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23-06-10 20:44:01 阅读:
核心提示:关羽是一个军事干才,然而对政治却一窍不通。关羽是位“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的那类人物,更加之“护前”,即容不得别人超过他,所以在太守任上,同部属、同僚的关系十分紧张。
关羽,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县解州镇)人。逃亡到涿郡(今河北涿州)之后,为躲避官府追究,遂改字云长,因什么逃亡已无法考证,在乡间抱不平打死豪强一说没有依据也不可信。如真这样,关羽将会把对豪强的仇恨,引申为对整个地主阶级的仇恨,当时涿郡已爆发黄巾农民大起义,关羽会义无反顾地参加进去。至少,也会是起义的同情者。然而,他却参加了刘备招募的乡勇队伍,对农民起义进行镇压,其鲜明立场与浓郁感情,已将后人编造的神话打得粉碎。
桃园结义是罗贯中先生杜撰出来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早期的刘备虽然已十分破落、十分狼狈,但仍然处在先祖中山靖王刘胜的光环之下。黄巾起义发生后,他怀着强烈的汉室情结,组织乡勇参加了镇压。他把部曲(三国时地方豪强的私人军队)视为看家本钱,自然要极力笼络军官,所以与关羽、张飞“寝则同席,恩若兄弟”。陈寿在这里使用了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夸大了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带着家眷的刘备,怎能把关羽、张飞拉上床去?
结义是流民阶层帮派意识的反映,没有积极可取的内容。由于专制制度的压迫盘剥,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着大批流民,还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群体,土匪、兵痞、乞丐、妓女、盗贼是这个群体的核心。求生中,兵痞靠讹诈,土匪靠打杀,乞丐靠讨要,妓女靠卖春,盗贼靠偷窃。为了加大实现获取成功的保险系数,必须将弱势个体变成强势群体,从而产生了“拜把子”这一宗法血缘关系无机延伸的封建形式,是小人“同而不和”的体现。
为什么降曹又叛曹?
关羽一生是追随刘备的一生,弄清刘备投奔曹操的脉络,对了解关羽很有帮助。196年,刘备与吕布争夺徐州之战失败后投奔曹操。由于此公有与公孙瓒、吕布一样先投后叛的历史,所以曹操格外警惕,虽给以“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优待,却不肯外放。一次,曹操与刘备喝酒中间,忽然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字)之徒,不足数也。”冷不丁听到“赞扬”,刘备吓得连汤匙、筷子都抖落在地。刘备为什么如此吃惊?“英雄”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又十分模糊的词语,有对文治武功的肯定,有对政治、军事实力的肯定,也有对政治、军事才能的肯定,更有对雄心壮志的肯定。曹操将刘备与自己相提并论,只能是最后一种。然而,这恰好又是对主人的威胁。所以与其说这是赞扬,不如说是警告。刘备掂出了“赞扬”的分量,韬晦既已被曹操识破,遂主动参加了董承的阴谋集团。在官渡之战十分吃紧的时候,袁术率兵向袁绍靠拢。仓促间,未经慎重考虑的曹操派刘备、路招率兵拦截。刘备乘机夺取徐州并杀了刺史车胄,再次扮演了“食人之禄而谋其主,驻人地而夺其城”的枭雄角色。曹操利用袁绍见事迟、慢半拍的性格弱点,从前线抽兵扑向徐州,刘备很快以失败告终,妻子被俘虏,败兵被收编,关羽也被活捉了。
关羽被擒后投降了曹操,并受到特别的优待,“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至于被困土山时与张辽约三事之说,是罗贯中先生的杜撰。谈判得有实力基础,被擒之人,要么投降,要么受戮,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刘备的这次叛曹是因祸得福,不久董承案发,其集团成员及家属都被杀掉,刘备却幸免。然而关羽却留下了品德污点。某地的关帝庙有这样一副对联:
匹马斩颜良,单刀会鲁肃,威名震华夏,爵号亭侯忠不忝;
徐州降曹操,荆州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赠大帝耻难消。
贬损他的下联中,投降一节是最难堪的。
