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3-30 17:24:01 阅读:187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原配皇后,一等承恩公李荣保之女。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生。 皇后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于返回途中死于德州舟次,时年36岁。
一、雍正亲自指婚给弘历
孝贤纯皇后的父亲是察哈尔总管、大学士李荣保的女儿,她的哥哥是大学士傅恒。在这样的显赫的家族中绝对算是名门望族之女,如此的家庭环境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雍正五年(1727年),富察氏16岁时被雍正指婚给当时的皇四子弘历。当时的弘历已经17岁了,早在4年前的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弘历13岁的时候就被雍正秘密立储了,将密诏防御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后面。当时的弘历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立为后任皇帝,但是在雍正眼中,弘历的嫡福晋就是以后的一国之母、统领六宫的皇后,所以富察氏实际上是雍正精心为他这个接班人精心挑选的,这是非常富有政治色彩的。
满人的这个传统和汉人很不一样的。汉人传位立储是立长子,而满人传位立储是选贤能之子。汉人选后是看美貌,而满人还是选贤能。因而历史上很多汉人皇帝重美色而轻社稷,就是这个原因。而我们今天看到有些清末得清宫照片上的妃子皇后不是很美貌的缘故,除了现在和当时审美观不一样,其中主要还是满人立贤能的传统。
按照清朝皇子的婚礼制度,嫡福晋是指婚的,而富察氏就是嫡福晋。因而她的父亲李荣保在指婚那天,要到乾清门前,面向北方听传旨大臣的传旨:“今以富察氏李荣保之女作配皇子弘历为嫡福晋”,在三拜九叩谢过皇恩之后,就要选择良辰吉日等待弘历率领大臣、侍卫到她家行文定礼(民间称方定),在完婚前一天,富察氏的妆奁(奁:音莲。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由她的额娘都送到了弘历的住所去了。次日,就是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在紫禁城内的乾西二所(今天的故宫西北侧的重华宫,一部分是现在漱芳斋)与弘历成婚,史称“赐成大婚礼”,至此富察氏正式成为弘历的嫡福晋。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大行皇帝雍正去世27个月孝期已满,而弘历已成为了大清国第六任皇帝——乾隆皇帝,富察氏隆重举行了册立皇后大典,开始了他的皇后生涯。
二、富察皇后的子女们
富察氏共为乾隆生下了2个女儿和2个儿子,但是有三个不幸早亡。
1、皇长女
雍正六年(1728年),富察氏为弘历生了他的第一个皇长女,可惜这个皇长女早亡。
2、皇二子永琏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下了皇二子永琏(即端慧皇太子),永琏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给起的,这个“琏”字,就是 寓意着有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之意。清朝入关后,前四个皇帝都是由妃子生的,没有一个是皇后生的。弘历立志从自己的下一代开始,皇帝均为嫡出。永琏为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属于嫡子,又“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于是弘历在乾隆元年遵照雍正帝首创的秘密立储的方法,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把谕旨用一个精致的匣子锁起来,放到乾清官“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未想到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就因“偶感风寒”,一病不起,竟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仅9岁。乾隆伤心极了,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正式谥永琏为“端慧皇太子”。按皇太子之礼为永琏隆重举丧,弘历多次亲临奠酸。
永琏死后,首先要办理的后事就是选择园址,营建园寝事宜。大臣们提出了几个地方,乾隆都不同意。为什么呢?原来乾隆想把永琏葬在自己的陵寝附近,使骄儿长倚膝下。而这时乾隆的万年吉地还没有派人卜择,这样永琏的葬地自然不能确定。所以只好把他的金棺暂安于京西田村殡宫。
据史记载,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园寝,唯独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朱华山下的端慧皇太子永琏的园寝。朱华山,坐落于孙各庄满族乡朱华山村,村以山名。直到清道光年间,此山才载于《蓟州志》:“在州东三十里,内有端慧皇太子园寝。”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万年吉地终于确定在东陵的胜水峪(胜水峪在嘉庆四年(1799年)定名为裕陵)。随后,乾隆派大学士纳亲、户部尚书海望会同钦天监官员带领风水人员到东陵一带为永琏相度园址,先后相看了马兰峪、七星山等地,因这些地方垣局狭窄,下砂稍低,规模未备而落选。后来,相中了黄花山之南鞍子岭前的朱华山。朱华山来龙秀丽、穴情明确,水口交锁、罗城周密。考之理气,龙自天皇左旋入首,水从辛酉右转归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气消纳,最为合局。又刨验土色,至一丈有余,俱系纯黄嫩色,且坚而细,实为上等佳土。经风水官反复详加相看,以朱华山地方山势整秀,垣局实属严密,公同酌议,定下了在朱华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园寝,并绘图呈请乾隆御览。经过反复挑选,最后朱华山以“来龙秀丽,穴情明确,土色纯黄”而中选。经乾隆钦定,钦天监选择吉期,于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兴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园寝正式竣工,共耗银十六万八千二百三十五两,叶子金三百七十八两九钱九分二厘。永琏的葬期选择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当时园寝的大殿还未建成,仍如期葬人了园寝。
