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北朝历代皇帝的简介及年号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4-01 14:32:01 阅读:194

文章导读: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七月甲戌日]——409年11月6日[十月戊辰日])386年2月20日(正月戊申日)—409年11月6日在位24年。拓跋珪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七月甲戌日]——409年11月6日[十月戊辰日])386年2月20日(正月戊申日)—409年11月6日在位24年。

拓跋珪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什翼犍被自己的庶长子拓跋寔君杀死,代国大乱,前秦军乘机进入国都云中,代国灭亡,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409年11月10日(十月壬申)—423年12月24日(十一月己巳)在位14年。

他是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其生母刘贵人在拓跋嗣被立为太子之前,即按北魏后宫旧例,被道武帝赐死,拓跋嗣知道后悲伤不已,因而被道武帝怒斥出宫。 409年10月,道武帝拓跋珪为其子拓跋绍所杀,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兴”。太宗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进攻宋国得胜回来,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北魏获得胜利,攻占虎牢关,辟地三百里,并进逼刘宋领土。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太宗拓跋嗣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后有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和大破柔然,媲美前秦符坚统一北方和汉武帝大破匈奴的功勋。因此拓跋嗣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

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423年—452年在位30年。

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北魏世祖,太武皇帝。423年(北魏泰常八年 )十一月即皇帝位。他重用汉世家大族崔浩等为谋臣,把握作战时机。他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并且开创了骑兵闪击战的雏形。

他从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励精图治,先后攻灭北燕、北凉,讨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南朝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后者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

427年(始光四年),魏军攻夏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诱固守之夏军脱离坚城,当夏军出城追逐时,又采纳崔浩分兵潜出袭其后之计,果获全胜。他率领北魏军队讨伐大漠部落——柔然。尤其是在429年,他对柔然作战中取得了最辉煌的一次战果。从此,北魏在继汉武帝破匈奴之后,中原王朝对草原部落作战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他常从卒伍中选拔将才,用其所长。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他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喜欢听取古弼,高允等忠臣们直言不讳的进谏,但是在晚年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 452年(正平二年三月)在平城被宦官宗爱(时任中常侍)暗杀,享年44岁。

南安王拓跋余(?——452年)452年在位仅八个月。

拓跋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443年(太平真君十一年)获封为吴王,后于451年(正平元年)改封南安王。452年(正平二年),中常待宗爱弑太武帝,矫皇太后令,杀东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即位后厚待群下,但彻夜畅饮,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国库空虚,又多次出猎,即使边境有事,亦不加理会,百姓皆愤怒,而他不作改变。

另外,宗爱自拓跋余登位后掌权日久,朝野内外皆忌惮他,而拓跋余则怀疑宗爱另有所图,密谋削夺宗爱权力,宗爱於是杀拓跋余。452年10月丙午日夜间,拓跋余在平城去东庙祭祀,宗爱暗令小黄门贾周等乘拓跋余不备,用匕首将他刺死。葬处不明。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452年—465年在位14年。

拓跋濬,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后又把他杀死,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濬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465年(和平六年)文成帝病逝,庙号高宗。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465年—471年在位7年。

拓跋弘,文成帝拓跋濬长子。456年被立为太子,465年继位。他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469年就将襁褓中的长子立为太子。471年(皇兴五年)传位于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专心信佛。476年,由于杀了嫡母冯太后宠爱的大臣,被对方毒死,时年23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71年—499年在位29年。

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499年—515年在位16年。

元恪,元宏次子,母高氏。483年(太和七年)闰四月,生于平城宫。497年(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499年(二十三年四月十二)即位,死于515年(延昌四年)春正月,终年33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

北魏孝明帝元诩(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515年2月12日—528年3月31日在位13年。

元诩,鲜卑族,宣武帝元恪的二子,母亲胡充华。元诩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没有夭折的儿子。曾有传言说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谋害,元恪虽半信半疑,但为了给元氏皇朝留下血脉,所以还是格外小心,这才让元诩长大成人。515年(北魏延昌四年),八月,杀大臣裴植等。免高阳王雍太傅官,解除事权。但元诩的生母在元诩即位后,开始擅权乱政,直接导致北魏土崩瓦解。528年,已经19岁的元诩对胡太后的专权非常不满,于是法密诏命尔朱荣率兵前来帮忙,不了密诏被查出,胡太后看后大怒,于是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元诩。庙号肃宗孝明皇帝。

北魏幼主元钊(526年——528年)528年在位2个月。

元钊,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10位皇帝,临珧王元宝晖之子。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灵太后拥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天下震惊,认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将领尔朱荣遂带兵讨伐,15日后占领京师洛阳,元钊及灵太后被俘。尔朱荣将幼主元钊和灵太后押送至黄河。灵太后在尔朱荣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尔朱荣不听,下令将幼主元钊和灵太后沉入黄河,另立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元钊只不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皇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0年)528年—530年在位3年。年号:建义、永安。

