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少数民族将领毛忠:祖孙三代一起殉国的明朝忠烈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3-16 09:04:01 阅读:144

文章导读:毛忠(1393--1468),字允诚,原名哈喇,蒙古族,扒里扒沙(令古浪县大靖镇)人。曾祖父哈喇歹,行伍出身,于明洪武五年(1372),率众归附明廷,官至千户,战殁。祖父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殁。父宝,...

毛忠(1393--1468),字允诚,原名哈喇,蒙古族,扒里扒沙(令古浪县大靖镇)人。曾祖父哈喇歹,行伍出身,于明洪武五年(1372),率众归附明廷,官至千户,战殁。祖父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殁。父宝,骁勇善战任总旗。永乐中,从捕沙州(今敦煌)叛寇,进伍长,并授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县)百户。

毛忠袭父职时,年仅20岁,臂力过人,善骑射。永乐十四年(1416),太宗北征,毛忠在年宝指挥下从征宁夏,至贺兰山;后又北征至牛壁山,皆擒斩有功。宣德五年(1430),征讨叛军曲先(居住在今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西北部一带的蒙古族部落)有功,升永昌副千户。宣德八年(1433),征亦不刺山(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一带),俘获伪少师哲卜尊巴勒固和伪知院奇彻岱等。宣德九年(1434),出征脱欢山(今永昌县北边外),俘获敌首领旺札勒特穆尔等.升永昌卫指挥佥事。宜德十年(1435),征黑山(今民勤县西南),俘获敌首领都尔伯台等,升指挥同知。

正统三年(1438),随都督蒋贵征朵儿只伯,毛忠率七骑冲锋陷阵,破其前锋,获大胜,升都指挥佥事。正统十年(1445),以守边疆的功劳,升为同知,并赐姓“毛”。正统十一年(1446),随总兵官任礼,收捕了沙州卫(今敦煌)都督喃哥部落,井把他们迁到长城以内,因此,升都指挥使。正统十三年(1448),啥密使臣朝贡归里,路过罕东地区(今玉门、安西间)被掠,命毛忠出罕东追抚。毛忠到达罕东后,未动用武力,只召集首领,讲明忠信,晓以大理,使之全部归还了所俘掠的东西,使使臣安全回到了哈密。是年,沙州都督喃哥的弟弟伪祁王锁南奔,暗通瓦刺(居住在今宁夏至内蒙古西部一带的蒙古族部落),毛忠设计生擒,并俘获了他的部众1200余人。由于征罕东的功劳,升右军都督府佥事,并赐名“忠”。不久,又军援参将刘震于半截墩,斩获其众,升任右参军,协守甘肃。

景泰初年(1450),礼部侍郎李实出使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回来说毛忠多次派人私通瓦刺,于是便诏命逮捕赴京。毛忠到京后,兵部尚书于谦按照他的罪名要判处死刑,代宗皇帝不同意。于谦又建议:“既然不杀,就降职发配福建立功。”代宗同意后,便派他到福建,官衔和待遇不变,并下令甘肃守臣将毛忠家属送往京师。他遭如此飞来横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毛忠在征讨犯境的蒙古族部落时,曾俘获番僧加失真领,献给了朝廷,英宗不杀,赦他回去。此人后来逃到瓦刺那里,为也先所用。他恨毛忠,想乘机诬陷,遂造出了毛忠和也先私通的舆论。朝廷不了解这些情况,这时的英宗北狩塞外,是很清楚这件事的。毛忠到福建后,屡有斩馘功(割下敌人的左耳朵计数献功)。