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谒陵路过朱华山,还写了一首《朱华山酹酒》:
“兆叶维熊意举男,髫龄书史即深耽。坟前省识吾怀悼,地下应知汝抱惭。觉后梦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难堪。从今拟废苍舒诔,古佛无生叩宝龛。”充分表达了乾隆失去爱子之后的悲痛心情。
端慧皇太子园寝,坐北朝南,背靠朱华山,左右砂山围护,栽种了1360棵仪行树,建有三孔石桥一座,过桥东侧为神厨库、井亭,这是任何王爷陵都不曾有的设施,在太子陵后院,建有石券两座、砖券一座,三券并排,上面封土,里面安葬着端慧皇太子。端慧皇太子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月二十一日入葬,尽管园寝工程一直加紧施工,但直至端慧皇太子下葬时,大殿尚未建成,待皇太子金棺入葬中央石券后,工程才于第二年十月基本告竣。
这座园寝,名为端慧皇太子园寝,不单单葬入端慧皇太子永琏一人。乾隆为他心爱的皇太子永琏修建的园寝中,后来又陆续葬入了早殇的6个皇子、1个皇女共8人,故当地有人称之为“八仙陵”。正中石券内葬永琏一人,左侧石券内葬皇七子永琮、皇九子、皇十子。右边砖券内葬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皇八女葬于太子陵东南角的天落池中。
其中皇七子永琮也是富察氏皇后所生,本文后面单有他的介绍。
因为是皇太子园寝,所以祭祀的等级仅次于帝、后陵。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岁暮祭日,都由皇帝从京师派王公前往祭祀。皇帝谒东陵时,有时也亲往奠酾。
太子陵建成后,尽管有固定的人员看管,但因为陵园内有贵重的陈设与器皿,故受到许多人关注,自清末至民国年间,多次发生盗岸,不仅地宫中殉葬品被洗劫一空,就连地下、地上宫殿的砖、石、瓦、木也全被拆走。如今这座园寝已不复存在。
3、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
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富察氏又生下了皇三女,这位固伦和敬公主算是长寿,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为止,活了62岁。也算是间接弥补了她失去皇长女和皇二字的伤痛。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16岁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济吉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亦称作:色布腾巴尔珠尔),这个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的身世来头可不小,他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的玄孙,满珠习礼是孝庄文皇后的父亲,而满珠习礼亲王的长兄吴克善(又称乌克善、卓礼克图亲王)的女儿就是后来被降作静妃的顺治帝皇后(孝庄皇后的侄女),而顺治的孝惠章皇后、淑惠妃又都是这一家子的。而色布腾巴勒珠尔早在乾隆八年(1743年)初封科尔沁辅国公,乾隆十七年(1752年)晋袭亲王,与公主婚后留住京师。 固伦和敬公主的府邸为王府建制,自外垣以内有正门、正殿、后寝、后楼及东西配房等。随着历代承袭爵位的降低,府邸多有改建。现主体建筑仍保留晚清风格。 公主的后人曾受封为贝子,所以和敬公主府又称达贝子府。北洋政府时,这里是陆军部。解放后为中央办公机关,目前主要建筑保存修饰完好。
和敬公主死后,其遗体葬于北京东郊的东坝镇附近,与色布腾巴尔珠尔合葬。
当时根据色布腾巴勒珠尔家族政治、经济地位上的需要,将和敬公主的衣冠埋于自己的领地,即今公主陵遗址。按照清朝的惯例,只有皇帝之墓称陵,而此处之所以称公主陵,其原因有二:一是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又其夫战功卓著;二是葬于科尔沁领地,距京遥远,称“陵”以提高其政治地位。 公主陵位于吉林省公岭市区以北5公里处,结处丘陵起伏,有九峰,中峰最高,俗称九凤朝阳之风水宝地,公主陵就坐落在中峰的山脚下(现已无存)。 清光绪三年(1877年)清朝在柳条边之外的扼要之地建怀德县,驻地八家子(今怀德镇)。解放后,迁至今公主岭市区所在地,1898~1903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称今公主岭为“三站”,日本侵占东北时期,因清朝公主陵墓在其北侧,改“三站”为“公主陵”因忌讳“陵”字不祥,遂将“陵”谐音为“岭”。“陵”改为“岭”的加一种说法是由于公主岭地处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分水岭上遂将“陵”改为“岭”。从那时起,公主岭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综上所看,因该说富察氏这个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算是幸福的。
4、皇七子永琮
皇七子尚未出生便受到乾隆的格外偏爱和重视。乾隆十一年正月,因皇后富察氏怀孕,乾隆并未按惯例去圆明园山高水长处度上元节、观看烟火,而是破例留在故宫紫禁城陪伴她们母子。当年的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日),皇后生下皇七子,当天正逢久旱之后大沛甘霖,笃信佛教的乾隆十分欣喜,倍感天恩眷顾。皇七子生而颖悟出众,甚得乾隆帝钟爱,乾隆命名永琮,内定为皇位继承人。
虽然此时乾隆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子,他对皇七子仍然爱如珍宝,他觉得这个孩子是他所有孩子中最漂亮最可爱最聪明的一个,“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可惜这位聪慧异常的皇子,因出痘于乾隆十二年腊月二十九日身亡,未满两岁。乾隆悲痛万分,谕曰:“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之过耶!”
