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23-05-06 21:48:01 阅读:
“毐性淫,欣然自以为奇遇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把无论是电子搜索还是“人肉搜索”几乎都用了,得到的结果依然如此:自古以来,姓嫪者大约就此一人,而名“毐”者也只此一个。那就是嫪毐。
嫪毐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一定是不敢读的,它肯定不能叫“谬毒”,准确地读出来,应该叫Lào'ǎi。很多人习惯叫他“老爱”,想一想,这个昵称送给他是很贴切的。
叫他“老爱”,虽觉得很贴切,但是,他究竟是不是美男,这还是个问题。
和传统的美男经过无数直观还是侧记了他们的美丽不同,关于嫪毐的能被历史记录完全在于其是一个“大阴(指男性生殖器)人”。
明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四回《甘罗童年取高位嫪毐伪腐乱秦宫》的记录让人看到个究竟,在民间“里中淫妇人争事之”,在宫廷,太后“绝爱”之
根据研究,这“嫪”字义是怀恋,陆龟蒙的《渔庵》有“闲凭山叟占,晚有溪禽嫪”句,“毐”后来专指品行不端。
那么,以大阴而在“凡百戏任人陈设,有一长一艺,人所不能者,全在此日施逞。”中脱颖而出的秦国人,命运如何呢?
(一)
吃山靠山,吃水靠水。
一个人能立足,也是依靠的自己的特殊才华,用时下流行的理论可以叫“蓝海战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嫪毐是一个特别有职业规划思想的人,他知道自己的长项是什么,而且把自己的长项都努力发挥到了及至。
关于嫪毐出生的具体情况,是没有准确的记录的。大致认可的是,他出生在战国末。按《史记索隐》的说法,嫪毐也是邯郸人,而且与太后同里。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自己的长项就是——阳具大、性事能力强。
关于这一点,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的记录中说“秦俗:农事毕,国中纵倡乐三日,以节其劳。凡百戏任人陈设,有一长一艺,人所不能者,全在此日施逞。吕不韦以桐木为车轮,使嫪毐以其阳具穿于桐轮之中,轮转而具不伤,市人皆掩口大笑。”
更早的时候,作为正史,司马迁在《史记》也对此做了深刻的描述:“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就是说将一对车轮挂在他阴茎上行走。
据考证,秦时两个桐木车轮的宽度为一尺(约合33厘米),重20斤。由此可见,嫪毐的阴茎长度应该有30厘米,并且能挂上20斤重的东西走路。这真应该是中华上下5000年来的第一人!
至于这个说法,有人认为,《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个受过“宫刑”(割去生殖器)的人,他是否会心理变态,故意夸大嫪毐的阴茎,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但是,嫪毐因为阳具而闻名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民间“其阳具有名,里中淫妇人争事之。”而到了宫廷,史书只用了两个字形容——“绝爱”之,可以想象其对女性的满足之感。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嫪毐”后来确实成为以阳具取悦女性者的代名词。
说到这里,“面首”一词值得一提,近年来,很多人对嫪毐的第一身份定位就定义在了面首上了
那么,“面首”究竟是什么意思?
正如你现在的恍然一样,面首是一个现在基本不用的词语,我们现在大多称呼为小白脸,或二公,只是后者叫的没什么文化但更贴切。其实不管称呼怎么变化,其本质还是相同的。一个女人,半老徐娘或年老色衰的,已经没有资本再吸引男人,那么如果家产还算丰厚,就可以用钱来买,这样“面首”这个行业便应运而生。
有文字记录的“面首”有人认为是吕不伟,他先把赵姬送给异人赢得天下,后来又做了赵姬的入幕之宾,也是因为吕不伟的关系,嫪毐也才被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面首。
但是,面首这个称谓的真正被使用,应该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这位当皇帝的时间不长干的坏事倒不少,最后连个年号都没留下,所以史称前废帝。
南朝宋前废帝的妹妹山阴公主生活放荡。他曾对前废帝说,你的后宫姬妾很多,我只驸马一人,这很不公平。前废帝就替她“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见《宋书"前废帝纪》。
这里“面首”本来是指强健美好的男子;后以指男庞。《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假如丈夫这里拥着金钗十二,妻儿那里也置了面首十人,那作丈夫的答应不答应?”
