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6 09:54:07 阅读:344
一、为何“小金库”屡禁不止
“小金库”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其屡禁不止也有着众多的原因。“小金库”的出现与屡禁不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领导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部分领导干部与财政管理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工作或者行为中出现了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其自身却没有意识到。
有的人甚至认为“小金库”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在集体做贡献,他们认为“小金库”是处理各种关系以及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必备品”。而有的人则是纯粹的想中饱私囊,认为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
但“小金库”本身就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其本身就不具备任何的“正当性”。第二,财务来源的多样性为“小金库”提供了可供其生长的土壤。
许多的部门为了能够使得其自身的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从而鼓励积极的拓宽财源。但是在拓宽财源的同时,必定会有一部分,将这些财源划归其个人所有。
虽然财源的来源的拓宽对于各部门的各种活动的展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处理不当就会滋生出“小金库”。第三,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虽然近年来各级部门都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效果的。而且由于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均衡,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甚至没有进行落实,这就使得内控制度的建设在这些地方和部门成了一句空口号。
这就为“小金库”的出现与继续存在提供了空间。第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一般情况下“小金库”都极为隐秘,知道的人十分少,具体的收支情况只有领导和个别人清楚。而各种监督部门因为各种原因,很难发现这些“小金库”,很多时候都是有人进行举报时才能够进行监督,并发现问题。
在对“小金库”处理时,很多地方都是采用“软”和“宽”的策略,使得那些拥有小金库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最终让这些人觉得私设“小金库”不存在任何风险。从而导致了“小金库”现象的屡禁不止。
第五,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近年来各级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取得一定成效。
但各部门落实改革情况不平衡,部分单位执行财政国库等管理制度不严格,清理单位银行账户不到位,为私存部分资金、设置账外账创造了条件。
二、建立“小金库”长效防治措施的思考
我国在进行“小金库”治理的时候都是在经济下滑或者是财政减收的时候。而且都是零时的集中治理,没有制定出长久防治的政策与措施,使得“小金库”治理后又不断的出现。
第一,加强宣传,让各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小金库”的危害与严重性。通过各种宣传,让所有都对“小金库”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让“小金库”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以增加“小金库”被发现的机会。
通过宣传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从而能够克服侥幸心理,降低“小金库”发生的概率,为“小金库”的根治提供外部环境。第二,加大监督力度与惩处力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加大监督力度主要是通过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通过学习先进的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宝贵经验,和完善群众举报制度来实现。由于以前对“小金库”的处理过于宽松,从而导致了部分人的侥幸心理,所以还应该加大惩罚的力度和执行度,断了这些人的侥幸心理。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根除“小金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现行规定和制度中的一些存在着漏洞的地方,要及时的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对这些漏洞进行堵塞,防治个别人利用制度漏洞建立“小金库”。
同时还需要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力度。第三,从“源头”入手,加强对银行账号与各种收费票据的管理。
及时的了解各种收入的来源、结构、规模以及变动的情况。对于新出现的各种银行账号与收费票据一定要核实清楚其来源。
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综合预算;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相关规定,国库账号应该使用单一账户;通过各种补贴改善员工的工资待遇,对各种收支进行统一有效的分配。
三、小结
“小金库”的治理,不能够只在特定的时期进行,这些时间进行治理时有可能会发生无法追回损失的情况。“小金库”的长效防治应该重在“防”上面,但是对于“小金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时间里也许无法看到明显的效果,但只要坚持“小金库”现象一定会得到改善。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