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11-06 12:24:01 阅读:105
清朝皇帝为什么老是说大清得天下最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特点,是存在朝代更替这种现象。一个王朝覆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滥施暴政,吏治腐败,又或者有外敌入侵,甚至是因为天灾等。当一个王朝灭亡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割据形势,但最终会出现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替代旧的朝代。
绝大多数新王朝的建立,本质上都是使用武力或者权谋从旧王朝手中夺取天下,但却总要想办法美化自己,来确保王朝统治的正当性。
比如曹丕从汉献帝手中得天下,虽然是靠威逼利诱,但表面上是汉献帝主动禅让。又比如赵匡胤趁后周恭帝柴宗训年幼篡夺江山,也自导自演了黄袍加身的戏码,向世人显示他当这个皇帝也是身不由己。
而明末女真部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后,对大清王朝的正当性问题也是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清初,几乎每一任皇帝都要反复强调,大清得来的天下是正当的。
比如顺治入关之初,就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大清王朝的正当性,这一点在后来修纂《顺治实录》时便有体现。在实录的序言中,开篇便说“我国家受天眷命,统一万邦,日月所照,血气之属。……自古得天下之正。未之有比也。”
又比如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在乾清宫东暖阁召集诸皇子和满朝文武,发布了一道长谕旨,其中再次强调,“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而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在一道谕旨中也自豪地说,“我朝得天下之正。实非汉、唐、宋、明所可比。”
清朝的皇帝们说自己得天下正,当然不能空有论点,而得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来。我们知道,明末李自成带兵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宣告了明朝的终结。而此时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因为家室受辱,放清兵入关,才合力打败李自成,夺取了天下。这便成为了清朝用以宣传自己天下得来之正的一个重要依据。
康熙解释说,后金刚刚建立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只是想在明朝旁边建立一个国家,从来没有想过要侵犯大明。后来因为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八旗军是受大明臣民的邀请,来打败李自成为崇祯报仇。
后来雍正继位,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进一步给自己脸上贴金说,“明朝天下亡于流贼李自成之手,是强盗劫去家财。赶出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强盗,明罚敕法之天吏也。”
所以,雍正认为清朝对大明不但没有“鼎革之嫌”,反而有“存恤之德”,为崇祯皇帝报了仇,是明朝的大恩人。
清朝的皇帝们,反反复复地声明大清的统治多么具有正当性,以至于传到乾隆朝时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建立之初其统治一直很不稳固。
由于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受满汉畛域之间的影响,加上清初剃发令等政策的强硬推行,清朝的统治曾一度激起民间的反抗,南明政权和吴三桂等几位汉族的藩王,都对清朝的统治形成了一定威胁。
为了尽可能平息百姓的不满情绪,和争取那些忠于明朝的民众支持,清朝皇帝们便炮制出了上述理论,将自己塑造成为明朝雪恨,以及驱逐盗贼,拯救中原百姓的救世主,来证明大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