官渡之战中,袁绍部将颜良率偏师攻打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曹操派张辽及关羽前往救援。到白马后,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飞马直奔过去,冲破袁军万人组成的纵深阵地,一刀结果了颜良性命,并提着人头冲了回来,袁绍众多将领竟茫然四顾。无可奈何。显然,这段记载是被目击者过分夸大了,古代战争并不是武打戏剧,战争的胜负不是由双方将领武艺的高低决定,而是一系列因素综合的结果。《三国志》作者陈寿没有战争的经历,所以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夸张。夸张毕竟有事实作为内核,匹马斩颜良一事,很可能是率少数精骑的突袭,袁军尚未回过神,关羽已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壮举。或者是关羽使诈骗过了袁军,所以能直接扑到颜良跟前,接着张辽发动进攻给以策应的结果。不管怎么说,关羽因此以勇著世。
这得追溯到歼灭吕布的徐州争夺战。攻城战之前,吕布派秦宜禄向袁术求救。秦宜禄看到危城难保,遂找到关羽,希望在城破之日保护妻子秦杜氏。能以年轻妻子相托付,想来两人的关系当十分不错。关羽送走秦宜禄之后对曹操说,希望城破后,把秦杜氏赐给自己做妻室。关羽好色央求娶妻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受友人之托而谋友人之妻,在古在今,都难逃脱道德法庭的审判。
在那时,攻城拔寨后,以敌方年轻女子赏赐部下,以至于放手由军队奸淫掳掠是家常便饭,关羽求娶秦杜氏并不过分。也是过于心切的缘故,关羽有些失态了,竟央求几次。过分央求引起了曹操的关注,城破后召来秦杜氏一看,果然是绝代美人,曹操遂留下秦杜氏做妾,将关羽晾到了一边。
曹操是视人才为命根子的英雄人物,所以敢提出“唯才是举”。但是遇到美色时,就会连命都不要。建安二年(197年),曹军攻克宛城(今河南南阳),军阀张绣举众投降,皆大欢喜中,曹操按捺不住一夜的寂寞,竟招来张绣婶娘做三陪小姐。张绣忍受不了这种羞辱,在当夜降而复叛,杀得曹军落荒而逃,使得曹操不仅宛城得而复失,损失了大批人马,就连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爱将典韦也为他的荒唐付出了生命代价。然而曹操色令智昏,并没有汲取宛城失败的教训,在关羽追随刘备前来投奔后,将好色失德的低级错误又重复了一次。
关羽既有夺妻之恨,又临情敌之威;既不能释然以对,又不能形之以色。心情之复杂,处境之尴尬,都是旁观者难以理解的,《三国志》“关羽不自安”五个字,显然难概括其全部心境。
关羽这次被擒之后,曹操劝其归顺是真诚的,毕竟他是不可多得的战将。而关羽投降则是屈从,秦杜氏被夺之恨难以忘却,自尊心遭到粗暴践踏的怨气怒气难以下咽;自己又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故而不能舍生取义。投降虽有辱名节,却可以留得青山。留下之后,他自然要把曹操同刘备比较。曹操虽然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有不念旧恶的胸怀,更具有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的雄才,但关羽与他根深蒂固的积怨已无法消除;刘备虽缺乏一份“家业”,但是在乱世很难估量其将来,最重要的是,刘备对自己远比曹操真诚得多。两相比较,关羽当然心仪后者。关羽投降后,曹操十分爱惜其才能,却又“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遂派张辽前往试探。关羽回答说:“我知道曹公待我的深情厚意,但刘备待我恩重如山,我们曾立誓同生共死。吾最终不会留在这里,但要到立功报效了曹公之后。”
让后人敬重的是,关羽敢将自己离开曹操的意图宣示对方。关羽不是不怕死,如果真的忠于刘备且不怕死,那就不会在被擒后立即投降。但是关羽的回答不失为光明磊落,是其他改投门庭者不能相比的。
报效曹操的机会终于到来。官渡之战中,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关羽总算是偿还了不杀之恩,遂有了背他而去的理由。此时曹操似有些割合不得,想用“重加赏赐”结纳其心,但是昔日裂痕已难以愈合,关羽遂“尽封存其所赐”,并留言告别。曹操也是豁达之人,当左右欲追关羽时,他大度地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关羽是一个军事干才,然而对政治却一窍不通。刘备取得益州时,荆州的关羽处境已发生三个变化。其一,刘孙关系发生了变化。虽然联盟的形式依然存在,但是荆州成为他们之间无法解开的死结。其二,东三郡划给孙权之后,关羽占据的西三郡已失去昔日的战略意义,刘备将侧重点转移到益州,已不是扩展疆土,而是巩固益州根基。其三,关羽与刘备关系已发生变化,昔日刘备唯一可以依之的干域地位,已被众多的文官武将所瓜分。微妙的君臣关系不仅将关羽下贬了几个等级,而且刘备还在其背后安排刘封、糜芳等给以制约。凡此变化,关羽都没有清醒的认识。授任襄阳太守董督荆州,名义上具有了极大的独立性,但正是这个独立性造成他兵败被杀、传首洛阳的悲惨结局。
