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吴三桂真的是因为陈圆圆才引清入关的吗?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佳话还是由头?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6 14:21:27 阅读:69

文章导读: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对于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帝国来说,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继位时,他面临的困境就要比他的木匠哥哥困难的多。国内的流贼和关外的后...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对于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帝国来说,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继位时,他面临的困境就要比他的木匠哥哥困难的多。国内的流贼和关外的后金军队实在是闹得太凶。到了大明王朝最后的这十年,关外丧师失地,一败再败。就连在西北打的李自成到处跑的洪承畴,也一样栽了跟头。似乎这整个大明王朝的安危所系,就寄托在山海关这座军事重镇上了。这是个在常识领域里存在已久的说法。

  先来说说辽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本就是辽东军的一员将领,辽东系的名将祖大寿又是他舅舅,吴三桂在军中敢打敢拼又有这层硬关系,升职自然很快。即使是熬到了袁崇焕被杀,熬到了他舅舅被俘虏,他爸爸被削职为民,吴三桂依然奋战在第一线。之时,耳闻目睹着大明王朝在关外的地盘越打越少,军队越打越弱,这吴三桂心里也不免犯嘀咕。

  在明亡清兴的历史拐点上,吴三桂当时是辽东总兵,驻防宁远,崇祯帝为了让他拱卫京师让他率兵入关,并且提升为平西伯。吴三桂大军到了山海关时,这大明王朝的气数似乎就要尽了。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殉国。这时候的大明王朝的北方迅速陷入无政府的困境,虽说半壁江南仍然在手,但是崇祯皇帝的太子和正牌皇子并没有跑出去。

  所以,南京方面的政府班子就一直没能组建。俗话说,鸟无头不飞,一个王朝没有皇帝怎么能行?于是南方还在为南明政权的成立在争吵扯皮的时刻,这边李自成早已经是按捺不住。

  其实李自成早在占领西安时就已经建号称帝,打到北京城后,李闯王更是着急的想要正大位。但是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决定着李自成的短视:本是秋毫无犯的闯军,在进入北京城三天之后,终究是没能按捺住劫掠本性,开始在北京城大肆搜刮财富,不仅是对各级明朝文武官员,连升斗小民也不放过。

  而这时候,伫立在北方边境上的一支重要部队,实际上被隔断开来,这就是吴三桂手下五万关宁铁骑。这是在辽东和满洲八旗兵打出来的精兵强将,并且吴三桂手里的山海关和宁远,是面对的东北的第一条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了。

  李自成当然是想招降吴三桂。但是他手下的士兵们冲进了吴三桂的家,痛打了吴三桂的老爹,把吴家洗劫一空,并抢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并没有信史记载说,吴三桂已经率兵赶赴北京,准备去投靠新皇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吴三桂很不爽,自己的家被抄了,爱妾被抢走了,自己费尽心思要来勤的王也没了。

  吴三桂打得旗号是为崇祯皇帝报仇,为大明复国,于是命令三军茹素,扬言要起兵消灭李闯,报君父之仇。李自成知道吴三桂有变,干脆先下手为强,两军激战与山海关一片石。

  吴三桂知道闯军势大,自己兵少,于是向屯兵在关外的八旗军借兵。满清这时候的皇帝福临还是个小朋友,一应大事都是摄政王多尔衮处理。多尔衮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借兵可以啊,要多少都给你,不过你得剃发降清,你就是我大清朝的王爵,打跑了李自成,裂土分疆给你。吴三桂只好答应。

  于是多尔衮挥师南下,十余万八旗军队挥师入关,和吴三桂合兵一处,李自成大军迅速大败,最后在湖北九宫山身死。满清就此入主中原,开始派出各路大军和投降的明军挥师南下,荡平南明和西贼张献忠。

  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山海关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在后来的历史或者是演义的描述中,山海关似乎是清军进军关内的唯一途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山海关固然是一关挑两地,雄踞关内外,但却不是唯一路径。只是说,清军从东北进军,是最为适宜和最短的一条行军路线。而事实上清军在1644年的山海关之战前,就已经先后五次,经山海关西面的路线大举进入内地,进攻明朝。

  第一次是在1629年,皇太极率大军亲征,经由热河进军,破长城的大安口和龙井关直入内地,占领遵化,攻陷蓟州,兵围北京。也正是在此战之中,袁崇焕被怀疑是奸细或者是养寇自重,而被崇祯皇帝下令在西市凌迟处死。