面首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了的,首先要面貌英俊,这点从面首这个词上就可以看出,顾名思义,面是面貌,首就是第一的意思,那么面首就是要面貌俊美。
面首是个技术活,力气活,吃的是青春饭,没听说哪个年老力衰的人做了谁的面首,至少在文字里未见记载。另外面首也是个高危险的行业,流精流汗,一不小心就有被解雇的危险,甚至有生命之忧,整日兢兢业业惟恐一步踏错。
即使是靠出卖自己的身体过活,但是同样的出卖,却和“鸭子”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就是面首等于是批发,基本上顾主只有一个,而“鸭子”确是零售行业。另外面首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多金或高权的妇女同志,从顾客档次上来说,要比鸭子高出许多。
由于面首的定义出现是在嫪毐死后无数个朝代之后的事情,在秦时“面首”一词的含义远远没有如此丰富,有人认为,这最多也应该只指漂亮男子:“面”是貌美,“首”是须美。
无论如何,这些无论是传言还是成为对嫪毐定义都在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嫪毐可以算得上是个美男了。
(二)
在汉语中,“提拔”真是个有意思的词语。这个词语告诉我们,要高升,除了自己往上拔以外,重要的是有人“提”你,不然永远都是白搭。
嫪毐的飞黄腾达除了前面叙述的,他发现自己的长项,并且努力上拔之外,重要的力量是因为获得了一系列认为的“提”。
当然,现在看来对于他的“提”都是一种偶然,因为这涉及到一场颇为惊心动魄的宫廷丑闻。
关于是中国数千年专制时代的第一位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秦始皇嬴政身世之谜历来是有争议。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秦本纪》说;“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可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
关于历史的争议,那是学者的事情。
从研究嫪毐的故事出发,我们更应该向班固学习(班固坚定地认为嬴政为吕不韦之子,甚至在《汉书》径称嬴政为吕政),相信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目光放到,2000多年那个战火不断的混乱时期。
对于怎么看吕不韦这个历史人物,现在社会上持否定意见的不少,给予肯定意见的不多。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善于投机的商人。
早年,吕不韦在赵国的邯郸经商意,与邯郸女子中既漂亮又善歌舞的赵姬同居,赵姬怀有身孕。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刚好此认识了秦昭王孙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在赵作人质的异人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在这样的前提下,吕不韦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投机商人开始了一次最让人交口称赞的投机行为:
他先是把钱财送给异人,与他结交,得到异人信任后,就对异人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非常高兴。原来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无子,如华阳夫人能认异人为儿子,将来安国君继承王位,异人就能被立为太子。
异人说:“如果您能把事情办成功,愿意分封秦国的土地跟您共同享有它”。吕不韦带了许多钱财珠宝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并说异人日夜思念太子和华阳夫人,天天念叨,祝福他们,华阳夫人很高兴。
华阳夫人的姐姐趁机就把吕不韦让说的话告诉了华阳夫人:“你既然无子,年老色衰时怎么办?应该趁年轻在诸子中选一个贤德的作为自己儿子,立为嫡子,作为继承人。”谈话中,她还大夸异人如何贤明,如何孝顺。华阳夫人觉得有理,就找机会把自己要收异人作嫡子事说了,安国君同意了,于是异人更名子楚。
