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23-05-02 12:56:01 阅读: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年4月—
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其先祖举家随东晋王室南渡迁居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刘裕便出生在如今的镇江。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南朝宋武帝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使得中原暂时告别了动荡的割据的局面,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刘裕执政期间,多有政绩,被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刘裕的出身只是低微的寒门,这个刚出生便死了娘,又被爹抛弃的孩子便被寄养到了一位少妇家。也因此这个孩子得到一个小名:寄奴。他后来的大名,是刘裕。按《宋书·刘怀肃传》的说法,这位少妇是刘裕的从母。从母,是母亲的姐妹,也就是姨妈的意思。刘家“先前也阔过”。按《宋书》的记载,他是汉室宗亲,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的祖父外祖父都是太守,父亲还是个小吏,按理说应该家境不错,但是他们的职官都是挂名的无实权,侨置太守,虚有其名而已。后因他的父亲刘翘早逝,家境更为贫苦,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
少时,刘裕家贫,以种地、砍柴维持生计,但他性格强悍、坚韧,喜冒险。少年刘裕跟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叛逆张扬,整天游手好闲,也不爱读书,略识几个文字,怎么看都是乡下的熊孩子,无半分帝王之相,但还算孝顺靠,卖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东晋孝武帝时,刘裕投身行伍,开始了戎马生涯。刘裕是个挺好赌的人,不管输赢都要去凑一番热闹,而投身戎马可能是他这辈子下的最大的一次注。
机会很快就降临到刘裕的头上,年少不谙世事的刘裕,初为北府旧将孙无终的司马,但是却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直到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孙恩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刘裕在这场战役中吹响了号角。在征伐孙恩的战争中,刘裕的出现惊呆了所有人。一名大汉手持长刀,如下山猛虎般扑向敌人,在他的前面,几千人如同受惊的羊群,正在四散奔逃,以一破千。
这个创造奇迹的家伙就是刘裕,这一战之后,他再也不是京口那个卖鞋子的小贩,而成为了一名小军官。三十六岁的刘裕终于出头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开启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要不是隆安三年孙恩、卢循等二十七人在会稽起兵反抗晋朝,要不是刘牢之请刘裕为参府军事。恐怕刘裕还只是军中一个小小的官吏,一生平淡无奇,但是历史有时候就是很神奇,他选中了刘裕去完成使命,刘裕也就应时而生。因为其为人机智有谋,勇敢善战,多次克敌致胜,屡立战功。因功升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彭城内史。刘裕从此起家,成为东晋北府军队的一员虎将。刘裕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篡晋的楚帝桓玄。405年,击败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任刘为侍中、车骑将军、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兖州刺史、录尚书事。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权倾天下。
刘裕执政晋室后,于409年率军灭掉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县)的南燕政权,又回师击败卢循。元兴九年(412年),又西攻盘据四川的谯纵,收服巴蜀。元兴十二年(415年),后秦姚兴病逝,姚泓继位,兄弟相残,关中大乱。
元兴十六年(417年)攻克长安,灭后秦,受封为宋王,受九锡。元熙二年(420年),刘裕迫司马德文禅让,即皇帝位,国号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
他的一生征战无数,使他声威大振的是他掌权后的两次北伐,自平定桓玄之乱后,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开始,带兵征讨,进行了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一次是灭南燕,第二次是灭后秦,两次北伐均已刘裕的胜利而终。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出刘裕北伐时的气势的句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至此, 自桓玄作乱以来,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灭亡,南方归为一统。东晋境内,全由刘裕势力统治了。东晋王朝早已名存实亡。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疑惑,刘裕为什么可以北伐成功?南朝不是比北朝弱吗?其实,当时的后秦和南燕的统治也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后秦南燕的内部统治集团都不同程度发生争权的形势,而后秦、南燕的统治者掌权不当,并未虏获民心,刘裕趁机北伐,既能免除了北方这两个部落的侵扰,又能获得民心,可谓一举两得。
且保证了江南经济开发不被破坏同时北伐又扩大了南朝的领土,刘宋也成为南朝中领土最大的政权,北伐也为南朝引入了新的政治力量,这些又为南朝 抵抗北魏提供了条件。
刘裕的北伐也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赞美:“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王夫之的高度评价使我们对刘裕北伐的功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