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王安石好客的故事,王安石对待达官贵人不失原则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5 14:42:36 阅读:156

文章导读: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待人接客的方式,显现着一个人的修为。北宋时王安石待客的故事,讲述了身在相位的王安石,用便饭招待萧公子的故事,显现了王安石的高中品质。王安石待客的故事,看似一则小事情,实则反映了一个大...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待人接客的方式,显现着一个人的修为。北宋时王安石待客的故事,讲述了身在相位的王安石,用便饭招待萧公子的故事,显现了王安石的高中品质。王安石待客的故事,看似一则小事情,实则反映了一个大道理,一起来了解下。

王安石待客的故事

王安石性情淡泊,喜清静平淡的生活,对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从来是嗤之以鼻,不愿意理睬的。从王安石待客的故事,可以看到王安石的这一品性,那便对方是权贵之人,王安石同样会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所改变。

王安石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却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王安石待客》的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王安石待客》的译文

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儿媳家的亲戚萧家的一个儿子来京城,于是这个萧公子就来拜会王安石,王安石就约他吃饭。

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

酒过三巡后,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旁边只摆着菜汤。

萧公子平时非常娇惯任性,这时候也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四边他动也不动。

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的告辞了。

王安石的主要事迹及性格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

性格:苏轼和王安石也历来不睦,王安石喜好惊人之言,苏轼曾作文讥讽。民间也有不少两人斗智的故事。他以直言勇谏出名,也因此招致骂名,但其铮铮风骨,千世留存。

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王荆公作为一代名相,孤傲高洁,远见卓识。他为人特立独行。据载,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

署名苏洵但普遍认为是伪作的《辨奸论》就是影射王安石的,其中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