关羽是位“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的那类人物,更加之“护前”,即容不得别人超过他,所以在太守任上,同部属、同僚的关系十分紧张。南郡太守糜芳身份特殊,他既是刘备的小舅子,又是排位在诸葛亮之前的糜竺的弟弟,但糜芳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还在建安元年即20多年前,糜芳就被曹操任命为彭城相,想来此人才能并不平庸。然而关羽董督荆州时,却瞧不起糜芳与将军傅士仁,从而种下了怨恨的种子。襄阳争夺战吃紧时候,糜芳、傅士仁只出军资,但不肯相救。此时关羽尚不自责,反而威胁说:“等我回去收拾他!”这无异为渊驱鱼、为林逐雀。畏惧不安中,二人率南郡将士投降了孙权,并把关羽侧翼暴露在吴军面前。刘封、孟达也均属于此类,当关羽求救时候,他们均以西三郡初附、人心难测、无力发兵给拒绝了。这样一来,三支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的配合已经拆散,关羽只能去跳跛脚舞。以关羽微弱之旅,即使是作战有方,也难以支持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从刘备夺取益州开始,孙刘之间的利益冲突就迅速上升,昔日的联盟已名存实亡,吕蒙突袭东三郡是联盟破裂的标志。然而刘备没有为日后和解留有余地,所以秘密潜来公安,指挥关羽与吕蒙开战。但丧地已无可挽回,徒然让关羽同孙权撕破了脸面,这就为日后的联合拒曹伏下了败笔。然而关羽并不了解自己的艰难处境,所以不仅不设法弥合裂痕,反而主动地制造摩擦,使本已恶化的关系更加恶化。
东三郡争夺战之后,孙权在曹、刘之间采取了微妙的两面策略:一方面,他希望关羽与樊城的曹仁把战火烧旺,从而减轻曹操在东南一线加给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不希望关羽在樊城获胜,强大的关羽会成为自己左侧的劲敌。他将处在曹操和关羽的夹攻之中。所以在关羽围攻樊城时,孙权一方面派使者告诉关羽,他将派兵前来相助;一方面又命令军队慢腾腾行军。关羽弄不懂孙权的心机,反而发脾气骂道:“貉子敢这样!攻破樊城后,我不能把你灭了吗?”关羽的骄狂和吹牛,终使孙权在两难之中作出了选择,主动写信给曹操,请求出兵讨伐关羽为之效命。
赤壁大战后,曹操一直把孙权视为宿敌,争夺的重点在江淮一线,对西南刘备采取守势,唯汉中是将来进军益州的战略要地,所以才有建安二十年西征张鲁平定汉中和建安二十四年自斜谷南下汉中与刘备再次争夺的战事。以时间推算,襄阳争夺战应是刘备安排的,曹操是农历五月从汉中撤兵,关羽在策应任务完成后,最多也应在农历七月从襄阳撤出,毕竟处在十分敏感的三岔地带,西三郡在经济、军事上都十分艰难。大概关羽觉得有必胜把握,把暂时的战略配合,即对汉中保卫战的积极防御,稀里糊涂地演变成为战略进攻。关羽又是一员战将,在襄阳争夺战中取得了水淹七军、生擒于禁的胜利。但军事上的胜利难以抵消政治上的失败,它直接促成了曹操与孙权联合,当江陵后路被陆逊抄袭时候,关羽及荆州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荆州丧失、关羽被杀后,其身躯被就地埋在当阳,其头颅不远千里被送到洛阳。孙权得地之后又卖乖,以此暗示刘备:曹操是杀关羽的主谋,他不过是奉命行事。曹操知道孙权嫁祸于人的把戏,接过关羽头颅后在洛阳厚葬,又以此暗示刘备:杀关羽与本人无关。
荆州之败终成为一段历史,关羽也成为蜀汉割据政权的历史人物,身后被追赠为壮缪侯。此封号颇耐人寻味。“壮”是武勇、功高之意,而“缪”是一个多意词,包含有:同“绞”字,假装,深思状,谬误。同“巧”字。在封号中使用歧义很多、褒贬均有的“缪”字,自然包含了最高当局的蔑视。显然不是取“绞”、“假装”之意,纵观关羽的一生,同“巧”字也没有多大关系,以“深思”比喻则十分勉强,似乎还能说得通,但是,取“谬误”之意则更为恰当,关羽荆州之败,给西蜀带来的损失太大了。至少说,在封号中加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字眼,只能理解成满朝文武对关羽既褒且贬的用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