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4-04 19:28:01 阅读:128
赵匡胤是一个非常大气的政治家。这种大气建立在他对人情世故烂熟于心、对宏观大势与人的微观心理都具有极强的洞察力上,因而显示出一种特别富有人性魅力、在历代帝王中极其罕见的王者风范。
一、侠义质朴的性格
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赵弘殷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手下的大将。有道是虎父无犬子、将门无庸辈,赵匡胤从小就学习骑射,表现出极强的恒心和毅力。一次,他为练骑术。特意找了一匹没有驯服的烈马,谁知才坐上去,那马却使起了性子,直朝城门狂奔,赵匡胤猝不及防,一头撞在城楼上摔了下来。在场的人大惊失色,都以为他必受重伤。哪知赵匡胤却猛地从地上跃起,迅速追上烈马,纵身跃上,将烈马驯服。这件事显露了少年赵匡胤粗犷豪爽不服输的个性。由于朝代更迭,到赵匡撤十几岁时,父亲赵弘殷越来越受到冷落,赵家逐渐衰败下来,以至几年后就连生活也变得十分艰难。947年,赵匡胤二十一岁,他眼见不能依靠父亲谋取前程,而自己又正当风华正茂之时,就辞别父母和成婚三年的妻子,开始风风火火闯荡九州。在随后两年的江湖游历中,他饱尝人间冷暖,遍阅世态炎凉,吃了不少苦头,但也磨练了赵匡胤的意志,开阔了他的眼界。
在世间闯荡的过程中,他依然保持着行侠仗义的性格。最典型的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见义勇为、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一次赵匡胤暂居在太原清幽观,在观中,他发现关押着一个被强盗掳来的女子京娘,出于扶弱济贫的江湖道义,不顾路途艰辛,徒步千里,把她送回家中。在路上京娘敬佩赵匡胤的英雄胆略,对他表示了爱慕之情,赵匡胤却因为自己此举只是为了行侠仗义并不是为了私利而没有回应,坚守兄妹之礼。但京娘的父亲却怀疑他们在路上相处这么久,孤男寡女恐有私情,提出了让他们成婚的建议。赵匡胤认为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大怒而去,京娘为明身志,也在家中自杀。事情虽以悲剧收场,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赵匡胤仗义助人不图回报的侠义品质。
赵匡胤的这种质朴在当上皇帝以后也没有改变,仍是保留了不少当年风风火火闯九州时的习惯。他经常喜欢轻车简从到过去的老朋友家里喝酒、聊天,去得最多的自然是宰相赵普家。赵普的夫人烧得一手好菜,其中特别有滋味的是一款灸肉,每次驾临赵普家,一进门便叫“嫂嫂,快给我做肉吃”,相当亲切随和。君臣相处像朋友,与其他朝代的开国君臣比起来,少了许多戾气和血腥味儿。
二、深沉勇猛的风度
公元950年,经过了两年的流浪之后,赵匡胤来到邺都(今河北临彰西南),投军在后汉枢密使(掌全国军政)郭威手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由于赵匡胤身材魁梧雄健,有一身上好的骑射武功,打仗不怕死,很快就被提升为军官。第二年,郭威发动武装政变,把后汉变成了后周,做了后周太祖,赵匡胤也随之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警卫队队长)。后来,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位,赵匡胤也再次被提升。这时,北汉政权趁郭威刚死,发兵攻打后周,赵匡胤随柴荣出兵迎敌,两军在高平(今山西晋城东北)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汉军队一度占据上风,后周的两员大将见势不利,临阵脱逃,部队阵脚大乱,呈溃败之势,而柴荣的身边只有赵匡胤和另一个将军所率领的亲兵四千人。危急时刻赵匡胤阵前高呼:“主危臣死,拼死尽忠的时候到啦!”一马当先带领所部骑兵直冲敌阵。北汉军队经受不住这种玩命的冲击,一败而不可收拾,后周军队扭转败局,大获全胜。在后来的战争中,赵匡胤总是身先士卒,敢打敢拼,而且有勇有谋,表现极佳,不断得到提拔,成了柴荣军队中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公元959年六月,柴荣病逝,年仅七岁的皇子柴宗训继位,此时赵匡胤已成为都点检(中央禁军的最高长官)。因为柴宗训年纪小,一时间,人心惶惶,在这种气氛中,赵匡胤开始了自己的准备,随后的半年间,军队的中枢机关和中央禁军的各级将领都陆续换成了赵匡胤的结义弟兄和心腹。到了960年大年初一,当后周君臣正在庆贺新年时,突然接到了辽国与北汉联军入侵的紧急战报。
