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3-19 12:00:01 阅读:179
导读:这是个很难用世俗眼光读取的人物。他无权不快,依附奸相严嵩,伙同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陷害前任张经;他媚上,累献祥瑞阿谀皇帝;他生活放纵,挥金如土,酒色不绝。他识人善任,提拔出俞大猷、戚继光、卢镗等一代名将;他深沉多谋,谈笑间剿灭王直,徐海,陈东,叶麻;他爽朗勇敢,每战都身先士卒,冒着炮火羽矢亲自指挥。他生前保住了国家东南半壁,死后却背得一身骂名。提起抗倭,我们立刻会想到戚继光、俞大猷,但戚继光和俞大猷只是他帐下俯首听命的将佐而已。他,就是抗倭统帅,时任七省总督、授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胡宗宪。
1、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胡宗宪,字汝贞,出生于徽州府绩溪县。绩溪胡氏是当地望族,自唐宋至今名人辈出,民间有“七胡故里”之称。胡舜陟是北宋名臣;胡宗宪,明代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胡雪岩,清代红顶巨贾;胡开文,清代徽墨巨匠;胡适,现代国学大师。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后,胡宗宪的仕途一帆风顺。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嘉靖二十八年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在宣大任上,有一次朝廷下诏书让大同左卫军迁徙到别地,士卒不满意,“聚而哗”。胡宗宪“单骑慰谕,许勿徙,乃定。”
不要小看这次“单骑慰谕”,这不是一般的文职官员能做到的事。明代的宣、大官兵桀骜难驯是有名的,嘉靖三年及十二年,大同一共发生过两次震惊全国的兵变事件,两次兵变的起因和这次非常相似,一为迁徙戍堡,一为修筑工事,两次都因为士卒不满最终哗变并杀掉了统帅。单身一人入军营化解了一次兵变危机,胡宗宪已经显露出胆气过人且善于攻心的政治魄力。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嘉靖皇帝朱厚熜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历史把胡宗宪推到了属于他的舞台,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当时东南前线是四驾马车: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督察军务赵文华和巡按胡宗宪。四人品位相当,职权并不明确。其中,赵文华是内阁首辅严嵩的义子,此人不是只善鸟,奸诈骄横,排挤忠良,抗倭有功的张经和李天宠都因为他的陷害而被冤杀。
《明史》称“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在权力争夺的过程中,胡宗宪显露其世故圆滑的政治手段。对赵文华这个公子哥儿他豪爽大方绝不得罪,对张经、李天宠则落井下石毫不手软,跟随赵文华上疏弹劾二人。最后,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踏着牺牲品的尸骨,胡宗宪步步直升,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南直隶、福建等七省军务,成为抗倭前线的统帅。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赵文华和胡宗宪就是这样两种人,奇怪的是,他们配合得居然很和谐。嘉靖年间明人潘之恒的笔记《亘史》里,记有这样一则轶事,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
某次胡宗宪宴请赵文华,赵文华态度倨傲,胡宗宪讽刺了他几句,席上所有人都错愕万分。赵文华大怒:“我奉天子监军,你们的生死都在我手中,居然敢放肆无礼吗?我的旗牌(卫队)在哪?”于是赵的卫队在堂下大哗。胡宗宪大笑,叱道:“吾拥十万之众,节制七省,天子之命尚且不顾,何况监军!难道我没有旗牌?”胡的卫队应声发出更大的呼喝声,盖过了赵卫队的气焰。陪席的人忙打圆场:“您是主人,他是客人,您就委屈一下吧。”胡宗宪厉声说:“让我道歉?大不了给二千两银子!”赵文华也见好就收,打趣说:“你只送二千两,我更加怪你。”胡宗宪笑道:“就给四千两有何难?”第二天果然把银子送过去,和赵文华相安无事。后来胡宗宪对亲信解释说:“这样的人无才无德,来做监军,无非想趁机得利。我要是不给,他必然心生怨恨,平白给他则不甘心,所以我故意先骂后赏。骂他解我的气,赏他趁他的意,大家都满意。”
2、独撑东南,臣罪当诛!