乾隆赐谥“悼敏”(这在清朝皇子中是极少见的特例),并以皇后“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之故,命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为优”。葬端慧太子陵园内,嘉庆四年追赠哲亲王。
皇后富察氏古装剧照
三、富察氏最后的日子
为了叫富察氏开心,淡化痛失爱子的痛苦,乾隆在富察氏失去在永琮的第二年,即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奉皇太后南巡山东之际,决定带富察皇后随驾出巡。 由于乾隆是一个大孝子,只要其母亲能够走得动,出游肯定要带上她(乾隆生母,孝圣皇后钮祜禄氏,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终年86岁)。所以,这次的出巡也不例外。既然皇太后也来了,虽然富察氏贵为中宫皇后,但也是儿媳妇,所以鞍前马后的照料老太太也是份内之事,可这也苦了富察氏。
来回奔波加上痛失爱子还要强作欢笑,免不了疲劳过度,加上车马劳顿,所以行进在泰山行宫的时候,富察氏终于病倒了,经太医诊治,是身染风寒。富察氏感觉身体不行了,便劝说乾隆早日回京。 乾隆便尽早结束南巡,在回京途中,富察氏的病情日益加重,终于,在回鸾的途中,龙舟行至山东德州的舟次时,富察氏撒手人寰,临终时乾隆的和皇三女在她的身边陪伴着她。这一天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三十一日,富察氏年仅36岁,而乾隆37岁。他们短短的22年的夫妻生涯在爱与痛中结束了。
四、绝世罕有的待遇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三十二日,即大行皇后崩逝的次日,乾隆在停泊在运河旁边的青雀舫上写下了痛悼大行皇后的挽诗: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 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棉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 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 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同日,向全国公布了噩耗,谕旨日: “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肤疴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六日正午,大行皇后梓宫由水路起旱,暂奉通州芦殿。在京王公以下,三品官以上,及诸皇子齐集举哀行礼。随后灵驾从通州芦殿出发。皇子们与皇后姻亲在旁痛哭随行。傍晚时分,灵驾至京。四品以下官员;公主、王妃,大臣官员的命妇;以及内务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在朝阳门、东华门内和储秀宫缟服跪迎。大行皇后梓宫进东华门,自宁寿宫西行,入苍震门,至长春宫,安奉于正殿。此时,先行还宫的皇帝身着白绸孝服,看视皇子们在灵前祭酒三爵。按照总理丧仪王大臣所议,皇帝辍朝九日,仍循以日易月之制,服缟二十七日;妃嫔、皇子、公主服白布孝服,皇子截发辫,皇子福晋剪发;亲王以下,凡有顶戴的满汉文武大臣一律百日后才准剃头;停止嫁娶作乐二十七天;京中所有军民,男去冠缨,女去耳环。至于外省是否与京师相同,恭办皇后大丧仪的王公大臣们则颇感为难。
清朝衙门办事,恪遵“有例不灭,无例不兴”的规矩。 皇后丧仪的先例载在《会典》,一翻便知。那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皇二子胤礽的生母、孝诚仁皇卮赫舍里氏去世,其时正值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大军连陷湖南常德、澧州、衡州、岳州、长沙,靖南王耿精忠又响应吴藩,在福建举起叛旗,天下汹汹,民无固志。圣祖康熙皇帝惟恐外省各官举哀服丧,“有惑观听”,引起更大的惊恐混乱,遂降旨各省一切丧仪皆免。此后圣祖康熙诸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世宗雍正孝敬宪皇后的大丧仪,一律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照京师治丧。如今令总理皇后大丧仪的王公大臣进退两难的是,照例行事,难免龙颜不悦,而违例提高丧仪规格,又必然遭致物议。权衡之下,他们决定索性抛开本朝《会典》而援引先朝《大明会典》所载皇后丧仪,联衔奏请外省一律照京师治丧,理由冠冕堂皇:“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皇帝自然照准。于是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的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而服丧,就清朝而言,尚属空前。尚属空前的还不止于此。
