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李泌:神仙宰相帝王之师 历任四位皇帝的名臣!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4-08 13:00:01 阅读:106

文章导读:李泌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处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动荡,朝廷之中复杂。有意思的是,每当新皇继位,总是把他请到朝廷而时间不久,他又飘然远隐。在修仙与从政、隐居名山与实现抱...

李泌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处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动荡,朝廷之中复杂。有意思的是,每当新皇继位,总是把他请到朝廷而时间不久,他又飘然远隐。在修仙与从政、隐居名山与实现抱负之中不断变换角色。

一、宽广的胸怀

李泌是一个神童,很小的时候就以才学闻名远近,以至连当时的皇帝玄宗都听说了,特意召见了他。长大之后,让他到东宫去辅佐太子,两人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安史之乱后,玄宗西逃,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继皇帝位(肃宗),组织对安史叛军进行反击。在这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李泌来到了肃宗的身边,担当起了肃宗军政高参和得力助手的职责。

一次,肃宗和李泌聊起了李林甫的事情。李林甫是玄宗时的宠臣,在李亨当太子的时候几次耍手腕想让玄宗废掉李亨的太子地位,这时李亨自己做了皇帝,就想出出这口恶气。可惜李林甫己经死了,肃宗想等到收复长安之后,要把李林甫的坟掘开,烧了他的骨头。李泌劝肃宗说:“您是一个皇帝,却要念旧恶跟一个死人计较,这会让天下人觉得您的心胸不够宽广,修养与德行都有欠缺。并且,那些跟着安、史叛乱的人也都算是您的仇人,他们知道您连李林甫都不肯放过后必然害怕您的报复,也会断了他们归顺朝廷的念头。”肃宗虽然知道李泌说的有道理,可还是恨恨的说:“过去李林甫连你也要算计,你都忘了么?”李泌回答说:“我当然都记得呢。我只是想,现在太上皇的年龄也大了,如果他知道您还在记着这些旧怨,他老人家一定会心中惭愧内疚,郁郁不乐。若是太上皇因此而忧思成疾,这就会更让人们认为陛下您心胸狭隘,虽然拥有整个国家,但却容不下自己的亲生父亲。”话说到这个程度,肃宗总算明白过来了,抱着李泌的脖子很动感情地哭着说:“‘我没想到这么多,多亏你的提醒啊。”这既是李泌宽广胸怀的体现,更是他为肃宗能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的好皇帝所做的努力。这种见识,这种劝谏。如果不是自己也具有容人的宽广胸怀,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二、过人的胆识

不仅如此,为了国家的稳定,李泌还大胆介入皇族内部事务。因为他深知皇族的安定关系着政局的稳定,而政局的安定又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多事之秋,实在是不容许再起皇族内部的争斗了。

在平定安史叛军的过程中,当肃宗想让勇武多才的建宁王李倓当天下兵马元帅时,李泌及时建议应该让太子李豫(即后来的代宗,也叫李淑)来担任此职。因为太子是虚名,而元帅有实权,如果二者分离势必会造成政权中心的分裂,搞不好还会重新上演唐初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惨剧。在收复了两京之后,肃宗回到了长安,给仍在蜀地的玄宗去了一封信请他也回京,并表示自己可以再回东宫继续当太子。李泌告诉肃宗说:你这样请他,他是不会回来的。肃宗问:那应该怎么办呢?李泌于是让朝中大臣联名给玄宗上了一封邀请信,请他回来当太上皇,以便让肃宗能够尽到孝心,大臣们有事也好就近请教。果然把玄宗高高兴兴地请了回来,避免了两个中心的局面出现,对于安定当时的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到了德宗时期,由于对太子一些事情的不满意,德宗想废掉并杀了太子。对于统治集团来说,废立未来的君王自然是一件涉及许多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也必然会引起朝野的动荡。李泌通过查访,知道太子是无辜的,所以坚决反对德宗的换太子行为,与德宗展开了一场态度强硬的争论。不仅给德宗列举了前几朝皇族内部的情况,甚至当德宗说出“你这么不听我的话,不怕我杀了你灭你的九族么?”这样的话后,仍是毫不退缩地说:“我年龄已经大了,因为劝谏您而被杀,这是我的本份。现在您在气头上想杀太子,如果我不劝止,等到哪天您明白过来了,后悔了,就会想:我当初想杀掉儿子时,李泌却不劝止我,真是可恨,我也要杀了他的儿子让他难受。如果真的那样了,我死后也就没有人到我坟头上去给我上香了。”这种说话方式是李泌的技巧,每当他在劝人的时埃,都从不咄咄逼人,而是如春风般让人慢慢沉醉。所以后来德宗对李泌评论几个宰相的风格时由衷地说:“虽然有时你的话切中了我的要害,但是你态度温和,不像杨炎(另一个当过宰相的人)那样盛气凌人。我责问你时,你在言辞和道理上并不屈从,但又没有逞强好胜的表现,其实我的心里已经完全被你说服了,不得不听你的意见。”经过李泌十几次的劝谏、说理,终于使德宗明白了过来,对李泌痛哭流涕的说:“多亏了你的劝止,要不我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