元子攸,鲜卑族,彭城王拓跋勰三子,生于公元507年,封为长乐王,尔朱荣于公元528年4月杀胡太后和幼主后,企图称帝,因见人心不服,暂于同月戊戌日立元子攸为帝,改年号为建义。元子攸即位后,由于尔朱荣的大肆屠杀,使京城空虚,地方政权瓦解,北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尔朱荣因为杀宗室朝官太多,民怨沸腾,不敢贸然进驻洛阳,他一面远据晋阳,残酷镇压农民起义,一面遥控洛阳,准备伺机夺取政权。

元子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530年9月除掉尔朱荣,同年12月,尔朱荣侄尔朱兆,尔朱度律声称要为其叔父报仇,引兵直扑洛阳,洛阳城防薄弱,叛军很快就攻入城门,直奔皇宫,皇宫禁卫兵大都闻风逃散,元子攸仓皇从云龙门逃出,为尔朱荣的几十名骑兵追及俘住,锁于永宁寺塔中,在囚禁中,孝庄帝取下头巾企图自尽,未遂,不久被送往晋阳,晋州刺史高欢在半路截击未成,又致书尔朱兆,说明利害,劝他别杀元子攸,尔朱兆大怒,将书信撕成碎片,并马上命令将元子攸押到并州三级佛寺,于12月甲子日绞杀。 元子攸庙号为敬宗,谥号为孝庄帝。

长广王元晔(508年——532年12月26日)530年—531年在位4个月,年号:建明。

元晔,字华兴,扶风王元怡的儿子,尔朱荣的妻侄,公元508年生,元晔的曾祖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祖父南安惠王拓跋桢。530年十月被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由尔朱氏执掌大权。531年被废为东海王,532年12月26日(十一月甲辰[十四])被杀。

北魏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1年。

元恭,广陵王元羽之子。元恭被尔朱氏集团拥立为帝以前,曾经装聋作哑地渡过了8年。530年,尔朱兆在废掉元晔后想改立元恭为帝,但又担心他真是哑巴,于是派人向元恭转述他们的意图。装哑多年的元恭听说自己能当皇帝,大喜过望,巧借孔夫子的话说:“天何言哉!”表明自己并没有真哑,并表示愿意当皇帝。531年,元恭被拥立为帝,尔朱氏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同年,高欢拥立元朗为帝,起兵反对尔朱氏,一年后攻入洛阳,尔朱氏垮台,元恭同时被废,一个月后被毒死。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北魏安定王元朗(513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6个月。年号:中兴

元朗生于513年,字仲哲,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12代君主,北魏景穆太子的玄孙,他的父亲是北魏第3代章武王元融、母亲是程氏。安定王本是北魏宗室,任职冀州渤海太守。531年十月即位,次年四月被杀,年二十岁。在位六个月。谥号顺文皇帝,史称废帝朗或后废帝。

长广王元晔

北魏孝武帝元脩(?——534年)532年—534年在位2年。

元脩,字孝则,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李氏。永安三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532年被高欢立为帝。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泰毒杀。同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他死后,其谥号为孝武皇帝或出帝。

东魏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534年—550年在位17年。

元善见,鲜卑族,曾祖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祖父是清河王元怿,父亲清河文宣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欢操控了生杀予夺大权。永熙三年(534 年),孝武帝元脩与高欢决裂,于是逃离洛阳,投奔了宇文泰。元脩走后,高欢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元亶还没即位,就“出入已称警跸”,而且刚愎自用,惟我独尊,不把高欢放在眼里。鉴于此,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这样以来,北魏同时出现了元善见和元修两位皇帝,从而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元善见即位时年仅11岁,由权臣高欢辅政。

550年(武定八年)五月,在十万精兵的逼迫下,孝静帝禅位于高洋。552年1月21日(天保二年(十二月己酉[初十]日),高洋设宴款待孝静帝时,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静帝没有防备,结果中毒而死。随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高洋杀害。

西魏

西魏文帝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535年—551年3月28日在位17年。

名元宝炬,鲜卑族,是西魏的开国君主,北魏孝文帝之孙。535年,他由宇文泰拥立为帝,改元大统,定都长安,史称西魏。551年驾崩,太子元钦嗣位。葬永陵(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

西魏废帝元钦(525年——554年)551年—554年在位3年。

元钦,西魏第二任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之子,公元525年生于范阳(今北京),552年(大统十七年)中进士,551年即位,沿用文帝年号,552年去年号,称元年。宇文泰独揽朝政,与东魏多次激战。西魏军政多所革新。554年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

