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23-04-22 13:12:01 阅读:
少年经历
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
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1360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几乎与朱棣出生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青年时代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已是17岁青年,朱元璋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中都”,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朱元璋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
朱元璋同时对朱棣和其他的几个子女们加强了教育,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朱棣从朱元璋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
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