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23-05-03 19:40:01 阅读: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周室,使百姓受惠至到现在,梁启超评价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 一钜子也。”官拜至丞相又是个成功的商人,他的一生不可不谓精彩。而他的一切成就都仰仗于一个人,此人就是鲍叔牙。世人都以“管鲍之交 ”来形容朋友之间要好的关系。
管仲(约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 , 被尊称为“春秋第一相”。《论语》、《史记》、《管子》、《左传》、《管仲传》等都有大量关于管仲的记载。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 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管仲终于成为了齐国上卿即丞相 之位,被誉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他的一生极富有传奇性,而他和鲍叔牙的故事,历来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再来看鲍叔牙,他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人。鲍叔牙,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颖上(今属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 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鲍叔牙跟管仲在年少的时候就认识,彼此之间相互了解。
鲍叔牙的家庭条件比管仲好多了,鲍叔牙亲眼见到管仲家境贫寒,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因此不管在经商还是在从政上,鲍叔牙都极力帮助管仲。 管仲在历史上极富争议和传奇性色彩,他自幼通古博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但幼年家境贫寒。二人在年轻的时候曾一起经商, 在分红时管仲总是要比鲍叔牙得到的多一些,鲍叔牙的手下说管仲的不是,而鲍叔牙却并不在乎。还替管仲解释说:他家里困难,多拿一点是应 该的。
两个人不仅一起经商,还一同参军作战。不过在战事正酣或是冲锋时,管仲常常躲在队伍的后面,撤退时却总是跑在最前,士兵们对管仲的这种 行为深感不齿,连军队的领队都想杀掉管仲,来警告那些贪生怕死的逃兵。
这个时候,多亏了鲍叔牙站出来,替管仲解释:“管仲之所以会这样 做,是因为他家里还有老母亲,他孝顺知道他一旦战死,年迈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管仲听完鲍叔牙此番言论,感动得流下眼泪。于是管仲感 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能够做到齐国的丞相,也全得益于鲍叔牙的推荐。当初管仲差点射杀了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如今却又在鲍叔牙的引荐下再次见 到管仲,齐桓公本可以杀掉管仲的,在鲍叔牙的极力劝说下,齐桓公留下了管仲,并以礼待之,管仲和齐桓公的关系就从敌人变为了君臣,经过 一番交心之后,二人关系又上升为了朋友。
由此,齐桓公对管仲刮目相看,甚是欣赏这个人才,而管仲也开始在齐国大展拳脚。后来齐国经管仲 的改革,日渐富强,称霸诸侯。管仲相齐时,鲍叔牙也并没有因为管仲的职位高于自己,就心怀嫉妒。鲍叔牙甘居其下,与管仲一起治理国政。 待管仲去死后,鲍叔牙接任管仲为相,继续管理国家,周年而殁。朋友能够做到这种地步,管仲和鲍叔牙真的称得上是生死之交。
诸葛亮曾经在《隆中对》里说:“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里提到了管仲和乐毅, 当然在历史上,管仲和乐毅的关系不大,因为一个是齐国的丞相,一个是燕国的将领,二人并无过多的交集。诸葛亮在文章里提到二人,只是将 自己比作此二人而已,说明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城的不凡成绩,证明他是位杰出的军事人才。他在《报燕惠 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具有意义的提议;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为当时的贤人志士所向往。
管仲善主内政,是个难得的冶国之才。齐王因重用管仲而称霸各诸侯国。乐毅,天生帅才。曾接连攻克齐国七十二座 城池,自创火牛阵,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模仿,却没有一个能超越乐毅的。
管仲辅佐齐桓公近40年,把一个原来“地舄卤、人民寡”的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功高当世,影响深远。世人称其为 “第一相”、“第一流人物”、“最伟大的政治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实至名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