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皇帝位,立即将毛忠召回,并在文华殿召见,当面昭雪安慰,赐玉带和明甲风翅盔.升都督同知,任左副总兵,并命他和西宁侯宋晟出征甘凉。第二天又赐白金织蟒和绣春刀。过了几天,又召至文华殿面谕降敕奖励,赐银钞。天顺二年(1458),敌人大举进犯甘肃。八月,鞑靼首领,孛来侵扰镇番(今民勤县),巡抚芮钊向朝廷汇报了诸将失职罪。兵部认为毛忠可以将功赎罪,置之不问。天顺三年(1459),毛忠在镇番(今民勤县)破敌,三战三捷,论功升右军左都督。天顺五年(1461)孛来以数万骑,分兵侵掠西宁(今青海省西宁市)、庄浪(今永登)、甘肃诸道,毛忠与总兵卫颖分兵追击,敌稍退却。毛忠即率骑士三千,于凉州(武威市)十三里铺立营,军队立足未稳,突然间敌数万骑冲来,毛忠即率领将士投入战斗,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敌人越来越多,敌帅还复立阵前,大言以惑军心。包围圈越来越紧,将士们都吓呆了,而毛忠则意志坚定,勇气超人,安慰和鼓励将士,进行殊死搏斗,自己身先士卒,单骑冲杀,并责骂敌人不臣之罪,目眦尽裂。敌人看到无法战胜毛忠,而且毛忠的援军也已赶到,遂即退走。毛忠在这场战斗中,杀敌无数,自己竟无一人死亡。天顺七年1463),永昌、武威、庄浪(今永登)塞外常有边患,毛忠与总兵官卫颖分别征讨,毛忠先破了巴哇诸大族,后又破了咎咂、马吉思诸族,其他将领不能战胜的,毛忠又将其击破,俘获甚多。成化三年(1467)四月庚子,朝廷以军功封毛忠为伏羌伯,食禄千石。

成化四年(1468),固原(今宁夏回族自泊区固原县)满四(俊)聚万余众据石城(今宁夏固原县西北)反。宪宗皇帝命右副都御史项忠督师征讨,又诏命毛忠率甘凉军马于冬十月会师石城征讨。十一月毛忠与项忠等夹攻敌营,项忠命毛忠从木头沟进军。毛忠命令:“闻炮声而纵,见烟举而回”。次日,毛忠以二百骑冲炮架山,截山夺险,连破七峰,特别是冒矢石夺得山北、山西两座主峰,斩获甚多,敌稍退。项忠等军亦攻下了山的东峰及石城东、西二门。敌人已感到山穷水尽,相对啼哭。忽然昏雾升起,有哨位误先举烟,掣军。敌乘风,集中兵力与毛忠以死决战。毛忠孤军相持,战到日落,大小十余战,箭射尽了,拾敌人箭射,拾得的箭也射尽了,还在坚持战斗,忽然毛忠为流矢所中,回至半山坡就殉国了,终年75岁.他的侄子毛海、孙毛铠上前救忠,特别是毛铠,前后跃马,杀敌很多,后被敌人捉住,断指裂额,问:“你能不能再射箭?”最后都壮烈牺牲了。

毛忠为将纪律严明,爱惜士卒,为保卫边疆贡献了毕生精力.人们把他称为“长城”。他战殁后,河西人民吊哭者相望于道。讣闻至京,“宪宗皇帝震惊,悼嘉叹之。赐祭葬,追赠奉天翊运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赐伏羌侯,谥号武勇,子孙世袭伯爵。”同时,赐以铁券制书,其文曰:“久擐甲胄而树绩,荐分弓钺以专征。壮号骠姚,老称矍铄。虎头食肉,受封万里之西;马革裹躯,为荣九泉之下。英魂助枭于叛赋,义气可激于懦徒。歌大风飞云之章,朕安得于猛士;挺秋霜烈日之节,尔可列于忠臣。”

毛忠逝世后,遗体葬于故乡——古浪城西南40里处,即今古丰乡西山堡毛家湾子对面的坟洼(坟洼一名即有毛公坟墓而得),后又赐葬(衣冠)于古浪城东南之黄羊川北山下(今黄羊川乡毛家大庄),现墓碑尚存。

一代名将去了,可是他所建立的功勋,却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从成化四年(1468)冬十一月毛忠牺牲,到弘治十二年(1499)四月建祠奉祀的30年中,河西人民哀思毛公之情,深如一日。常常涕泪感叹,“乃何毛公竟舍我.而不永辑宁我耶7”一遇警报,就说:“安得作长城如我公,何寇之敢侮耶?”或遭到蹂躏,又说:“安得起公于九泉,鸣剑抵掌,而剪彼丑,大雪我辈之仇耻耶?”每顿吃饭,必先祭奠毛公;每当休息必先祝告毛公;每有征发,必先祈祷毛公默佑。他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他生前为人民做了好事。弘治十二年(1499),孝宗为了追录毛忠的功勋,根据专管机构的建议,下诏在兰州建立忠义坊,以表其里;根据巡抚许进的建议,下诏在甘州(今张掖市)城东廓建立武勇祠(弘治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动工,八月吉日完工),并赐额“武勇”,春秋致祭。明代官员和文人墨客颂扬他的诗词歌赋很多,大都失散,至今能在史料典籍中见到的也仅有数十篇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