随后,吕不韦大肆公关,子楚在诸侯中名声大震。吕不韦为了把秦氏天下变为吕氏天下,把怀有身孕的赵氏送给了子楚,赵氏不久生子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秦在昭王,安国君,子楚三朝只经历了短暂的更替贴,赢政就在13岁时继位(此时,她的母亲不过30多岁),因年纪小,由相国吕不韦与太后赵氏辅政,吕不韦与赵氏旧情复发,经常利用研究政事之际私通,看到秦王聪明伶俐,一天天长大,吕不韦意识到再与太后风流就有败露的危险。
为了明哲保身,本文主人公被吕不韦推到前台。
作为相国的吕不韦,他不仅对于“偶犯淫罪”的嫪毐“曲赦之”还,留为府中舍人。他还让“嫪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啖(勾引)太后”
桐木做的小车轮,发声响亮,赵太后欲火中烧,吕不韦趁热打铁,献上妙计。
这个计策的结果是,嫪毐因为以前的淫罪被“论以腐刑”。然而,就在将要和司马迁一样会变成阉之前,受到贿赂的主刑官吏却在到处找“驴阳具及他血”以对嫪毐“诈作阉割”,只是拔其须眉。“阉割”之后,“行刑者故意将驴阳传示左右,尽以为嫪毐之具。传闻者莫不骇异。”
随后,嫪毐以受了腐刑成为“宦者状”,而被送到宫中侍奉太后,嫪毐偷偷与太后通奸,得到太后的“绝爱”。
嫪毐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三)
如果说,吕不韦的聪明该抽身时就抽身的话,那么嫪毐最大的失败就是,给了点儿阳光就要灿烂。
在吕不韦,走出了“和太后私通”的险景之后,嫪毐却在这样的险景中越发“勇敢”。
很快,嫪毐获得了太后的宠幸。使太后有了身孕,太后怕人知道,尤其怕秦王知道,就装起病来,她有时紧闭双目一言不发,有时又张牙舞爪,大喊大叫,秦王嬴政知母亲病重,派御医轮番调治,也无效,后又找卜人,卜人早被太后和嫪毐收买好了,就说太后病,乃是中了宫中的邪气,须到西方躲避一些时日,不治自愈。
秦王恨不得母亲病一下子就好,就把母亲迁居到雍城,嫪毐仍为贴身侍从。雍城在咸阳西二百余里,原是秦国都城,太后就住在大郑宫。远离了秦王,两个人更加肆无忌惮,更加放荡,生下两个孩子,都养在大郑宫的密室里。
嫪毐有恃无恐,他不满足于自己地位,于是千方百计地招揽宾客,并借太后之名,借太后之手从赢政和吕不韦那里索要权力和财富。
事实上,正如无数人都分析到一样,吕不韦给他他安排的角色是十分简单而明确的:名义上的宦官实际上的面首,只要能满足太后的需要,讨得太后的欢心就可以了,财富可以得一些,但不宜太多,权力可以要一点,但不可以张扬。关键在于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有一切低调处理,才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如果嫪毐一直安于其位,使朝野甚至不知道有此人存在,他的安全基本上是有保证的。即使做不到这一点。而是略事张扬,让一些人知道他是太后的面首,但不贪得无厌地获取财富,尤其不参与权力的争夺,他仍然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但是,正如古人所说,天要让其亡,必先让其狂。在嫪毐的权势达到了顶点的同时,鸿沟也摆在了他的面临,可惜他几乎没有觉察到。
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吕不韦原来就是长信侯,秦时长信宫专为太后的居所,显然,嫪毐接替的是吕不韦在太后身上的位置。吕不韦这样的投机者怎么善罢甘休呢?
不仅如此,嫪毐完全掌握太后之后,他不仅要求她自己赏赐他,还多次要求其向儿子嬴政替自己邀功,儿子尊重母亲,把山阳城(太行山的东南,今河南修武县西北)作为他的封地,后又把汾河西的太原郡封给他,所以太原也称为“毐国”。
在当时的王宫内外,嫪毐显赫一时。
任何宫廷,他都可以占用,车马可以任意乘坐,甚至可以到国王的园林去打猎,此时的嫪毐有爵位有封国有数千家奴,为了求官而来巴结他,成为他的门客的人一千多名。
嫪毐不但无自知之明,而且贪得无厌。可是,他得陇望蜀,竟异想天开地祈望由他和太后生的儿子代赢政做国王。他豢养大量家丁,广招舍人,发展个人武装,加紧培植私党,结交党羽,为篡权为准备。
显然,如此贪得无厌加上如此不可一世的样子,不仅触犯了引他入朝的吕不韦的利益,还让其他贵族和权贵的显得很没有颜面。
更重要的是,这严重影响了赢政的王位。
可以想象的是,赢政是少年时代就显示出了自己过高的政治才能,让吕不韦这样的老谋深算之人都惧怕之。
