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4-12 12:04:01 阅读:117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曾经依靠自己超凡的胆识和出色的外交才能,深入秦国虎穴,取得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完美胜利,为赵国赢得了尊严,使强大的秦国不敢蔑视自己东方的这个邻居。此后,蔺相如与廉颇一同构成了护卫赵国的铜墙铁壁。那么,就是这么一位令世人刮目相看、让秦王为之而胆寒的英雄,又为何会在成名前寄身于太监门下呢?
其实,蔺相如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过,但现实却无情的打击了这位年轻人。因为以蔺相如的学识,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通过举孝廉和科举考试等正当途径某个好的差事,那几乎是一点儿问题没也有的。但是,蔺相如此时所在的战国时期却并不可以。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还得来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在秦朝以前,我国的选官制度还不太成熟,国家行政大权基本都控制在贵族手中,国家的绝大多数官职也都由贵族子弟担任,平民百姓别说当官治理天下了,就连参政议政的机会都没有(这点从春秋时期曹刿所说的“食肉者谋之”可以看出)。
到了秦汉,国家可以指定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到地方去任职,后来又出现了“举孝廉”。但是,就是这个“孝廉”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一个地方也就是那几个名额,机率非常的小。
到了魏晋时期,又出现了“九品中正制”。但这一制度在实行以后,也被证明是与平民百姓毫无关系的,而是一个保护士族世袭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直到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此后唐朝又不断予以完善,这样才为以后的普通百姓实现读书做官、治理天下的梦想,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普通百姓想要当官,那无异于是痴人做梦,异想天开。
但是,也不是说没有一点儿的可能性,如果你要认识某位权贵,或者说你的某位亲朋好友认识某位权贵,那么你就有可能被这位权贵所赏识,进而得到举荐,进而来实现自己当官的梦想。
于是,在这个没有选官制度的年代,便出现了下面的一幕:一些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要么先去经商,经商成功之后再去想办法去做官(比如吕不韦);要么就去有权势的人手下当门客,通过自己所依附的主人,来谋求那可能会出现的做官机会(比如李斯)。
面对这两种情况,既没有人脉关系,又没有强大资金作为后盾的蔺相如,选择了后者。
于是,蔺相如来到了一位名叫穆贤的宦官的府上。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笑了,蔺相如这么一个正派的人,怎么找到了宦官的门上。
然而,你可不要小看这位身体上虽然有点儿不健全的兄弟,人家可是当时赵王最为宠幸的宦官。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说的话赵王基本上都能听的进去,人家在当时的赵国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如果机遇好的话,蔺相如就能通过穆贤与赵王搭上线,进而从幕后走向台前。
于是,蔺相如成为了宦官穆贤手下的一位门客。
门客,是一个自身拥有一定才华和特长的人群。在那个贵族子弟垄断官场的时代,他们把自己寄托于权贵的门下,并为之服务,以求自己在这一期间能够通过自己的主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类人群因为被服务对象包管了衣食住行,所以既不用参加劳动生产,而且还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于是,闲来无事的时候,蔺相如就看看书、学学习,给自己充充电。当穆贤家中或许穆贤本人在朝廷上出现了什么状况,蔺相如也都会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穆贤,并且很多次都把危险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但是,后来的一次危机,让赵王的这位红人差点面临外出逃亡的境地。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赵王和穆贤都很喜欢一种艺术品——精美的玉器。玉器这玩意儿,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在当时还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这个人的修养。
一次,穆贤无意间得到了一块雕刻精美的玉璧。一般的小块玉器在当年的那个年代就很难得,那就更别说是这精雕细刻的大块玉璧了。
于是,穆贤便把它奉为至宝,放在自己家中的密室之中好生地珍藏着。
但是,都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穆贤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赵王不知从何处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派人向他开口要了。
一边是精美绝伦的无价宝贝,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王者,穆贤有点儿拿不定注意了。最后,穆贤脑子一热,决定要东西不要命,说什么也不把玉璧上交给赵王。大有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的意思。
但是很快,一个他没想到的一幕便发生了:赵王竟然亲自带着大队人马,利用打猎的机会冲进了自己的家中,把玉璧给翻出来之后,一句话也没说就扬长而去了,而且临走的时候还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
这下穆贤可真是给吓坏了,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这次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于是,他把众人给召集了起来,准备分分东西大家散伙(向八戒同学学习),自己到燕国去申请政治避难。
然而,就当他沮丧着脸宣布完自己的这一决定的时候,一个人拉住了他的手,告诉他不用这么费劲。 而且,此人还告诉他,虽然燕王当年在与赵王会盟的时候,和你穆贤在私底下称兄道弟,但那都是看在赵王的面子上才这样做的。因为以穆贤个人的力量,燕王根本就不会这样做。
再说了,燕王当时之所以那样做,是想通过穆贤来为说他自己好话。归根结底,人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就穆贤和燕王两人而言,并没有真正的私人交情。
最后,那人告诉穆贤,如果他要是真的去燕国的话,说不定燕王马上就会把他五花大绑,立马派人快马加鞭地送到赵王面前。到时候他可就不仅仅是私藏宝物、欺君罔上这点儿罪名了,还要加上一条叛国罪,那可是要灭族的!
