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晚清时期,人们为什么会说资政院没有作为?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6 14:19:15 阅读:186

文章导读:  立宪运动随即汹涌而至。1909年10月14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除新疆之外,全国21个行省均成立了谘议局。国内多家报纸都用大量篇幅进行了报道,有两家报纸还在头版用大红字来庆祝此事。很多...

  立宪运动随即汹涌而至。1909年10月14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除新疆之外,全国21个行省均成立了谘议局。国内多家报纸都用大量篇幅进行了报道,有两家报纸还在头版用大红字来庆祝此事。很多省会城市竖立起了雄伟的建筑,用作将来谘议局的办公地点,有一些则建在旧时科举考试考棚的废墟上。

  然而,这些谘议局议员的素质却是千差万别。我们本来就不应该期望,君主制下的民主会因团结和智慧展现出什么特色。因为有些谘议局议员的行为根本毫无价值。不过,也有些谘议局议员表示他们会严肃对待这份工作,个别谘议局议员甚至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他们对国家事务大胆建言,自由主动地为中央政府提供建议。中央政府对这样的建议虽然表示欢迎,但却不给予重视。地方政府的领袖们很愤怒,因为他们的意见未获中央政府重视,清朝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因此日益加深。

  资政院的自由程度要比省谘议局低得多。资政院议员并非都由选举产生,其200名成员中有100人实际上是由省谘议局提名而来的。在美国,统治阶级为了让“安全”的人当选为“老板”而控制参议员选举,同样,资政院里剩下的100人也是由帝国政府推选的,包括满族皇室、贵族和富商、官员,都是值得朝廷“信赖”的对象。

  这样一个机构很难让人相信它能够摧毁旧制度。而且为了保险起见,清政府严格限制资政院的权力。资政院公开对外宣布的职责,仅为“向政府提供帮助”,政府可以随意解散它。大家都预言:这个资政院将毫无作为。远东事务专家皮埃尔勒罗伊-比利(Pierre Leroy-Beaulieu)宣称:“中国资政院很可能会走上同土耳其国会一样的道路。”

  资政院在1910年10月3日召开的首次会议,再次证明了它无法体现国家的新思想。可是仍然令人惊讶的是,许多资政院议员打破了当时的限制,发起了争取资政院独立和权力的抗议,虽然这些言行都相当浅薄,这些天真的议员以为自己享有美国国会议员的待遇。考虑到环境因素,这个在专制政府眼皮底下召开的资政院会议还算相对成功,毕竟它表现出了一种独立性,因为原先在清朝皇室秘密监控下的官员聚会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清朝政府最初的计划是在1915年召集资政院,立宪派希望能将时间提前,反对党表示了激烈的反对,要求“推迟时间”。最后,由于资政院和省谘议局态度坚决,政府最终被迫妥协,颁布法令将立宪改革时间提前至1913年。

  无论资政院有多少缺陷,但它的精神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代议制政府存在的基础是获得了一定范围内的民众的认可,而之前中国人认可的都是专制的皇帝和地方督抚。过去,由于地方自治的传统,士绅们只能在各自的生活区域内发表影响政府的言论,而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对国家和省级事务发表意见,虽然政府不一定尊重他们的意见。代议制政府的原则一旦确立,就绝对无法取缔,无论它在具体实践中要遭受多长时间的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