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3-25 18:48:01 阅读:66
“虎父无犬子”——我国史上著名“父子档”
李冰 李二郎
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秦昭襄王末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李冰在修完都江堰,四川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于此,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之上。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
李二郎,李冰之子。传说李冰治水功不只在他一人,除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外,还有他的儿子李二郎。关于李二郎的历史记载甚少,并且众说纷云。《灌县志》说“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无证,性喜猎”,是认为确有其人其事的。宋代很有名的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中说“溜口二郎乃是李冰第二个儿子”。
李冰父子塑像
李冰父子治水
曹操 曹丕 曹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去世后庙号高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曹植七步成诗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今存《曹子建集》。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孙坚 孙策 孙权
孙坚(155-191),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善骑射,胆略超群。十九岁时,兄长孙策遭刺杀身亡,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建安二十四年,派吕蒙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称帝。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太元元年病逝,享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诗人,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驸马。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杨家将
杨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北宋名将,被誉为“杨无敌”。史载其“军纪严明,屡建战功”。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有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后被困两狼山。盼兵不到,率兵突围未果,至苏武庙李陵碑前,绝望与饥渴交加,碰碑而死。
大郎杨泰,字延平,善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因其与宋王赵匡义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
二郎杨永,字延定,善使一杆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闯重围时,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被辽兵乱剑砍死。
三郎杨勋,字延光,善使一杆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如泥而死。
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字延德,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六郎杨景,字延昭,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七郎杨希,字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
八郎杨顺,字延顺,善使一杆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莲公主。
晏殊 晏几道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南昌),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以词著于文坛,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其中《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佳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天然奇偶”。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晏殊第七子。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有《小山词》传世。与父晏殊被称为“大晏”、“小晏”。
苏洵 苏轼 苏辙
宋仁宗嘉袥初年,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少时不好读,喜游,其《忆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诗中云:“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岷峨最先见,晴光压西川。”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称得上是天下父亲的典范,在自学成材上,苏洵也是后人的楷模。“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三字经》里对于苏洵的描述。苏洵是幸运的,创造了中国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迹。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嘉祐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苏轼生性放荡不羁,人性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著名文章有:《新论》、《六国论》、《上皇帝书》、《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巢谷传》《老子解》等。
岳飞 岳云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北宋末年投军,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是民族英雄岳飞的长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出生于河南汤阴,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于绍兴十一年和父亲岳飞及张宪一起惨遭宋高宗赵构及奸臣秦桧陷害,年仅23岁。绍兴三十年,宋孝宗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后,岳云附葬在杭州栖霞岭下。其后宋孝宗追授岳云为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及安边将军等职,并追封为继忠侯。
绍兴四年,随父出征,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了邓州。此后岳云成为背嵬军岳飞亲兵)最重要将领之一,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绍兴十年,金兀术率军南侵,岳云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为这场重要的主力决战获胜立下大功。郾城大败后不久,金兵获得增援,以十万众改攻颍昌,岳飞预先令岳云率部分背嵬军赴援,战前,岳飞对岳云说:“不胜,先斩汝头。”当日,岳云率军在金兵阵中来回冲杀数十次,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鏖战半日后,金兵士气低迷,岳家军留守部队5000人趁势开城杀出,一举击溃金兵。岳珂记载说:郾城等战后,金兀术大为震惊,仰天长叹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