敌国入侵,自然要军人出阵,小皇帝和宰相范质等当即命令赵匡胤率军前往迎敌。却不知这场进攻本是子虚乌有,这个战报是赵匡胤的谋士们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要趁人们欢度节日、精神松懈之际统兵寻机发动政变。
第二天,大军出发,走到距离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驻扎了下来。当天夜里,赵匡胤一反常态喝得酩酊大醉,任凭弟弟赵光义和心腹谋士赵普与全军将领开了一晚上的会。因为毕竟夺权是一件大事,搞不好就要掉脑袋,虽然军中基本是自己的结义弟兄与心腹,但真要挑明了说自己要当皇帝还真是不知其他人的态度究竟会怎么样。所以,自己不出面,而让弟弟与赵普出面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大家都能拥护,自然好说,可以顺水推舟,如果事情不成,大家反对,也可以把过错归在弟弟和赵普的身上,有转寰的余地,不至于陷自己于被动的局面。
在赵光义与赵普的试探与鼓动下,话题挑明了,军中将领表示拥护。第二天一大早,各军将领带着部下来到赵匡胤的门外,呼喊声惊天动地,赵光义和赵普两人走进赵匡胤的房间,把他搀了出来,把一件预先准备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大家一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到这个份上,赵匡胤不必再装下去了,对大家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很感激。不过,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你们如果接受我的条件,我可以做这个天子;不然,宁愿让你们杀死我。”大家一听,赶紧说:“请您尽管吩咐,我们唯命是从。”赵匡胤说:“小皇帝和太后以前是我的主子,今后还是我的主子,我们得好好对待他们,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欺负孤儿寡母;朝中的公卿大臣是我过去的同事,你们也不能凌辱他们;过去的帝王兵变,将士们都是一进城就烧杀抢掠,你们不能这么做。等到事情定下来,我自然会重赏大家;凡是烧杀抢掠的一概杀无赦!”几万大军听了,一起磕头表示服从。于是,整军返回京城开封,完成了一次不流血的改朝换代。
三、有容乃大的气度
赵匡胤曾经有过一段相当潦倒的经历,宰相赵普曾经给他出主意整治那些落魄时对他不好的人们,但赵匡撤没有这样做,而是不记旧怨。当年,他曾经投奔自己父亲的老朋友董宗本,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经常欺负他,弄得他极郁闷。赵匡胤做了皇帝后,那董遵诲正好是宋军中的一个中级军官,相当惶恐。赵匡胤不但没有收拾他,反而帮助他将失散多年的母亲从辽国接回来,送到他的防地,使他非常感动,从此下死力效忠赵匡撤,成为当时有名的边将。北宋初年的大将王彦超曾是赵匡胤父亲的同僚,在赵父受冷落后他仍担任显职,赵匡胤也曾前去投奔,希望能在他门下谋个一官半职,谁知王彦超看到赵匡胤落魄的样子,竟像打发乞丐一样,给了他几贯钱便把他赶走了。但赵匡胤在当了皇帝之后,对王彦超的重用并没有受到这些旧怨的影响。
有一次,赵匡胤在禁宫的后苑打麻雀玩,一个臣子声称有急事求见。赵匡胤立即接见,谁知那个臣子讲的却没有一件急务。赵匡胤大为不快,责问他为何谎称有急务求见?那人说:至少比陛下打麻雀急。赵匡胤大怒,抄起身边的柱斧迎面击去,打掉了那人的两颗牙齿。这名臣子也很有意思,见皇帝发怒并不害怕,反而不声不响地将两颗牙齿拣起来,装进口袋。赵匡胤气狠狠地问:“怎么着,你还想告我不成?”臣子回答:“我自然是不能告陛下,但这件事总会有史官记下来的。”赵匡胤愣住了,随后醒悟过来,相当诚恳地道了歉,并送给这名臣子不少金银珠宝。喜欢玩乐是人的天性,但知错即改,绝不矫揉造作,也是大丈夫的性情。
宰相赵普写了个奏折向皇帝推荐一个人,赵匡胤不满意,没有任用;第二天,赵普又把那个奏折递上去,赵匡胤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再一次上奏,赵匡胤发火了,把奏折撕碎扔到地上后,扬长而去,赵普在群臣的注视之下,面不改色地跪下来,慢慢把奏折碎片拾起来;第四天早晨一上朝,赵普又把已经用浆糊粘贴好了的奏折呈递上去,这一下,赵匡胤没脾气了,他一声不响地批准了赵普的请求。后来,赵普推荐的这个人很称职,成了名臣。赵普之所以敢于这样坚持,与赵匡胤平时的作风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为人不能包容、行事专断,也断不会有这样的佳话流传下来。