在历史上,对于皇族内部的人事关系,大臣从来都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的,因为参与皇族事务,搞不好就会祸及自身,毕竟人家是亲骨肉。在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皇后时,征求大臣意见,名臣李绩说了一句被后世广为引用的话:“此陛下家争,何必问外人”,这也是众多大臣的行事准则。但李泌却不是这样,以其耿耿忠心,过人的才智,当仁不让地充当起了皇室关系调停人的角色。对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间出现的不和谐,都是挺身而出,弥补关系,排解纠纷,从而确保了政局的安定,实在是古今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

三、卓越的才能

李泌其有杰出的才能,这种才能不只表现在他巧妙处理皇族的内部事务,更表现在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同时,在处世方面,李泌更是了不起,他四起四落,一次比一次受到皇帝的重视与信赖,虽然多次受到权臣的嫉妒和暗中加害,却总是能够平安无事。

在安史之乱的危机之中,面对叛军的凌厉攻势,李泌先是对形势进行了正确的预测:参与叛乱的汉族人是少数,大多都是西北少数民族的人,这说明他们得不到中原地区人民的支持,所以坚持不了多久;同时,这些叛军总是把抢掠到的财物都运回到范阳(今北京西南)老窝去,这说明他们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接着,又给肃宗制订了一个军事计划,让他暂缓收复长安,用空间换时间,派郭子仪、李光弼分两路进军河北,攻打叛军老巢范阳,叫叛军进退两难,再发动各路官军围攻,共同把叛军消灭。只是由于肃宗急于想显示自己的政绩,坚持先收复长安,结果把叛军赶到河北,形成了割据局面,使动乱多延续了几年。虽然如此,李泌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出谋划策、以智谋决胜千里之外的功劳还是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武有郭子仪东征西讨,文有李泌运筹帷幄,大唐王朝的再造,实在是倚仗这两个人了。

此外,李泌的才能还表现在各个方面。当李辅国、元载等权臣受宠、横行无忌时,他为朝廷选荐、保全了一批人才,中唐名将韩晃、李展、马隧等,如果没有李泌的保护,可能早就被杀掉了,更不用说建功立业了。至于处理当时与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的边疆关系,李泌更是献言献策,为当时李唐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人之一。对于唐朝自安史之后多次出现的藩镇割据问题,他也是积极想办法应对,维持着唐朝的和平安宁。其他如兴屯田、办潜运、开财源、进行人事改革等方面,李泌也是多谋善断,屡见奇效。

四、睿智的处世之道

从来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泌这样的大才,这样与皇帝有着特殊的交情,自然会引来其他一些权臣的猜忌与不满。对他进行攻击和谋害,而每次,他都是能及时的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脱身而出,显示了过人的处世智慧。他坚持与权力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到实在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出任宰相这样的高位,对权力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肃宗初即位时,他及时的来到肃宗身边辅助,虽然实际上权力比宰相还大,但坚持不肯担任官职,只是以平民的身份出谋划策。后来肃宗非要给他个官职,才当了一个大帅府的高参(行军司马)。而且,动乱基本平定之后,面对李辅国等权臣的猜忌,他坚决请求离朝隐居,不问政事。以致肃宗过意不去,给他三品官的俸禄,在他隐居的衡山派人专门盖了房子。后来,虽然代宗、德宗即位后都是马上把他召到京师委以重任,但当他感觉到权臣相忌、危险将临时,总是及时的引退。以他与皇帝的特殊关系,如果他权势欲强一些,进行抗争,也是完全有可能打败那些权臣的。但他所追求的是做事,而不是做官,自然也没必要为了进退荣辱去做什么抗争了。这种宠辱不惊的平和心态,是很值得后人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