拉住穆贤得手,把他这一冲动性决定的风险作出全面分析的不是别人,正是投靠在他手下的那位门客——蔺相如。
穆贤被蔺相如的一席话说得茅塞顿开——燕国是不能去了,那赵国我还能待吗?
蔺相如笑了笑,耐心地安慰了一番穆贤。蔺相如表示,依照穆贤和赵王的交情,两人又没有什么真正的深仇大恨,就是个人爱好上的那点小事情,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蔺相如建议穆贤,拿出自己的一片诚意,把自己先绑起来,然后再背上斧头,亲自去找王那儿请罪(多年后廉颇好像就是从这儿学的)。一来,此时赵王的火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二来,看到他真心实意的悔过,赵王肯定会原谅他的。
既然此时已经没有别的道路可走,那就只好按照蔺相如说的办法去做吧,毕竟自己也还想多活几年呢。
其实,穆贤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的,他的内心一直都有些坎坷不安。
真没想到,事情果真如同蔺相如所预料的那样,赵王竟然真的还就原谅了自己,不再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追究。
这件事情过去没多久,没想到这块玉璧竟然又惹出了事端。上次那是国内的君臣争端,这次升级为国际争端了。谁也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块“破玉”,居然还招引来了另外一位君主的眼光,而且人家也是抱定了一定要得手的念头。
这位君王不是别人,就是在当时让人谈“秦”色变的秦王。人家说了,自己并不白要你的东西,自己可以拿十五座城池来换。
对于秦王的这一要求,赵国君臣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不给吧,人家说了,你把玉璧给我之后,我给你十五座城;给吧,这秦国说话如同田野撒气,交往了这么多年了,从来就没有说过一句实话!
不给吧,是自己理亏;给了他吧,又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自己白白吃亏。
于是,事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此时,赵王急切需要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站出来,来解决这一非常棘手的难题。
然而,就在赵王陷入深深的沉思的时候,穆贤却主动站了出来。当然,他自己并不打算毛遂自荐,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没那个本事儿。
没错,正如您所想的那样,他把自己的门客——蔺相如,推荐给了赵王。
当然,赵王也不是轻易就相信人的那种人,毕竟这是一件关乎国家尊严的大事情,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于是,穆贤便把自己对蔺相如的看法,以及蔺相如在自己家中的种种惊人表现(比如处事冷静、考虑问题周全、思维敏捷等),而且还有上次自己的那段“玉璧危机”是如何完美解决的,都如实地告诉给了赵王。
既然没有其他合适人员,那就把蔺相如招来吧,我要亲眼见识一下此人,看看他能否真的能够担当起这件重任。
蔺相如来到之后,赵王对他进行了简单的智力测试,最终,赵王认定,依照蔺相如的能力,完成这项任务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于是,赵王便把这项艰巨而又神圣的任务交给了蔺相如。就这样,蔺相如这样一位寄身在宦官手下的门客,转而成为了一名赵国外交使团的一号人物——使者,全权负责此次外交行动。
此时,他的身上不仅肩负着国人的寄托,而且还肩负着国家的尊严。就这样,蔺相如带着那块惹事的玉璧,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并且最终顺利完成了国君交给自己的出使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