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3-20 11:04:01 阅读:108
大辽皇后萧观音
萧观音(1040—1075),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父亲萧惠(辽兴宗母亲萧耨斤的弟弟),辽代著名女诗人。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萧观音的这种才华与辽国的风俗习惯便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个性内向纤柔,对于驰马射箭,动辄鲜血淋漓的场面无法适应,便注定了她的人生悲剧。契丹人都保持着尚武的习俗 ,喜欢打猎,辽道宗时常骑着号称“飞电”的宝马,瞬息万里,出入深山幽谷,这天萧观音陪着丈夫出猎,豪气勃发,漫声吟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借打猎为题,表现出雄心万里,威震四方,辽道宗大为高兴,当即把那个地方命名为伏虎林。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辽道宗正是乐此不疲,那里听得进妇道人家的唠唠叨叨,为了眼不见心不烦,渐渐疏远了萧观音,萧观音从此深宫孤寂。在百无聊赖中,她希望以一曲《回心院词》打动丈夫的心。
《回心院词》
第一首写萧观音督促宫人打扫宫殿: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拂象床,凭梦借高塘;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写更换香枕: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第四首写铺陈锦被:铺绣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写张挂绣帐:装乡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第六首写整理床褥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第七首写弛张瑶席: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第八首写剔亮银灯: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第九首写点燃香炉:爇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爇薰炉,待君娱。
第十首写弹奏鸣筝: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回心院词》情致缠绵,萧观音叫宫廷乐师赵惟一谱上音乐。赵惟一殚精虑智,把《回心院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使听的人怦然心动,后宫盛传她两人情投意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纷纷谣琢,恶意中伤,有意陷害萧观音。辽道宗醋劲大发,勃然大怒。认定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敕令萧观音自尽,赵惟一凌迟处死。萧观音请求再见道宗一面竞不获准,她对道宗的一片思念落得个三十六岁自尽而死。
隋朝大夫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年),字玄卿,隋前期有名的诗人,被推为隋代最伟大的作家。其祖父薛聪,父孝皆好文学。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十三岁能讲《左传》,见郑国子产相国有功,遂作《国侨传》,其文词精彩,人人称赞之,其后才名显露。隋文帝杨坚灭周后,道衡被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薛道衡从少时就是一个用心于文章字句之间的人,他喜欢在沉静中构思,史称:“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踢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尤其长于诗作,比如他的《出塞诗》一首:“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诗中有一种边地的悲论情调,而又弥漫着一股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文风的特点。同时,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陈朝,受南方文风的影响也较深,比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当时,薛道衡的诗名就极著,《隋书》讲:“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文风极盛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诗作,可见其成就之高。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位风流才子,却生活在隋炀帝的统治之下。
隋炀帝荒淫无度,同时是个极其自负的人,他曾对别人说,“别人总以为我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实论文才,帝位也该属我。”他的内心如此狭隘,怎么能容得下薛道衡呢?难怪他在杀了薛道衡后还说:“看你还能再作出‘空梁落燕泥’否!”
事隔不久,隋炀帝又写了一首《燕歌行》,命大臣做和。大家都学乖了,才子王胄偏不信邪,一句“庭草无人随意绿”,把隋炀帝的脸都气绿了。没过多久,王胄也“因故”上了断头台。
大唐才子刘希夷
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有两句诗,大家都很熟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唐朝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中的诗句。没想到,刘希夷为了这两句诗,竟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峨嵋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25岁中进士,但没有做官就被人害死了,死时还不到30岁。他为什么被人害死呢?是谁害死他呢?据资料记载,凶手就是刘希夷的舅舅宋之问。宋之问也是初唐诗人,唐高宗上元二年中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唐中宗时选为修文馆学士。但宋之问人品卑劣,丑行不少,为世人所不齿。对于刘希夷的被害,宋代王谠在《唐语林》卷五中有记载。他说,刘希夷写罢此诗以后,还未对外示人,就被宋之问看到了。宋之问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十分欣赏,要求刘希夷将这两句诗送给他,作为他的作品,理所当然地被刘希夷拒绝了,致使宋之问“大怒”,遂“以土囊压杀之。”(土囊,即装土的布袋。)为了两句诗,宋之问竟对外甥下此毒手,表现了一个盗名窃誉、巧取豪夺者的丑恶嘴脸,其歹毒和凶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然,杀人者也没有好下场。唐睿宗即位后,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宋之问被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灵山一带),后又赐死于桂州(今广西桂林地区),时年5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