;四是在学校周边租房居住或打工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人员;五是遭抢劫者多数是女生、个别性格懦弱的男生或 进行 谈恋爱的男女生。

  高校校园每年都会发生抢劫事件,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加强防范意识。

  此外,大学生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例如,校外安全、防溺水心理安全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保障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和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否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否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否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全员教育即学校各级要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只有教职工具备了安全知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否则,难以向学生普及安全常识。在教学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化学、物理等实验课讲授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内容;在信息工程课程中讲授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内容。在日常教育管理以及各种服务工作中,都必须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共识和公众舆论,以利于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课外实践以及管理和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安全教育得到广泛而充分的重视。全面教育即安全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等方面常识,也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使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德、智、体全面教育之中。全程教育即要求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安全教育要始终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学生安全地渡过大学生活时期。

  (二)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的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人生道路上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因此,学校切实加强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

  1、加大对大学生安全危机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从认识角度来说,安全危机来源于我们对事件或事态的认识和界定。换言之,安全危机包含了认知解读因素,影响安全认知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包括人的认知结构、以往经验和自身敏感性等。而当代大学生缺乏的就是对安全危机的认知太少,经验不足,敏感性不够,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安全危机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设置专门的安全危机教育课程,将安全危机(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聘请专家针对可能发生或现实的安全危机做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安全危机的敏感度,完善学生的心理防卫机制,提高学生面对危机的承受能力。外在因素是周围人们的观点、媒体大众的态度以及自身与危机相关的程度等。因此,应建立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危机的文化。

  2、完善学校安全危机管理的防控机制。学校安全危机管理和控制不仅仅是校领导的事,它是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声誉、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的大事。假如一个大学生不明不白地死在学校里,不要两个小时,互联网就会登出消息,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学校安全危机管理防控机制的重要性。安全危机管理和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学校应建立制度化的、开放式的、全员参与的安全危机管理防控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其在安全危机预防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对已经发生的安全危机进行总结,分析得失,思考并拟定可能的改进措施,建立安全危机管理信息资料库。要组建一个具有安全危机知识的危机服务机构,建立由辅导员、班主任、授课老师、学生干部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安全危机预警系统,定期开展对话、沟通与协调,有效预防安全危机,并制定周密的安全危机防控预案。

  3、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大学校园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危害性,学校和学生感同身受。因此,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亲自抓,公安、工商、城管、文化等部门和学校共同协作,组建专门队伍,开展经常性检查,排查各种不安全因素,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为高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4、政府要为高校和大学生的安全提供法律保障。高校是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集聚了中华民族的精英分子,对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家应当对这样一个地方和这样一个群体提供特殊的保护。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关于高校安全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议国家制定高等学校和大学生安全保护法。通过法律形式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对高校和大学生安全保护的责任,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确保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安全素质很高,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安全、更稳定。

第3篇: 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

  【摘要】

  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_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_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_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_,(6).

  [2]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_.

  [3]马凤宝.浅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_,(6).

显示全部

收起

TAG:安全知识大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