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554年—558年在位3年。

拓跋廓,鲜卑族,汉名元廓,魏文帝第四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西魏政权末位皇帝恭皇帝,即位前封齐王,魏废帝三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去年号,称元年,恢复原姓拓跋氏。557年农历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宇文泰嫡子),改封拓跋廓为宋王,后又寻个理由杀之,至此西魏政权灭亡。

高洋

北齐

齐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550年—559年在位9年。

高洋,字子进,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北齐开国皇帝。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北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亲为娄氏。出生时有异兆,相貌奇特。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深沉有大度。虽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

高洋于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齐,改元天保,建都邺,年仅二十岁,为北齐文宣帝。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以法驭下,并能任用杨愔等人,勤于武备,征伐四克。后来神智昏乱,猜忌残暴,虐杀兄弟,饮酒无节制,最后因饮酒过量无法饮食。559年(天保十年),高洋去世,时年仅 31岁,他的谥号为文宣皇帝,庙号为显祖,太子高殷即位。武成帝曾于天统初,改其谥为景烈,庙号威宗。武平初,赵彦深执政,复帝本谥,庙号仍为显祖。

废帝高殷(545年——561年)559年—560年在位

高殷,北齐第二任皇帝,齐文宣帝高洋长子,生母为李皇后。字正道,小字道人,性敏慧。550年(天保元年)六月丁亥,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高殷自幼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关览时政,甚有美名,高洋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想废他另立太子,在杨愔的劝阻下没有实行。先前文宣帝登金凤台,曾召太子高殷亲手杀死囚徒,太子很同情,面有难色,再三不断其首。文宣帝发怒,亲手以马鞭抽打太子三下。以后高殷的精神偶尔会有昏乱。

559年(天保十年)十月癸卯即位,时年十六岁,杨愔、燕子献、宋钦道等一同辅政。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对民生极为关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问人疾苦;整顿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军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壮,军力大增;下诏减徭役,使由天保朝国势的危急有舒缓,实为一代明君。文宣帝临终前委托自己的六弟高演照顾他。560年(乾明元年),高演发动政变,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废高殷为济南王,出居别宫,高演即位为帝。

561年(皇建二年)九月,高演杀死高殷,时年十七岁。

孝昭帝高演(535年年——561年11月23日)560年9月8日—561年11月23日在位1年。

高演,北齐第三位皇帝,东魏权臣高欢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字延安。

560年(乾明元年),高演联合母亲娄太后、弟弟长广王高湛等发动政变,杀杨愔等人,自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佐史进位一等,掌握军国大政。不久废掉侄子高殷,登上皇位,改元皇建,时年二十六岁。

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关心民生,轻徭薄赋,并下诏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并亲征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亡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事母至孝,友爱诸弟。即位第二年,高演坠马,伤到肋骨。同年去世,在位仅两年,终年二十七岁。谥为孝昭皇帝,庙号肃宗,葬于文靖陵。

武成帝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561年12月3日—565年6月7日在位4年。

北齐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小字步落稽,河北景县人,北齐第四任皇帝,武成帝。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母亲为娄氏,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

元象中封长广郡公,北齐建国后的天保初年,进爵为长广王。与兄长高演一起谋划诛杀杨愔等人,废掉皇帝高殷。高演继位后,进位为右丞相,权倾朝野。 不久高演患重病,高湛与族侄高元海及高归彦等人密议,准备发兵篡位,巫师占卜,说“不利举事,静则吉”,高湛才未举事篡逆。高演临死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运定传位于弟高湛。

561年(皇建二年),高演崩,遗诏入继大统。高湛继位,改元太宁,是为武成帝。封孝昭帝太子高百年为乐陵郡王。立妃胡氏为皇后,子高纬为皇太子。武成帝残害宗室,昏庸无能,沉湎于美色之中,宠信小人,不思国事,北齐岌岌可危。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568年(天统四年),因为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岁。年号太宁、河清,谥号武成帝,庙号世祖。

北齐后主高纬(556年——577年)565年—577年在位12年。

高纬,字仁纲,汉族,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北齐武成帝高湛的长子,母亲为胡皇后。556年(天保七年),生于并州的王邸。少年时容仪美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562年(大宁二年),立为皇太子。565年(河清四年),武成帝禅位于他。568年(天统四年)亲政。576年(隆化二年),禅位于长子高恒。在位期间朝政败坏。

北周武帝宇文邕伐齐,北周军队攻至青州,高纬准备逃往陈国,中途被周将尉迟迥抓获,送往邺,被封为温国公,北齐灭亡。577年(建德六年),被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高延宗等数十人无论少长皆赐死。大象末,葬于长安北原洪渎川。

