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11-05 13:20:01 阅读:53
武王伐纣,周朝取代商统治天下,随即分封宗室贵族和功臣,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推向了顶峰,然而,分封完毕之后,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和王朝本身的权威却仅仅延续了不到两百多年,诸侯便开始自行其是,相互攻伐,进入春秋时代。
周王朝的权威如此迅速的崩溃,与诸侯的野心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在周王室自身,既不尊重规则,又不知道自身权力的边界在哪里,结果自然是左右挨耳光。
大宪章
周国原本是臣服于商朝的部落联盟,或者叫方国,并且属于比较强大的方国,一度与商朝的王室建立过姻亲关系,但随着周国实力的不断增长和商朝的持续性衰弱,到了季历统治阶段,周国贵族集团便已经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最终,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为了避免周朝重蹈商船的覆辙,被诸侯取而代之,周天子在分封之初便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把土地肥沃和人口密集,以及靠近周国的地方全都分给姬姓的王室宗亲,把那些有潜在威胁的,尽量安排在难以扩张的区域,看起来人畜无害、无足轻重的小部落贵族,则封在偏远的蛮荒之地。
平心而论,周王的安排从稳定统治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来看是非常正确的,甚至可以称得上精明,但是,分封完成之后,王权的肆意妄为将先祖的苦心毁于一旦。
首先,随意干涉诸侯国的内政。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周宣王按照自己的喜好,迫使鲁公改变既定的继承顺序,废长立幼,将原本应该继位的长子括废了,传位于幼子戏。当括的儿子伯御在鲁人的支持下杀掉戏,夺回君位之后,周宣王公然兴兵讨伐,将其诛灭。
按照分封制的原则,诸侯国君位的继承,只要符合周朝的礼制,即长幼嫡庶的顺序,作为天子的周王是不应该干涉的,更不要说直接派军攻击,扶持自己喜欢的人上位,这是对规则的公然破坏,再加上鲁国是姬姓国家,周公的后裔——至亲都要干涉,何况他人呢?诸侯自然离心离德。
其次,草菅人命,视诸侯国君的生命如无物。
周夷王三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周夷王进谗言,陷害齐国国君齐哀公,周夷王于是召齐哀公过来将其烹杀。由于史书上记载的极为含糊不清,故而到底纪炀侯向周王进谗言的内容是什么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将诸侯国君主这样地位显赫的贵族用残酷的手段处死,必须是诸如反叛、抗命之类的严重罪行。可是纵观齐哀公的生平记载,没有任何妄图挑战周王室的举动,而处死之时,是他因周王之召送上门去的,抗命自然子虚乌有。
显而易见,周王的行为举止已经远远超过了天下共主的权力边界,完全没有把诸侯的人身权力当回事,已经达到了后世皇帝的程度,除了齐国上下心声怨念之外,诸侯人人自危,还有几人真心实意的过来朝拜?
最后,对诸侯国内以下犯上,取而代之的行为采取纵容的姿态。
三家分晋、田齐代姜,是典型的例子。不错,当上述事件发生之时,周王室本身已经非常衰微,没有能力对这些事情进行直接干涉,但正确的应对是坚决不承认这个结果,让其处于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境地,这样一来,就能给其他诸侯的讨伐以口实,从而从侧面维护自己的权威——分封制度下,诸侯国君的尊严的权威等同于周天子的尊严和权威!
可周王室完全不能看透这一点,反倒是无底线无下限的神操作,无论是诸侯家族内部的以下犯上,还是属下公卿夺国,一概予以承认,于是乎拳头硬成了最大的道理,以下犯上成为常态,控制力弱的诸侯国君纷纷被取而代之,到了这个时候,周王室直接到了鄙视链的最低端,被诸侯中的胜利者踩死只是个时间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