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23-04-17 12:00:01 阅读:
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将历代先贤先儒22人配享孔子,是为文庙。782年唐德宗李适接受颜真卿的建议,下诏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1123年宋徽宗赵佶依照唐代惯例,为前代72位名将设庙,是为武庙。按理说文是文,武是武,其中差别很大,想要跨“专业”做事业简直比登天还难。但世上无难事,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同时进入文庙、武庙之中,可以说他是文庙中的名将,武庙中的大儒。
他就是叫杜预,很多人可能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他就是这样的牛人。杜预字元凯,222年出生,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预的父祖一直在魏国担任官员,但由于与朝中皇亲国戚和权贵的矛盾而得不到重用,因而也影响了杜预的仕途。后来司马昭掌握魏国朝政,他为了延揽人才,将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西晋建立后追封的)嫁给了杜预,杜预的人生才发生转折。
杜预承袭了祖父丰乐亭侯的爵位,并成为司马昭相府中的重要幕僚。263年在平定蜀国的战争中,杜预以镇西长史的身份,随从钟会入蜀。平蜀后钟会谋反,僚佐大多遇害,唯有杜预以机智幸免于难。此后杜预又奉命与贾充制定律令,并为律令做注解。他所提出的“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的原则为后世所沿用。
司马炎称帝建晋后,担任河南尹的杜预针对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非常不满,上疏建议实行考课制度,按照官吏的实际情况评定优劣,但没有被采纳。270年杜预因得罪司隶校尉石鉴而被免官。同年6月鲜卑人入侵陇西地区,晋武帝派杜预为安西军司,“给兵三百人,骑百匹”。不料到任后,发现老对头石鉴担任安西将军。石鉴公报私仇让杜预出击,而杜预认为此时“虏乘胜马肥,而官军悬乏,宜并力大运”。石鉴非常恼火,找个借口,将杜预逮捕,用囚车押往京城治罪。
幸亏杜预娶了司马炎的姑姑,和皇室有姻亲关系,因此用爵位赎罪。但陇西的战事如同杜预所预料的一样,石鉴打了败仗。271年匈奴人在并州作乱,朝廷重新启用杜预筹划,不久后杜预又担任度支尚书,在任期间向朝廷提出了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如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立藉田,建安边等等。杜宇发现历法并不准确,于是经过自己的修订,制定出《二元乾度历》。此外他还主持修造富平津大桥、兖豫诸州救灾等事宜。
史书上记载“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而杜预也终于等到了一个证明他军事才能的机会。当时晋武帝有意伐吴,而朝臣大多反对,只有张华、羊祜、杜预三人支持。羊祜临终前,向晋武帝极力推荐杜预主持对吴征伐事宜。
278年11月杜预担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到任后他立即投入对吴作战的准备当中,同时对吴发动偷袭,并用反间计挑拨吴国诸将的关系。279年11月,在杜预的请求下,晋武帝调遣20余万大军,兵分数路征伐东吴,其中杜预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
战争开始后,杜预派遣一部分将领循江西上,十多天里,就攻克了十多座城池。同时派遣部将周旨800人偷渡长江,偷袭乐乡城。他们先在山上放火,树立旗帜,搞的城内人心惶惶,连吴军都督孙歆都十分震恐,与吴将写信说“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而周旨埋伏在城外,趁吴军都督孙歆战败回城之机,将其一举擒获,攻克乐乡城,于是军中称赞道“以计代战一当万”。
于是杜预率军包围江陵,而吴将伍延还妄图挣扎,伪装请降而列兵城上。但杜预识破了他的计谋,率军最终将城攻克。至此各地吴军无不闻风丧胆,“沅湘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杜预所部“斩及生获吴都督、监军十四,牙门、郡守百二十余人”。其中还闹了笑话,灭吴的另一员将领王浚提前把吴将“孙歆”的“首级”献给朝廷,而之后杜预将活的孙歆送到洛阳,朝野传为笑谈。
吴国平定后,杜预因功被封为当阳县侯,赐绢八千匹,但他没有争功,因此时人对他非常推崇。此后他继续镇守襄阳,但同时多次上疏,表明自己家世代都是文职,希望辞退他的军职,但没有被朝廷允许。此时的晋武帝以为天下平定,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解除军备。而杜预以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任期间,勤于讲武,修立泮宫,错置屯营,分据要害之地。
同时杜预组织兴修水利,使万余顷农田受益;他还开凿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使夏水和沅、湘两水直接沟通,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同时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当地百姓对杜预非常爱戴,称他为“杜父”,并歌颂道:“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但杜预吸取教训,为防止朝中有人陷害,不得不经常贿赂朝中权贵,有人问他缘故,他答道:“吾但恐为害,不求益也。”
285年1月杜预大宴宾客,一时高兴喝醉了,于是便卧在斋中。外人听见里面有呕吐声,便伏窗户观看,只见一大蛇垂头而吐,令观者十分惊骇。不久朝廷命杜预入京担任司隶校尉,杜预行至邓县时病死,时年63岁。晋武帝闻听非常悲伤,下令追封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杜预酷爱读书,有“《左传》癖”之称,他所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此外他还著有《善文》50卷,《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杂律》七卷,《丧服要集》二卷,《女记》十卷以及他的文集十八卷,著作十分丰富。
有读者可能要说了,杜预只是个文人,顶多内文庙就不错,为何武庙里也有他呢?其实杜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骑射完全不行,但每次遇到大事,他全能位居将帅之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智将。史书上说他“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战争结束后,杜预读书撰书,最终成一家之学。
他也先后进入文庙、武庙,可见后世对杜预的评价极高。但为何现在的人对他的了解特别少呢,我想杜预是因为西晋这个短命王朝而被湮灭的。《晋书》的作者对杜预的评价言简意赅:“昔之誓旅,怀经罕素。元凯文场,称为武库。”杜预的后人很多,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一个叫杜甫的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