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3-15 18:12:01 阅读:146
李靖是唐太宗的亲密伙伴,为唐朝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今天可见的有限的材料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样出神入化地运用他独到的兵法克敌制胜的记录,但他的兵法并没有以原著的形式流传下来。今天,我们看到的有关他的兵法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后人辑佚而成的。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祖父和父亲是北魏和隋的地方官。他自己也曾在隋朝为官多年。唐建立后,李世民把他从刑场救下,请求高祖李渊免去了他的死罪。从此,李靖跟随李世民左右,为唐朝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兵平定江南、北灭突厥、西击吐谷浑,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可谓无往不胜,展现了他别具风格的兵法艺术。唐高祖李渊也对他的军事才能赞叹不已:“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被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臣。在今天可见的有限材料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样出神入化地运用他独到的兵法克敌制胜的记录。李靖以他辉煌的战绩,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代著名军事家。
但可惜的是,李靖精妙的兵法并没有以原著的形式流传下来。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李靖所著的兵法有七部;《阴符机》、《韬钤秘术》、《韬钤总要》、《卫国公手记》、《六军镜》、《兵钤新书》、《弓诀》。但这些书早在宋神宗时期就没有完整的了,到今天更是绝大部分已经亡佚。清代学者汪宗圻根据杜佑的《通典》、杜牧《注孙子》及宋代的《太平御览》和《武经总要》等书辑成《李卫公兵法》,是现在研究李靖兵法的重要材料。传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则是另一部研究李靖兵法的重要著作。
我国古代的兵书,以北宋神宗颁定的《武经七书》著称于世。《武经七书》包括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书。除《李卫公问对》以外,其余都是春秋战国秦汉前的作品。因此,有人将《李卫公问对》看作是中国军事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但是,《李卫公问对》是否真是唐贞观时期的作品呢?如果不是真书,那么历史学界研究的唐前期军事战略、战术等问题就大成问题了。
早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诏定《武经七书》时,学者何去非就已经对此书产生了怀疑,认为此书可能是北宋前期阮逸所著。晁公武、陈振孙、邵博等人都认同这种观点。但这种说法一直有人反对,如《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等。到了近现代,疑古之风大盛,一些人认为阮逸摹仿杜佑《通典》所载李靖兵法而作的说法更是广为流传,如张心澄的《伪书通考》和黄云眉的《古今伪书考补正》等都持这种看法。
马端临认为:“神宗诏王震等校正之说既明见于国史,则非阮鸲之假托也。”他根据《四朝国史·兵志》中关于神宗熙宁间对枢密院诏令内容的记载,认为王震等人所校正及分类解释的李靖军事著作,“岂即此《问签》三卷耶”,“则似即此书”。按照他的说法,今本《李卫公问对》就是熙宁年间所辑录的《卫公兵法》。
《李卫公问对》又称《李靖问对》、《唐李问对》等,简称《问对》,是一部以传统的问答体写成的兵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98次问答,以作战和训练为中心内容,也涉及了广泛的军事问题。以唐太宗和李靖谈话问答的形式,记录、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战略、战术问题。因此,考证此书的真伪,就关系到此书能否作为研究李靖,进而研究唐前期军事的史料。
现代许多学者认为《问对》并非伪书。也有学者把此书作为研究李靖及其军事思想的史料依据。持真书论者认为,考查宋代何去非等人的有关资料和著作,均没有发现证明《问对》是伪作的文字记载。而且,《问对》能入选《武经七书》,更说明它并非是宋人阮逸的伪作。理由有二。其一,宋神宗是一位“留心武备”的皇帝,他颁定《武经七书》,目的在于作为考选、训练及指导当时军官的武学经典,类似于现在的教学上所用的教材。朝廷上下是严肃对待、认真办理的,怎么会把当朝人伪托的赝品堂而皇之地列为武经,作为全国武学的教科书呢?且阮逸在当时并不出名,《宋史》中亦无其传。现只知道他是宋仁宗天圣时期(1023~1031年)进士,皇祐(1049~1053年)年间还做过屯田员外郎。对于他的其他事迹今天均已无法知道。其二,《武经七书》的校正任务是由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担任的,其中都是饱学之士。即便此书是阮逸伪托,可能骗得了后世,但绝不可能骗过这些鸿儒的慧眼。由以上两点,这些学者就认为阮逸伪托之说不能成立,《问对》应该是真书。
这些学者虽言之有理,但并非阮逸伪托并不代表此书就一定不是伪书。一些专家指出,书中可怀疑之处实在太多。如最简单的一条:书中通篇都称呼李世民为“太宗”,可李靖死于李世民之前,怎么可能用李世民死后才起的庙号来称呼他呢?书中还有许多与贞观时的史实不符的内容。许多在李世民、李靖逝世后才出现的地名、人名等,《问对》中却让他们提前讲了出来。如《问对》中多处记载唐太宗称“李世勣”为“李勣”。但李世勣改名为李勣是在唐太宗逝世后的事情。太宗曾下诏说,只要不是将“世民”两字连用的,都不用改名而避他的名讳。太宗既然向天下人言明了不用避其名讳,当然不可能说话不算数,自己先为避己讳而称“李世勣”为“李勣”吧。太宗死后,朝廷才开始要求天下人避“世”及“民”之讳。李世勣于太宗去世后一个月,改名为李勣。叙事严谨的史籍,都记唐太宗称其为“李世勣”。《问对》的作者显然是忽略了这一历史事实,多处记太宗、李靖称“李世勣”为“李勣”。可见,此书并非是成书于贞观年间,也不是直接将听到的唐太宗与李靖的对话记录下来的。
另外,唐太宗、李靖本不会讲错的事情,《问对》中却让他们讲错了。《问对》把李建成所率部队称为“右军”,而李世民自称所率部队为“左军”。但据《大唐创业起居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可靠材料的记载,李建成当时是统率左军,而李世民是统率右军的。李世民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大事,对自己担任的重要职务怎么可能会记错呢。如此张冠李戴,明显非出自李世民之口。
《问对》中关于霍邑之战、安北都护府的设置、唐代军事术语的使用等均时有破绽和错误。而且与《通典》中引述的有关李靖的兵法、事迹多有抵牾。因而许多学者认为,此书纯系后人伪托,不能作为研究唐代军事史的资料。
另有学者认为,此书虽非贞观时作品,也存在错误之处,但此书作者对唐太宗、李靖事迹、言论作了深入的研究。书中基本反映了唐太宗和李靖的思想,可作为研究唐代军事思想的资料。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问对》是由宋神宗下诏、官方组织人力集体修撰的。以常见的李靖兵法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故取名为《李卫公问对》而未署修撰者之名。书中基本反映了唐太宗和李靖的思想,可作为研究李唐一代军事思想的材料。一些海外学者也认为这部书现在的形式很像宋初时的伪作,但包含了一些真实的内容,可以把它看作是《贞观政要》军事上的姐妹篇。
不管《问对》到底是真是假,成书于何时,它多少记录了李靖的兵法与军事思想。在“唐李靖兵法,世无完书”(宋神宗语)的情况下,它对现代人研究李靖兵法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