大臣孔守正与王荣等曾陪赵匡胤喝酒,孔守正喝得大醉,跟王荣互相争论守卫边境的功劳,越争越上火,最后不顾礼仪吵了起来。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其他陪酒的人请求赵匡胤把他们二人送交有关部门论罪,赵匡胤没有同意。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清醒过来,心里敲着鼓来向赵匡胤请罪,赵匡胤却轻描淡写地说:“我那时也喝得太醉,许多事情都模模糊糊记不得了。”对下属,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讲究威严,但是,对一些小的毛病或无心的冒犯,却用不着大动干戈。赵匡胤的成功,与这种能够容人的恢弘气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四、宽厚仁慈的心肠
赵匡胤把后周变成大宋之后,对后周的皇室始终实行优待政策,没有随意摧残;对于后周的一批大臣,也几乎没有变动,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对于拥戴自己当了皇帝的那些有功之臣,虽然他也担心他们拥兵自重,担心他们会对自己或自己的后任者不忠,但采取的却是中国所有帝王中最厚道的对策。
公元961年的七月初九,赵匡撤胤当上皇帝一年半之后,设宴请那些手握重兵、拥立自己登上皇位的功臣们喝酒。等到酒喝得差不多时,赵匡胤命令所有侍从、仆役们一律回避,然后,感叹着对大家说:“没有你们,我不会有今天。不过,我经常在心里想,人生在世,求的是快活适意,何必非得争这个皇帝做?皇帝这玩意儿实在难当,还不如以前做节度使时来得舒服,我现在是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大家听得一头雾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关系最近的结义兄弟石守信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陛下明示,莫非臣下做错了什么?”赵匡胤拍拍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皇帝宝座,谁不想坐?”话说到这个份上,功臣们害怕了,兔死狗烹是一种必然,局面稳定后杀功臣历朝历代可是屡见不鲜的。石守信赶快带领大家一起跪下,说:“皇帝怎么会这样想呢?如今天命已定,谁敢有二心?若真有这样的孽臣贼子,我们都愿意提三尺剑为陛下除灭他。”可赵匡胤接着又说:“我知道你们不会这样,但如果你们的部下中有人贪图富贵,一旦黄袍披到你们的身上,你们不想做能行吗?”听了这番话这些功臣已然汗如雨下、泪流满面了。石守信磕了个头再次说道:“我们都是些粗人,考虑不到这些。陛下您可怜可怜我们,指一条明路吧。”于是,赵匡胤明明白白地对大家说:“人生在世,就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追求富贵,也不过是想自己舒心快乐,子孙富贵而已。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交出兵权,到个富庶的地方去做官,多置些良田豪宅,再买些美女歌姬,快快乐乐地享受生活呢?我们君臣之间也就不用互相猜疑了,大家各得其所,和美安乐,多好!”功臣们听完。纷纷叩头称谢。第二天,都交来辞呈,赵匡胤把他们安排到一些富裕的地方去做官,并且把自己的一个妹妹、三个女儿都嫁给了这些功臣。就这样,赵匡胤用自己的仁厚,避免了历史上重演了多次的诛杀功臣悲剧。
赵匡胤之后的皇位继承者,每当新天子继位,在朝拜完太庙后,都要打开封闭甚严的太庙寝殿的夹室,向一块刻着誓约的石碑行礼,跪着默诵誓词。届时,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太监跟随,其他人只能远远恭候。因此,除了历任皇帝,没有人知道誓约的内容。公元1127年,金国人占领开封后,为了搜罗财富,把宋朝皇宫中的各道门全部打开,人们才一睹誓约的真容。据记载,这块石碑高约七八尺,宽四尺多,上面书写的是赵匡胤给后世子孙留下的规矩:“一、要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有罪加刑;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的人;三、不得加农田之赋。”
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这是唯一一份出自皇帝之手的、带有人性光辉的誓约。赵匡胤由此也成为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具人性色彩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