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中国的崇拜关羽热潮:究竟是谁将关羽推上了神坛?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3-21 14:12:01 阅读:172

文章导读:关羽(160或162-220)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东汉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

关羽(160或162-220)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东汉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

从百度这段介绍看,关羽本是东汉年间一员大将而已,因其武功了得,忠义了得,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和敬仰,渐渐变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就现实情况分析,确实也是如此,举目全国上下,最多的祭祀庙宇恐怕不是孔夫子,而是关老爷了。

是什么原因使得关羽从凡人变为神仙呢?表面看这个问题很浅显,实际上把关老爷推上神坛的背后大有文章,绝不仅仅是造尊神这般简单。

具体分析关羽成神经历,是与一般造神程序大多是先由民间推动方式相违背的,而是由政府作为第一大推手开展的。探究其中奥妙,我们需要从关羽成神对谁最有利谈起。

我们先看看历代朝廷是怎样推动这项造神运动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死后又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缪侯”。不过从魏至唐,尽管有封赐,但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不算太大。到了唐朝,开始有了对“关公”的祭祀活动,只是依旧不是很普及。

当《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出现后,至明代中叶流传已十分广泛,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羽的忠义形象也因此深入民心。明朝政府看到了对关羽造神时机成熟,便开始大力推动起来。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神宗朱翊钧不仅封关羽为帝,而且敕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尊为护国佑民之神。此时,关庙已是“把遍天下”,“其词于京能也,鼓钟相闻,又岁有增焉,又月有增焉”。可见,明朝政府已经通过兴建关公庙来加强封建统治。

特别是到了清朝,关羽造神活动愈演愈烈。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代康熙皇帝西巡途经解州时拜谒关帝庙,亲书“义炳乾坤”匾额。雍正皇帝追封关羽的祖父、父亲为公爵。乾隆、嘉庆、道光对关羽的封号陆续增加,最后成为“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关帝庙之多,更有“天下关帝庙,买音一万余处”之说,正所谓“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塞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

我们今天冷静地面对这种情况,分析这种现象,不难发现个中奥妙。可以说,历朝历代统治阶级表彰关羽精神的核心,正好顺应了民间所能取得共识的道德准则,最终都归结于关公形象的价值取向----“忠义”二字。官方推崇“忠义”,是为了培养顺民;民间推崇“忠义”,是由于崇拜英雄。但毕竟在价值取向上还是能够达到某种程度上官方与民间的共识,使关公成为大家都认同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寄托了官方和民间过多的诉求。到后来,也只有神才能承载这样多的诉求,造神活动由此而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