  第二次是在1632年,皇太极率清军由蒙古草原进军,兵抵张家口北面,“列营四十里”,炫耀兵威,迫使明守将缔约讲和,然后收兵而还。

  第三次是在1636年,皇太极命阿济格统率大军,破居庸关入长城,直捣河北,一路打得明军狼奔豕突,与明军作战五十六次,攻下十二城,俘获人畜十几万,后经冷口关出长城北还。

  第四次是在1638年,多尔衮由青山关入关,岳托由墙子岭入关,在华北大地上纵横扫荡。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在河北巨鹿迎击清军,兵败阵亡。与袁崇焕、熊廷弼齐名的抗清名将孙承宗,率百姓坚守高阳,也城破阵亡。清军一共攻下一府三州五十七县,包括山东省府济南,掳男女五十余万和大量牲畜财物,然后出青山关而归。

  第五次是在1642年,皇太极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从墙子岭入关,一直打到山东兖州,又分兵攻陷登州、莱州、莒州、沂州(临沂)、海州,共计攻下八十八城,降服六城,掳男女三十六万,掠黄金一万二千两、白银二百万两,最后由墙子岭出关还师。

  这五次清军挥师入关,都让本来在国内剿灭流贼前线的精锐明军,被迅速调集过来守卫京师,客观上又给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复活和再次壮大的机会。而崇祯帝也完全没有办法,能打的将军就是那么几个,家里面流贼们整天流荡各省,劫掠屠杀,关外的清军铁骑时不时的叩关入寇,这日子是没法过了!所以崇祯帝在临死之前感叹:上干天咎!这是上天在惩罚我啊!

  再来看当年这条关宁锦防线的最初面貌。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其实从袁崇焕的宁远保卫战直到之后的宁锦大战、大小凌河战役都直接证明,只要明军不自己玩自己,明军是完全有能力守住这条防线的。并且这条防线在设计之初,就有前进基地的考虑。而当年最初的主持者孙承宗,应该不仅仅想要守住辽东,更重要的是,利用堡垒推进战术,一步步的压缩后金的生存空间。

  等再打了一场松锦大战之后,大明王朝在辽东的十余万精锐部队,连着大军统帅洪承畴,都被一个大脑充血的监军,和一日三催的圣旨玩残。明军在大战中大败亏输,这条防线也就功亏一篑。此战之后明军在关外只剩下宁远孤城一座。山海关成建制的精兵,也只有总兵吴三桂手下的数万军队。山海关之外,可以说,再无可战之兵。

  关宁锦防线也只剩下了关宁,但是在这时候,清军并没有发动大举进攻,图谋中原。毕竟皇太极明白,大明王朝不是十几万八旗兵能够吃得下的,或者说起码不是崇祯十四年这个时刻能够吃下去的。这条关宁防线也尽可以摆在这里,但对于大清而言,他已经不再具有威胁力,如果说从前他是个带刺的盾牌,那么现在就是个银样镴枪头。

  然而关宁兵和年复一年的巨大消耗,对捉襟见肘明朝来说,却是个头痛的问题。关宁防线的存在,攻则不足,守则有余,丢了也不是,不丢也不是。再有明军在作战中损失的大量工匠,已及登州叛军的投降,都让明军失去了重要的火器优势,甚至八旗兵能够拉到战场上的红衣大炮比明军还多,那么这山海关还是坚城一座吗?

  这就是抱薪救火,拆了东墙补西墙了,倘若是两者中的任何一方能够控制,明帝国都不至于在最后的时刻如此狼狈不堪。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清军在面临山海关的坚城大炮之时,干脆我就多跑点路,绕远了打你就是,不值当的跟你在这高沟深垒下面浴血奋战。而李闯进占北京则彻底成为大明王朝的丧钟。清军在这个时刻,看准时机,一击即中,在明朝的废墟上,又精准的踹了李自成一脚,才得到了逐鹿中原的地位。

  在电影《大明劫》中,吴又可对督师孙传庭说:《黄帝内经》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我朝积弊已久,不是一味猛药可以治愈的。 诚然!于是之后传庭死,明亡矣。于是之后,李自成到了北京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于是吴三桂干脆和八旗兵联合起来了,于是最终入主中原的,倒是上一代君主终生只想和大明王朝能平起平坐就好的大清朝。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话放在山海关上最合适不过,这世上本就没有攻不破的名城,别管城高池深,士兵精锐敢战。山海关的历史,和几百年前钓鱼城的历史都证明,坚城要塞往往最惧怕的就是后院失火,从内部被攻破。

  最后老样子一句诗: 池阔城高虽可固,纲沦政弛也徒然。崇祯枉有榆关在,魂魄无归荡景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