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4-06 14:52:01 阅读:148
世人常戏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元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的中秋节,对后来大明朝开国功臣徐达而言,是不好过的,因为老婆要“飞”了。
那年的徐达,是江南枭雄朱元璋麾下的得力干将。彼时的朱元璋,已雄踞南京,手握精兵数十万。北方的元王朝,已摇摇欲坠。这正是英雄建功立业之时,是年三十岁的徐达,风华正茂,屡建战功。爱情更是挡都挡不住。这年春天,徐达在朱元璋的后花园里,邂逅了二十一岁的谢闻莺。像所有英雄美人剧本的爱情片一样,他们一见钟情,闪电般热恋。两个月后即由朱元璋主婚喜结连理。在当时的南京城,这是一段世人眼中天作之合的美满姻缘。
婚后的徐达,受命领兵在外,留谢闻莺在南京料理家事。偏偏天有不测风云,谢闻莺的父亲谢再兴遭人策反,居然在前线叛变投敌。消息传来可谓晴天霹雳:按照朱元璋的军法,一人犯罪,就要全家连坐。谢家城门失火,徐家两口子,自然也要遭殃了。
当然,对于徐达来说,也有不遭殃的办法——— 和老婆划清界限就行。何况徐达是朱元璋的大将,朱元璋也放出话来:只要徐达主动和老婆谢闻莺离婚,就可以免追究责任。对“罪犯之女”谢闻莺,也没有立刻逮捕。意思很明白:领导在给你机会,就看你的表现了。
这道理,徐达知道,谢闻莺也知道。
知道这个道理的谢闻莺,二话不说收拾东西回了娘家,走前留下话:离婚!知道这个道理的徐达,二话不说扔下军队,从前线返回南京。在朱元璋眼里,徐达是个听话的老实人,凡是朱元璋要办的事,他从没说过半个不字。但这次徐达说“不”了。那是公元1364年的八月十四,回到南京的徐达,拒绝了好友们的劝说,宁可连坐,也绝不和老婆离婚,更反反复复地往谢闻莺家跑。一天去了五趟,全吃了闭门羹。谢闻莺只托丫鬟捎话:离了吧。
吃闭门羹的徐达,却犯了倔劲。谢闻莺不见,就一趟一趟跑,闭门羹吃的多了,干脆第二天守在谢家门口,标准的军姿站着,从早晨到晚上一动不动。期间没了耐心的朱元璋,为彻底断掉徐达的念想,还曾派人到谢家抓人。到了谢家门口一看,徐达杀气腾腾站在那里,谁上前就砍谁。对这位战无不胜的军神,谁敢触霉头,来了几拨人,都识趣地吓跑了。就这么一直等到夜晚。谢家的门终于开了,还是丫鬟走出来,还没来得及说话,徐达快步上前,将一盒东西,交到丫鬟手里。不到多时,门再次开了,出现在徐达面前的,是一个泪流满面的女人———谢闻莺。
那一盒东西,是月饼,那一天,是至正二十二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一个夜晚,明月之下,万籁俱寂,这对患难夫妻执手相看,相携入内。在那个团圆的夜晚,在不离不弃的温情中依偎,等待着未知的命运。那个中秋节最终还是平安地过去,在听完亲信的汇报后,朱元璋并未再为难过徐达。这桩公案就似一阵风般轻轻地抹过去了。后来徐达北伐,驱逐元廷,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开创大明王朝。建国后论功行赏,位居武将第一。历代功高必震主,大明朝更不例外,明朝的开国元勋们,后来垮台清算的不少。唯独徐达,虽有“蒸鹅案”的疑云,晚年与谢闻莺白头偕老,举案齐眉。明朝建立之后,徐达不止一次地告诉朱元璋,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辞官回乡,与妻子泛舟湖上。也不断有人向朱元璋打徐达的“小报告”,但朱元璋却始终未为所动。
论原因,或许正是至正二十二年的中秋节一幕,那仿佛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一个铁骨铮铮、负责任的男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