早在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为去世的惠贤皇贵妃高佳氏拟定谥号时,富察皇后对乾隆说到过:“我日后可否以孝贤为谥?”回想起他与皇后的夫妻感情以及她对皇太后最孝,对自己最贤,这孝贤给她绝不为过,另外也算是了却了皇后的一片心愿。 乾隆于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二日谕礼部:“大行皇后谥为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照例奏闻。”
中国古代,极重所谓“谥法”。“谥”者,行之迹也。也就是帝后及大臣死后,要据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或褒或贬的称号。《大清会典》规定,皇帝崩逝所上庙号、尊谥,由大学士偕九卿科道等官会议,将所议定之字奏请嗣皇帝钦定;而后妃及王大臣凡应赐谥者,皆由大学士酌拟合适字样,奏请钦定。如今皇帝根本不理会内阁,径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谥号为“孝贤”,实无先例。 随后,乾隆亲自护送载着富察氏灵柩的龙舟日夜兼程地赶回了北京,乾隆命令皇后的梓宫不能随便动,要连同龙舟一同运往富察氏生前居住的长春宫。但是龙舟太大,没办法通过城门,乾隆就命令把城门扒出一个缺口,把龙舟强行抬进去。经过万般困难,富察氏皇后的灵柩终于到了长春宫中。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五日,大行皇后梓宫移殡景山观德殿,乾隆亲临祭酒。
在此之前,乾隆每天到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灵前祭酒,此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等到后来皇后梓宫暂奉东直门外静安庄以后的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等,每次乾隆都是亲临致祭。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二十一日,皇帝素服亲御太和门,遣正使庄亲王允禄、副使平郡王福彭亲往孝贤皇后灵前行册谥礼。 一直到乾隆十七年(1752年)冬,东陵胜水峪地宫完工,乾隆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安置于地宫宝床,至此,孝贤皇后大丧仪才落幕了。此是后话。 在富察皇后安放在裕陵地宫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为她祭酒一百一十次 清东陵(裕陵) 乾隆帝在皇后丧满之日,饱含热泪,十分悲痛地制写了著名的《述悲赋》:
嗟予命之不辰兮,痛元嫡之连弃。 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 抚诸子一如出兮,岂彼此之分视?值乖舛之迭遘兮,谁不增夫怨怼?况顾予之伤悼兮,更怳悢而切意。尚强欢以相慰兮,每禁情而制泪。 制泪兮,泪滴襟,强欢兮,欢匪心。聿当春而启辔,随予驾以东临. 抱轻疾兮念众劳,促归程兮变故遭.登画舫兮陈翟偷,由潞河兮还内朝。去内朝兮时未几,致邂逅兮怨无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论生平兮定于此。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术。循丧仪兮徒怆然,例殿禽兮谥孝贤. 思遗徽之莫尽兮,讵两字之能宣?包四德而首出兮,谓庶几其可传.惊时序之代谢兮,届十旬而迅如。睹新昌而增恸兮,陈旧物而忆初。亦有时而暂弭兮,旋触绪而欷觑。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世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入椒房兮阗寂,披凤幄兮空垂。 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述悲赋》具有催人泪下的震撼力量,历史上哪有这样的皇帝对爱情如此的转移深挚呢。 正值壮年的乾隆痛失爱妻,一度暴躁不已,而这期间,倒霉的皇长子永璜(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所生)在因为毫无悲哀之意,而被盛怒的乾隆斥为不孝,连同其师傅、谙达等一同都受罚。而永璜也因为这次事件,失去竞争皇位的机会,没有了成为太子的可能,也为后来的颙琰登基埋下了伏笔。 富察皇后去世后,凡是她使用过的奁具、衣物等,全都保留,一切按原样摆放。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冬巡盛京(今沈阳)途径科尔沁(今通辽),遇到了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三女和敬公主,乾隆的心情是“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看着女儿,想起发妻,鼻子酸酸,吃饭也不香。为了避免触景伤情,乾隆在以后的南巡再也没有进入过济南城,怕的是“恐防一入百悲生”。
五、夫妻团聚
直到嘉庆元年(1796年),身为太上皇的乾隆,最后一次到富察皇后的灵前祭奠时,他们已经阴阳分割48年了,乾隆已经是垂暮之人了,依然念念不忘富察皇后足以见得其夫妻感情的深厚。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皇帝驾崩与养心殿,享年89岁,阴阳阻隔50多年之久的恩爱夫妻,终于在地下又团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