大权到手,“东南帑藏,悉从调取;天下兵勇,便宜征用”,胡宗宪大展宏图的机会终于来了。胡宗宪具有识人的慧眼,他重用俞大猷、刘显、谭纶、卢镗等知名宿将,而他的幕府里,云集了当时东南最有名的文人、能士。特别是,他对当时默默无闻的戚继光的一手提拔:戚继光任参将是他推荐的;戚继光义乌募兵是他同意并支持的;提戚继光为副总兵也是他上疏朝廷的。因为胡宗宪的知人善任,尤好施予,故属下皆能效死力。面对糜烂的东南前线,胡宗宪不是军事天才,创造不出挥师荡平倭患的奇迹。但他的眼光独具——擒贼擒王,招抚攻心。
当胡宗宪把在官场上百战百灵的政治欺诈手段,施展在王直、徐海等难以驯服的倭寇首领身上时,效果同样的好。离间计、反间计、连环计、美人计,胡宗宪用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组合拳”,告诉所有人:仗也可以这么打。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诱杀王直、徐海两大倭寇集团首领后,胡宗宪领导下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浙江的倭患基本扫平,时人张鼎评价道:“其擒徐海、诱王直,功尤奇……东南数百年免倭患,皆其再造力也,抑公可谓社稷臣矣。”就在胡宗宪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的时候,一场政治风暴却突如其来。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主政长达二十一年的权臣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是如假包换的“严党”。树倒猢狲散,严嵩倒台,胡宗宪的处境岌岌可危。到了年底,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皇帝一纸令下:罢免职务,锁拿进京。于是,和他踢倒的前任张经、擒获的陈东叶麻一样,胡宗宪戴着沉甸甸的枷锁怀着无限感慨进了北京。不过,朱厚熜念其抗倭的功劳,最终给了胡宗宪一条生路:“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不过,胡宗宪的仕途戛然而止,回到了老家。
热衷权力的胡宗宪不甘心就此终老故里,后来在万寿节“献秘术十四”。献祥瑞是胡宗宪的绝招,献神龟、献白鹿、献灵芝,每次皇帝都是龙心大悦。这次也不例外,“帝大悦,将复用矣。”不料,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严嵩之子严世蕃以谋反罪被诛时,御史发现了两年前胡宗宪和严世蕃勾通的书信,于是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愤恨交加的胡宗宪自杀身亡,自杀前他愤然写下了绝笔诗:“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直到万历十七年,胡宗宪死后25年后才被朝廷平反, 追赠谥号为“襄懋”。谥文对他的高度评价,想必能让九泉下的胡宗宪瞑目:“竭十年徇国之志,遗七省生灵之安。虽萋菲不免于后言,而孤忠已明于先代。”
3、喝人头酒、吃倭贼心的奇男子
胡宗宪之死,完全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时人多为他打抱不平,王世贞说:“我知道绩溪(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华亭(新任首辅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当胡宗宪第一次被逮时,作为最受胡宗宪信赖和重用的将领,戚继光当即萌生解甲归田的念头。他对朋友哀叹:“胡公北辕,浙无知己。”后来在朋友的解劝下才重新振作起来。胡宗宪最大的罪名是厚结严嵩,为结好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但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胡宗宪的几个前任朱纨、王忬、张经、周琉都因为得罪严嵩,撤职的撤职,杀头的杀头,自身不保还谈何做事?明人张鼎的一席话道出了胡宗宪的两难:“不贿则身危而功不成,贿则幸成功而受恶名以死。疆场之臣难言哉,盖千古蹈斯弊。”
胡宗宪的第二大罪名是贪污军饷。当时很多言官弹劾胡宗宪侵吞军饷,并赠他一个外号:“总督银山”。胡宗宪上疏自辩称:“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能成大谋。”这确实是实情,诱降王直、徐海时,胡宗宪“日费百余金。”比如为解桐乡之围,胡宗宪一次性就馈送徐海黄金千两,缯绮数十箱。说来讽刺的是,素有“贪”名的胡宗宪死时,“其家也几乎壁立。”而取代严嵩担任首辅的徐阶素有“廉”名,但私人田产却高达四十万亩之多。喝人头酒、吃倭贼心的奇男子,一代名将胡宗宪委实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太久太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