自然,对于嫪毐如的嚣张猖狂、肆无忌惮,早已怀恨在心,只是碍于母亲的颜面隐忍未发罢了。
现在,所有故事的结局都只需要一个导火线了。
(四)
关于嫪毐灭亡的导火线,有两种说法,一是《吕不韦列传》中说,嫪毐事败是因有人告发他并非阉人,他让太后一怀就是两子,使嬴政一下多了俩兄弟。西汉刘向在他的笔记《说苑》中则说,他是与朝中贵臣斗棋斗酒,醉后狂言“吾乃皇帝假父”而被告发。
相信嫪毐并非阉人,并与太后有染,对于冰雪聪明的赢政来说,也许并不是新闻,只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睛罢了。所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嫪毐不可一世的样子,更值得玩味的是,《说苑》中的说法。
刘向在他的笔记《说苑》中说,有一次,嫪毐“与侍中左右贵臣博弈饮酒”,在醉眼朦胧中由一言不合导致相互厮打,嫪毐凶相毕露,“瞋目大叱”说:“吾乃皇帝假父。”这些博弈者纷纷逃到赢政那里报告。大概赢政对嫪毐的专权早有觉察。
因现在见就决定诛除他。嫪毐酒醒之后,也感到自己面临着危险,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铤而走险,阴谋发动叛乱。
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的四月,嬴政在雍城佩剑、行冠礼,住在蕲年宫,这蕲年宫又称“祈年宫”,乃秦惠公时所建。
嫪毐因事发后仓促借用太后玺,征发县卒、卫卒、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作乱”(这说明其实并未攻入宫中)。
因为秦王早有准备,一面令卫队拼力奋战,一面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嫪毐,双方军队杀得你死我活,在这紧急关头机灵的秦王登上蕲年宫高台,向叛军揭穿了嫪毐的阴谋,嫪毐的军队一部分散去,一部分反戈
嫪毐败后,秦王铲草除根。共二十人被斩首、五马分尸、灭宗族。其舍人,轻者成为“鬼薪”。这“鬼薪”原是为宗庙砍柴的劳工,在秦为一种刑罚,泛指从事劳役。
《东周列国志》还记录说,随后“秦王政乃亲往大郑宫搜索,得嫪毐奸生二子于密室之中,使左右置于布囊中扑杀之。”他还下诏把他的母亲太后赵氏缴去印玺,削减俸禄,贬到雍城的棫宫居住,并派兵把守,实质是把太后软禁起来。其他参与谋叛的人大都处以徒刑,有4000余家被夺爵流放于蜀地。
嫪毐见大势已去落荒而逃。《始皇本记》中说:文信侯反叛,被击溃后,悬赏缉拿后用车裂之刑处死,夷其三族。
《东周列国志》说,秦王政平了嫪毐之乱,回驾咸阳。尚父吕不韦惧罪,伪称疾,不敢出谒。秦王欲并诛之,问于群臣。群臣多与交结,皆言:“不韦扶立先王,有大功于社稷;况嫪毐未尝面质,虚实无凭,不宜从坐。”秦王乃赦不韦不诛,但免相,收其印绶。
也有一说,吕不韦知自身难保,就喝鸩酒自杀了。
不管怎么样,,这场叛乱的结束,为秦王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统一六国扫清了道路。
但是,对于,嫪毐来说,放在更大的历史环境中来解读,他不过是个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罢了,其个人命运真实的反映了太后、皇帝、大臣三者间的力量对比,其个人品质无太大问题!
秦人嫪毐自其死后, “毐”字的使用鲜见!嫪字为姓也不多见了。是否都与嫪毐行为不端,持国无道有关呢? 难道这是典型的因人废字的历史事例?
查看《古今汉语字典》商务印书书馆(2003年北京)第三页左栏倒数第四行(大字)明确地写着: 毐 ai,上声,义有两条, 其一为品行不端的男子,<说文, 毋部)”,士之无行者。其二,指战国时秦国人嫪毐.例秦皇太后,嫪毐亦淫荒.(唐,李白)
该字典的正文第355页左栏正数大字第四行,明确写着:嫪.lao去声 义有两条1,留恋,例,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 (唐,陆龟蒙)
2,姓,战国时秦有嫪毐。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书馆 2005年版《汉语规范字典》南方出版社1998年;其中对嫪毐字的另有解释,说,“毐”会意字,用于人名;嫪人名用字,从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