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4-14 16:04:01 阅读:186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时代的开始,春秋时代,一直是个精彩纷呈的时代。
这个时代,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春秋五霸的轮流坐庄,从落魄到霸王的血泪史,从霸王到亡国的沧海桑田,重大的战争战役也多,有宋襄公愚蠢的兵败,有城濮之战的千里虎啸,有楚怀王饮马黄河的扬眉吐气;杰出的人物也很多,杰出人物的离奇身世很多,坐在囚车里的管仲,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蒙着脸自尽的吴王夫差。所有的人和事,都被这段战乱串联起来,中间的咏叹和感慨,不少。
然而诸多的咏叹感慨之间,却深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春秋,是怎么从周王朝的“天下一统”,一眨眼间“老母鸡变鸭”,成了诸侯争霸的图景?当年君临天下的周天子,怎么摇身一变就落毛凤凰不如鸡,混得一代不如一代,从当年至高无上的君王,到诸侯们争来抢去的傀儡?这一切重大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这些重大变化,与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王有关。这个人,传统的春秋五霸里没有他,更不如没有进入“五霸”排名的吴越两位霸主:阖闾、勾践。但这个人的资格,比之前提到的所有霸王都老。只是他的国家每况愈下,后来比任何一个霸主都弱,在春秋战国的大多数事件里,都排不上号。这个人,就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王——郑庄公。
郑庄公被后世史家统称为“郑庄公小霸”,他是“霸王”不假,也确实小。
在周朝分封的早期,郑庄公所在的郑国,却当不起“小”这个字,相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
比起中原诸侯国来,郑国的资格不老,但身份却极其高贵。郑国虽然是在西周厉王时期才立国的,但其开国君主郑桓公,是西周周厉王的幼子。郑国的君主世袭,是根正苗红的王室。郑桓公的贡献也很大,周幽王当年烽火戏诸侯,最后玩大了,招来了犬戎的疯狂进攻,诸侯全都当“狼来了”,偏偏郑桓公冲锋在前,为了保护周幽王壮烈殉难。
这场巨大的变故也改变了郑国的命运。遭遇国丧的郑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得不迁出了原本的封地,搬到今天河南新郑一带。郑武公很有眼光,他选择的是当时的黄金地段,土地肥沃不说,更位于天下交通的中心。这样的好地段,郑国当然不能糟蹋,所以从郑武公开始,郑国采取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商人订立盟约,保护商业贸易。当时几乎所有诸侯国的富商大户,都集中在这个最繁华的“经济开发区”。在东周的早期,郑国的土地不是最大的,但经济却是最富庶的。
土地狭小但经济富庶的郑国,在春秋早期形势一片大好。这时期的晋国还没兴起,楚国仍然居于长江流域,齐国正忙于和东夷的战争,秦国苦于西北蛮族的侵扰。郑国所处的新郑地区,是远离战火的乐土。身份高贵,又兼烈士后代,外加腰包鼓,这样的郑国,在当时自然地位高贵。郑国国君作为周王室的卿室,周平王东渡洛邑,建立东周,也是在郑国的帮助下完成的,甚至周天子召集诸侯的时候,郑国国君还是周天子的“新闻发言人”,可以代表周天子讲话致辞。在各路诸侯面前,那是相当的“狐假虎威”。
但到了郑庄公即位的时候,“狐假虎威”是不满足的,他要的是“真威风”,也就是称霸。
作为郑国杰出君主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是个从小就喜欢找麻烦的人。
出生的时候,就找了他母亲的麻烦。母亲武姜生育他的时候,偏偏碰上了难产,差点连命都搭进去。这件事给他以后也带来了麻烦,虽然郑武公去世后,他以郑国长子的身份继承了国君,但母亲武姜并不喜欢他,相反的对他弟弟公叔段宠爱有加。
到了郑庄公即位的时候,母亲和弟弟开始找他的麻烦。母亲要求郑庄公把国内最大的城市京地封给弟弟,并且要给弟弟封号为“京城大叔”。打的什么算盘,地球人都知道:母亲是疼弟弟的,自然要想办法让弟弟篡夺哥哥的王位。如此行为,可是大麻烦了。
喜欢找麻烦的郑庄公,也是个不怕麻烦的人。母亲和弟弟找什么麻烦他都不怕:要封地,给!要封号,封。母亲和弟弟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大臣蔡仲是个实诚人,劝他要小心,他却装傻充愣。看郑庄公貌似好欺负,弟弟公叔段就开始在母亲的支持下继续找麻烦,又是串联亲信又是整顿军队,一心想着要把自己期待的大麻烦干完——夺郑庄公的王位。
在公叔段要找大麻烦的时候,郑庄公开始找他的麻烦了。公叔段刚集合好军队,并联络了母亲做内应,还没出兵呢,郑庄公的军队就从天而降了,轻而易举地把他打了个全军覆没。
最后一路追杀到鄢城,将这个给自己找了很多年麻烦的弟弟彻底轰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克段于鄢”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有哲学家拿这个故事教育年轻人。如果你恨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纵他的缺点,让他足够麻痹而沉浸其中,最后给他致命一击。
了结了爱惹麻烦的弟弟,郑庄公对帮着弟弟给自己找麻烦的母亲武姜也伤透了心。他先是恶狠狠地将母亲囚禁起来,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不久之后却后悔了,可誓言又不能违背,最后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挖了个地道与母亲相见。娘俩抱头痛哭,从此重归于好。这就是有关郑庄公的另一个著名故事:黄泉会母。今天的老人们,有时候也会给年轻人讲这个故事,中心思想很简单: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做人要孝顺。
但透过两个简单的故事,和简单的中心思想,我们却分明看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诸侯割据,从根上说,都来自于这件事——礼崩乐坏。
作为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奴隶制帝国之一,周王朝的道德体系,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周王朝所推崇的孝道。在西周的宗法规定里,不孝是最大的罪恶,尤其作为周王室家族的郑庄公,更应该尊崇孝道。但从郑庄公一家相互找麻烦的过程看,郑庄公先装傻,再忽悠,最后反攻倒算,狠话都放完了,虽然又悬崖勒马,却实在是不孝到极点。但是社会对他的斥责批评,在当时的各类记录中几乎为零。作为周王朝宗法基石的孝道,从此开始沦丧了。
连最基础的孝道都沦丧了,其他的更不用说了。统一的国家理念,传统的井田制,莫非王土莫非王臣的忠诚,一切不是“崩”就是“坏”了。表面的平静下,一个全新的争霸时代正山雨欲来风满楼。喜欢找麻烦的郑庄公,就是其中第一个弄潮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