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4-05 19:00:02 阅读:60
在历代的亡国之君中,明朝的崇祯皇帝下场最是凄凉,当李自成攻进北京时,崇祯要太监敲勤王的大钟,却无人回应,朝中大臣早已作鸟兽散。他仓皇逃出宫,陪着他的只有一名太监。在万念俱灰,走投无路下,崇祯最后在煤山的一棵槐树上吊,自杀殉国。他在自杀前所写的遗诏里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祖宗传下的江山为什么会在自己手里丢掉?而且沦落到必须上吊自杀以求解脱?崇祯说他自己“凉德藐躬”只是过场话,重点是后面那句“然皆诸臣误朕”,一切都是朝中大臣的错,是他们害国家和我沦落到这步田地。从心理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外在归因”。
所谓“外在归因”就是将事情的原委归于个人之外的因素(如他人、环境),而“内在归因”则是将它归于个人因素(如能力、努力)。其实,每件事情的成因都非常复杂,内外因素皆有,差别也许只在比例,但研究显示,对与己相关的事情,特别是不光采的事情,我们会做较多的外在归因,譬如对自己的失败,有较多的人会说那是“因为”别人的制肘、市场的变化等外在因素。但对成功之类光采的事情,则有较多的人会说那是“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等内在因素。
为什么会对不同的事情做不同的归因呢?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自我服务”,也就是在满足、维护或强化自己的自尊。研究也显示,一个自尊心越强、越缺乏自省能力的人,对不光采的事情就会做越多的外在归因,而崇祯皇帝很可能就是这种人。
就像很多历史学家所说,明朝的灭亡有很多远因,崇祯登基时接到的其实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客观来说,他很有心而且很努力地想要当一个好皇帝,但无可讳言地,他的刚愎自用、气量狭小、好猜忌、想大权独揽而又缺乏判断能力与自知之明,使他跟文臣武将间的关系搞得非常紧张,在最后落得众叛亲离,自己孤独地走上灭亡之路时,犹愤恨不平地说“然皆诸臣误朕”,他依然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这是一个朝代的悲剧、崇祯个人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认识你自己”,我们不只要认识被高估的自己,更要认识喜欢对事情做扭曲性解释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