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23-07-03 13:00:01 阅读:
伯嚭和伍子胥的关系,在一定层面上是典型的“东郭先生和狼”的翻版,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都知道,伍子胥是一代忠良,当初也是楚国人,家中都是贤良能人,但是受到陷害,最后逃到吴国,在吴国扎根,并且,效忠于吴国,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为吴国出谋划策。伯嚭同样也是,早年间是出国的王公贵族,朝中重臣,但是被小人陷害,不得已逃到吴国,所以,最初,当伍子胥看到伯嚭时,便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再加上当时伯嚭还是性格很好,他是肯干的人,所以,伍子胥便积极的向吴王举荐伯嚭,伯嚭也因为伍子胥的举荐而成功的在朝中获得一席之位。就这样,伍子胥和伯嚭一起为吴国出谋划策,为了吴国的安定作了不少贡献。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伯嚭和伍子胥越走越远,因为,伯嚭变得越来越贪婪,也越来越好大喜功,贪财好色。这样就和伍子胥的观念不同,伍子胥是标准的重臣,不会贪污,也不会耍小聪明,人也很善良。后来,越王勾践找到伯嚭,让伯嚭帮助自己,做个“里应外合”,一方面离间吴国朝中君臣,另一方面,也时刻的向越王勾践传递吴国这边的动向。因为有钱财、美女,伯嚭便答应了,但是,这件事遭到了伍子胥的阻挡,于是伯嚭,便不顾伍子胥当时搭救、举荐自己的恩德,设计陷害伍子胥,最后,使得伍子胥无奈自杀。虽然伯嚭成功的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但是,最后,伯嚭也是被勾践杀死,并且斩草除根。
伯嚭下场
自古以来,“奸臣坏蛋”都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伯嚭也不例外。伯嚭的下场更是应了现代的那句话:“nozuonodie”——“不做死就不会死”。
伯嚭的一生就是典型的小人得志的样子,同时,伯嚭也是因为一个“贪”字,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同时也使得自己的恩人遭到迫害,自己的国家遭到灭亡。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还是来看伯嚭在此之前都干了写什么。
刚开始,伯嚭因为躲避灾害,逃到吴国,获取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伍子胥的信任,当时的伍子胥已然是吴国朝中的重臣,之后,伍子胥便向吴王举荐伯嚭,使得伯嚭在吴国朝中能够有一席之地。伯嚭也是干的津津有味的,如果事情这样下去,便也算完美,但是,无奈伯嚭贪婪,利欲熏心,不仅在吴国朝中,各种贪污受贿,享受“美女在身边,金钱在手边”的奢靡生活,还大胆的接受越王勾践的贿赂,在吴国帮助越王离间朝中君臣关系,使得越王勾践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韬光养晦,好实施自己的“复国大业”,最后“成功的”将自己的国家——吴国送给越王,真的可以这样说,。是伯嚭,将吴国灭亡,也是伯嚭杀死了当初自己的好兄弟,好恩人。
最后,伯嚭是“人贱自有天收”,在越王勾践成功复国之后,伯嚭还恬不知耻的去请功,被越王勾践下令杀死,伯嚭全家也因为他而都被杀死。
伯嚭怎么死的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这句话特别适用于描述“伯嚭”的一生。
伯嚭虽出身高贵、贤良,但是中间遭受变故,不得不逃亡他国,此间,伯嚭一直都是勤勤恳恳,也获得了不少成就。但是,纵使万般财富,都挡不住伯嚭贪婪的内心,不知从何时开始,伯嚭开始变得自私自利,出卖自己的国家,陷害自己的兄弟,是一个十足十的忘恩负义的小人,奸臣。最后,终究是害人害己,被勾践杀死。可以说,伯嚭是自己作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伯嚭本是春秋晚期楚国的贵族,最后被人陷害,为躲避灾害逃到吴国,在吴国受到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当朝大夫伍子胥的认可,于是便向吴王举荐伯嚭,希望两人能够一同为吴国共事,伯嚭刚开始也是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吴国出谋划策。事情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也是极好的。但是,在伯嚭得志后,他便开始变得利欲熏心,贪婪无比。就这样被越王勾践看重,要求帮助越王勾践做个里应外合,使得越王能够有更多的复仇准备时间。伯嚭也是被越王勾践许下的“美女”、“金钱”所吸引,便同意了。
之后,伯嚭便一直偏袒越王,在此过程中,贤良伍子胥就势必会挡住他的道路,于是,伯嚭便设计陷害伍子胥,迫使伍子胥自杀身亡。之后,伯嚭便能够尽心的帮助越王,使得越王勾践“复仇”成功。
但是,真心应了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最后,越王成功之后,便下令将伯嚭杀掉,并且还株连了全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