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揭秘三国第一伯乐:谁才是三国真正的伯乐?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03-09 18:36:01 阅读:62

文章导读:导语: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刘备,也算是宁荐友邦,不与国贼,两害相权取其轻。可要是别人,比如周瑜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不会这么好心了,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说起三国时期的伯乐,世人多称道水镜先生司马徽。...

  导语: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刘备,也算是宁荐友邦,不与国贼,两害相权取其轻。可要是别人,比如周瑜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不会这么好心了,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

说起三国时期的伯乐,世人多称道水镜先生司马徽。其实此人不过是伪伯乐。

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可品评人物大都只说一个“好”字,故世人称之为“好好先生”。这个称呼无论古今,都是一个贬义词,说此人说话做事不讲原则,不分缘由,一律赞成。在《世说新语》道出个中原因.因很多人请司马徽品评人物,可司马徽都是说“好,好”,连他的妻子也不明白,就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没想到司马徽还是说,好好,你这样说也很好。弄得妻子哭笑不得。

孔夫子曾经明确的批评所谓的“好好先生”。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作为一个正直的君子,如果说大家都喜欢你是不好的,大家都讨厌你也是不好的,只有君子喜欢你,小人讨厌你,才是君子的立身原则啊。当然司马徽之所以满口说“好”,是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古语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司马徽不肯臧否人物,正是不想以言语招祸。可作为一个以赏识人才闻名的人,却时刻只说好话,这又怎么能称为伯乐呢?

水镜先生

当然,司马徽也有过一两次具有远见性质的评价,比如对庞统的赞美和对诸葛亮的推崇。早在庞统年轻的时候,因为相貌寻常,所到之处无人喝彩,可和司马徽一番交谈后,竟然被誉为“南州士人之冠冕”,一时之间,荆州士林哗然。而之后却证明了司马徽的预见。而将庞统和诸葛亮誉为“凤雏”“卧龙”而郑重向刘备推荐的,正是司马徽。

可是,司马徽这个伯乐依然是伪伯乐。

因为并非司马徽第一个发现了庞统和诸葛亮的才华。这些预见都来自另一个人——三国时期另一位大名士庞德公。

司马徽遇人皆说好,且预见并非出自自己的眼光,故只能是“伪伯乐”;而慧眼识才,在微末之时就断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庞德公,却依然只是个“劣伯乐”。

对荆州士林的人际关系稍微了解就可以发现,庞统此人和庞德公是叔侄关系,而庞德公的儿子,正取了诸葛亮的小姐姐,庞葛两家原来是亲家。而诸葛岳父黄承彦和庞德公交情莫逆。黄承彦的妻子和刘表的续弦蔡夫人竟然是姐妹。难怪整个荆州士林会强烈推荐庞统和诸葛亮二人了。

这份赏识中掺杂了种种人情而变得不纯洁了,故庞德公这个伯乐要打些折扣,只能算是个劣等的伯乐吧。

  而三国真正的伯乐是谁?是东吴的鲁肃!

在民间形象中,鲁肃是个没嘴的葫芦,你轻轻看过《三国演义》,甚至会怀疑那个老实巴交的鲁肃有什么能力可以接周瑜的担子担任东吴大都督。可历史上的鲁肃,其实相当了不起。

世人称赞诸葛亮,多会提起“隆中对”。二十八岁年纪,隐居乡野的诸葛亮竟然预知天下之后几十年的动向,而事实证明,历史和诸葛亮当初的语言惊人的一致,若非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有相当的可能一统天下。确实,诸葛亮堪称奇才!

可是,鲁肃也曾经有过自己的“隆中对”,在赤壁之战前见到孙权的时候,就为孙权谋划天下大势,所言和诸葛惊人相似。

鲁肃断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以为孙权可以先立足江东观天下变化。北方虽然有曹操,但统一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若能够抓住时机消灭黄祖、刘表,顺流而上占领川蜀,割据整个长江以东,再进兵北伐,天下可定。

面对纷乱的天下,两位大战略家都把目光聚集到荆州,和川蜀。占据荆州,进可攻、退可守,而进兵川蜀,占据整个长江流域,就可以和北方政权决一高下。可惜三国时期英才辈出,结果东吴得荆州,刘备得蜀汉,都缺了一条腿,于是只能互相扶持,才能生存了。

以上是说鲁肃眼光深邃,看天下大局很准。同样,对于识人,鲁肃也非常了不起。

初见周瑜,周瑜只是一个县长,鲁肃就拿出一半家财相助。刚投袁术,见袁术行事没有制度,就料定不足与立事。后来袁术贸然称帝结果速败。因为周瑜的大力邀请,鲁肃来投孙权,鲁肃对孙权一见倾心,就说出自己谋划已久的天下大计。可惜孙权年少初立,为人谨慎,不敢实行。可对于鲁肃非常欣赏。

可最让人尊敬的还是对庞统的推荐。

庞统开始来到江东,鲁肃一见大为赞赏,极力向孙权推荐,可孙权一看庞统样貌丑陋,言语傲慢就心生芥蒂。而庞统也认为孙权年少,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甩袖子走人了。在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因为荆州士林的推荐,庞统被任命为耒阳令,可庞统把县衙搞的一塌糊涂。《演义》当中说庞统整日饮酒不理公务,张飞大怒,后来半天功夫就处理完了几个月积压的公务,于是大为赞赏,向刘备推荐。这个细节设计的非常合理。而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提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鲁肃对庞统的推荐。

当庞统因处理公务混乱而被罢官之后,“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鲁肃以为庞统的才华并非是用来治理一个小县,而应当担任一州刺史的主要属官,居中总揽各部门文案。加上有诸葛亮的肯定,刘备于是重用了庞统。

可是,我们要记住。鲁肃和刘备乃是两个政治集团。鲁肃能毫无私心的推荐一个人才到另一个政治集团去担任重要官职,当有何等开阔的胸襟。当然,庞统在孙权处不得志之后,曾经表示要北上归曹,鲁肃大惊。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刘备,也算是宁荐友邦,不与国贼,两害相权取其轻。可要是别人,比如周瑜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不会这么好心了,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

于是,鲁肃,这位有博大胸襟,为人有君子之风,为政着眼天下的大政治家,方才可称三国第一真正的伯乐。

链接:

  鲁肃简介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司马徽简介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庞德公呼为水镜。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

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