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趣闻

他重演了第二次靖难之役可结局却恰恰相反

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23-06-07 21:40:01 阅读:

文章导读:“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进行削藩政策,朱棣作为燕王不得已打起“清君侧”的口号,向朱允炆发动进攻,这场叔侄之争最终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然而就在朱棣死后,他的孙子朱瞻基和他的儿子朱...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进行削藩政策,朱棣作为燕王不得已打起“清君侧”的口号,向朱允炆发动进攻,这场叔侄之争最终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然而就在朱棣死后,他的孙子朱瞻基和他的儿子朱高煦也上演了一场叔侄之争。  

永乐二年(1404),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朱棣大怒,朱高炽求情才平息。永乐十三年(1415),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成祖这才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朱棣本来打算治他的罪,把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又念及兄弟之情,在他面前极力为朱高煦求情,朱棣只好削去他的护卫。

宣宗继位后,朱高煦被封国前往乐安,但是他的谋反之心丝毫没有放弃。宣宗继位后,对汉王和赵王的赏赐都比其他王丰厚,汉王每次有什么要求,宣宗都尽力满足他,可是汉王却把这些待遇当成了他放肆的资本。宣德元年,汉王派人进献元宵灯,有人说他借此窥视朝廷,宣宗说道:“我只用最真诚的心对待他(吾惟推至诚以待之耳)”。他派自己的亲信秘密到京城,约英国公张辅做内应,但张辅没有同意举报了他。那时汉王已经拉拢一批人,商议先夺取济南,再进攻北京,有一个叫李浚的御史向宣宗告了密(本来赵王打算招抚他的)。宣宗知道了却不忍心对他用兵,便派了个信使去劝说他,谁料到汉王根本不把信使放在眼里,并跟宣宗摊牌:

靖难时,非我出死力不得至是。太宗轻听谗言,削我护卫,徙我乐安。仁宗徙以金帛饵我,今上动以祖制绳我。我安能郁郁久居此。  

并展示兵马军器给信使看,企图发动第二次靖难之役(称夏原吉是奸臣)。宣宗知道后叹息汉王果然反了。事已至此,宣宗不得不派兵征讨了,在杨士奇等人的建议下,由宣宗亲自帅兵。在行军途中,宣宗还不放弃说服他投降并许诺保全他。汉王肯定不会把握这次机会了,后来汉王打了败仗,他想逃出去,被他的亲信制止,说宁愿战死也不要逃走!可是贪生怕死的汉王哄骗了他们后从小道逃走,见了宣宗。大臣们请求把汉王绳之以法,可是宣宗却不同意,朱高煦马上叩头说以后惟命是从。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朱高煦却故意趁他不注意把他绊倒(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宣宗本念及叔侄之情不愿深究他,朱高煦这人不识时务,一根筋,气量狭小,以致于酿成一个悲惨落幕。  

大学士陈山见宣宗,说赵王朱高燧与汉王合谋已久,请求宣宗把赵王一并擒拿。陈山的观点得到杨荣的支持,而杨士奇不以为然,他认为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证据(事当有实,天地鬼神可欺乎?)。杨荣反驳杨士奇说赵王确实有参与谋反并指责杨士奇阻挠大计。杨士奇说:“太宗文皇帝只有三个儿子,有罪的不能宽恕,无罪的应该优待,如果因为怀疑就出兵,有损皇祖怜悯儿子的意图。”杨士奇得到杨荣的支持,两人相约向宣宗陈奏此事,但是守门之人不准进,宣宗召见蹇义、夏元吉向宣宗陈述了二杨之言,宣宗本来也没有惩办赵王的意思,说道:“皇考与赵王的关系最好,我怎么能不友好对他,况且他是我唯一的叔叔了,怎么能不保全他。”这事这么一说也就平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
本类热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