安德王高延宗(?——578年)576年在位

高延宗,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后主高纬的堂兄弟。幼时为文宣帝所养,天保六年封安德王,历定州刺史、司徒、太尉、相国、并州刺史,576年后主南逃,他留守晋阳,被部下拥立为帝,改元德昌,在位2天,被北周武帝俘获,后被杀,葬处不明。

幼主高恒(570年8月9日——578年11月)576年在位

高恒,南北朝时期北齐最后一位皇帝,后主高纬之子。当时北周不断进攻腐朽的北齐,齐军屡战屡败。高纬便禅位于自己的儿子高恒,改元“承光”,是为北齐幼主。高恒即位25日后,北齐京师邺沦陷,幼主等10余人骑马欲逃往南方的陈朝。高恒见北周大军紧追不舍,便发布文书,将皇位禅让给驻守在瀛州的大丞相、任城王高湝。高恒自称守国天王,高纬称无上皇。高纬父子委派侍中斛律孝卿将禅文和玺绂送给高湝,斛律孝卿却没有将它送给高谐,而是送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跟随高纬多年的心腹大臣高阿那肱与北周里应外合,使高恒、高纬一行数十人全被北周俘虏。578年(建德七年)十月,高纬、高恒等人被北周武帝宇文邕处死。不久被杀,享年8岁。

宇文泰

范阳王高绍义(?——580年)578年—580年在位2年。

高绍义,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559年封为广阳王,560年改封范阳王。578年北齐灭亡,高绍义逃往突厥,受到突厥他钵可汗爱重,北齐被灭后逃到北边者,都归高绍义管辖。578年,高保宁在营州奉高绍义为北齐皇帝,用武平年号,作武平九年。580年,北周派贺若谊劝他钵可汗交出高绍义,他钵可汗同意了,高绍义在和他钵可汗打猎的时候,被贺若谊所擒,同年7月,贺若谊将忠帝高绍义从突厥囚送长安,北周将其流放于蜀地,高绍义后来死于蜀地,北齐灭亡。

北周

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

宇文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559年(武成元年),追尊为文皇帝。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557年在位8个月。

宇文觉,字陀罗尼,宇文泰第三子。宇文泰死后他袭职,后废西魏恭帝,称帝,史称北周。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翊公主。542年(大统八年),生于同州。556年(西魏恭帝三年)三月,以嫡子被宇文泰立为世子;四月,拜为大将军。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觉嗣位为太师、大冢宰。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开始扶持15岁的宇文觉承袭父位,由宇文护辅政。十二月,魏恭帝又下诏以岐阳之地封觉为周公。557 年正月在其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下,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禅让给宇文觉,宇文觉即位称帝,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下令为宇文觉上谥号。于是派遣蜀国公尉迟迥在南郊上谥其为太宗孝闵皇帝,称其陵墓为静陵。

明帝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557年—560年5月30日在位3年。

宇文毓,突代郡武川人,生于534年(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48年(大统十四年)封宁都郡公。累授大将军,镇陇右。周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转岐州诸军事,歧州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怀之。及宇文护废孝闳帝,乃迎立毓。武成初,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称皇帝,建年号。毓明敏有识量,护颇畏惮,于是进毒弑之。560年5月30日(武成二年四月辛丑日),宇文毓被宇文护毒死,终年仅27岁。葬于昭陵,庙号“世宗”,谥号“明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560年—578在位18年。年号:保定(561年—565年);天和(566年—572年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

宇文邕,小字弥罗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560年(武成二年),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572年(天和七年),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灭齐之后使整个北方成为一体,完成了局部的统一,578年(宣政元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谥号武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

北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578年—579年在位1年。年号:大成

宇文赟,字乾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长子,鲜卑族,北周第四代皇帝。他是个暴虐荒淫的皇帝。宇文赟即位前,父亲武帝对他管教极为严格,曾派人监视他的言行举止,甚至只要犯错就会严厉惩罚。578年(宣政元年)武帝去世后,宇文赟即位,即位后他沉湎酒色,又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北周国势日渐衰落。579年(大象元年)宣帝禅位于长子宇文衍,任然掌控朝权,他本人则在禅位后次年去世,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葬于定陵。

北周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579年—581年在位2年。

宇文阐,原名宇文衍,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皇帝,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孙子、北周宣帝宇文赟的长子。579年,受宣帝内禅即位,时年7岁,由隋国公、外祖父丞相杨坚辅政。581年(大象三年)禅让帝位于丞相杨坚,杨坚登基。至此北周灭亡,隋朝建立。同年,也是隋文帝开皇元年,宇文阐去世,时年9岁。他的谥号是静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