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管仲:从囚徒到国相,终成霸业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6 14:18:49 阅读:146

文章导读:  一件事的成功与失败虽然与客观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决定因素还在于每个人自身。  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召忽等陪同公子纠继续在鲁国避难。齐恒公为了翦除后患,遣派鲍叔牙率领大兵压境,迫使鲁国庄公杀掉公子纠...

  一件事的成功与失败虽然与客观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决定因素还在于每个人自身。

  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召忽等陪同公子纠继续在鲁国避难。齐恒公为了翦除后患,遣派鲍叔牙率领大兵压境,迫使鲁国庄公杀掉公子纠,引渡管仲和召忽回齐发落,在将要进囚车的时候,召忽仰天痛哭道:“为儿子者死于孝,为臣下者死于忠,这是人的本分。"说異一头撞在大柱上,倒地而死。管仲却说:“自古有死臣也有生臣,我要人齐为子纠伸冤。”说完,便径自走入因车之中。

  在场的鲁臣施伯见此情景,私下对鲁庄公说:“臣观管仲之相,必将不死。此人是天下奇才,如果不死,受到齐国重用,必然使齐称霸天下。君王不如请求齐国不要杀他,他必定感激我们,这样,就能为我们所用了。”庄公说:“管仲是齐侯的仇人,我们不好求情。”施伯说:“如果不能为我们所用就不如杀了他,将尸体归还给齐国。”庄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其实,鲁臣施伯的分析是准确的。齐国名义上是讨回管仲发落他,实际上是要重用管仲为齐国的振兴服务。因此,当鲍叔牙得知鲁庄公要杀管仲的消息后,立刻派人去同庄公交涉,说管仲曾经亲手射杀我们的国君,我们国君对他恨之入骨,想要亲手杀死他。”庄公无话以对,只得将管仲连同子纠、召忽的尸体交给齐国使节。

  管仲回齐国之后,入朝去拜见齐桓公,便向桓公谢罪。桓公亲手将其扶起,对管仲说:“寡人有事要向你请教。齐国是大国,先君僖公曾经威服过诸侯,人们称为小霸。但是,自从襄公以来,政事荒废,国力空虚。现在我刚刚即位,人心不定,国势不张。我想修理国政,立纲陈纪,不知你有什么良策?

  于是,管仲向桓公陈述了怎样治国图霸的观点。管仲说:“礼义廉耻是立国的根本,这样才使民众为自己所用。但要使民,必先受民。”桓公问:“爱民之道是什么呢?”管伸答道:“爱民之道就是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民相亲;省刑罚薄敛税,使民能够富裕;让贤士教于国,使民知有礼节。”也就是说,与百姓事业相连俸禄互相补充,人民相亲相近:宽免旧罪,救助旧宗,为没有后代的人立嗣,这样人民就能生育繁殖:减轻刑罚、薄收赋税,人们就会富裕;在各地选用贤士,向国民实施教化,人民就能遵守规范。这样做就能满足人民的愿望,争取到民心,也就巩固了国家政权。

  管仲还向恒公谈了许多关于内政和外交上的改革设想。据说,两人一直畅谈了三天三夜,桓公觉得管仲的话,句句投机,字字中听,一点都不觉得疲倦。

  拜相以后,管仲着手落实其“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民本思想。在发展农业生产上,他主张不误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他打破过去井田制的限制,收农赋按粮食数量计算,按土地肥瘠等级和年景收成征收,荒年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补收;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他将工匠安置在靠近官府的地段,商人安置在市场附近,以利于各安其业。他加强货币的铸造和管理,注意调整物价,放宽关、市的征税,做到通货积财,富国富民;坚持以“四维”(礼、义、廉、耻)教导百姓,令百姓臣服,君令得以顺利推行国勢大振。

  为国为政,图谋远略大计的人,必然有高瞻远瞩的见识,有充分的准备。为国家策划宏谋远略,主要在于明白“因革损益”的方法、“杜害防弊”的策略。管仲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使齐国由一个分封在海滨的百里小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举足轻重的大国,说明他正是明白了这点。

  管仲是一个有志之士,自然能够经受大磨难,绝对不会灰心丧气,屈时则屈,伸时则伸,而且是大伸拳脚。可见英雄气短,怨天尤人,不是有才者的气量,唯能屈能伸者,方可成大器,成大业。

  人们常说:“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因此,要抱着一个坚定的昔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下去,要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特别是在失败后,更不要自暴自弃,被失败压倒了。要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自身的潜力和长处,树立起坚定的生活信心,振奋精神,重新拼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相信一定会找到成功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