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魏武卒当初那么的强大 为何在庞涓手里就被打光了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11-04 17:52:01 阅读:60

文章导读:还不知道:魏武卒为何在庞涓手里就被打光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

还不知道:魏武卒为何在庞涓手里就被打光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起《吴子·治兵》

战国初期,中原大地上有一无可争议的最强诸侯国,魏国。

魏国的强大,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魏文侯的知人善任,李悝的强国变法,吴起的强兵改制。

魏文侯不仅能用人不疑,还能听取臣下的谏言,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可以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君明主,他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如翟璜、魏成、吴起、乐羊、卜子夏、段干木等等,都是不世之才。

魏文侯礼贤下士

当乐羊攻打中山国时,曾久攻不下,魏国群臣争相诋毁乐羊,但魏文侯不为所动,还一如既往的支持乐羊,这才让魏国成功灭了中山,乐羊曾说: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出自《吕氏春秋》)。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新纪元,那就是诸侯国的变法浪潮,魏国能在分晋之初率先富强起来,李悝功不可没,后来的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皆是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

想要称霸,仅仅富国是不行的,还得强兵,而吴起改革军制训练出的魏武卒,则能横扫天下,魏国的对外战争,这支人数并不多的精锐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创造了“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出自《吴子》)”的奇迹。

战争前夕士兵总动员

但曾助吴起横扫天下的魏武卒,为何在庞涓手里仅两战就被打光了?仅仅是因为庞涓不如吴起吗?当然不止那么简单。

飞鱼本篇就从曾经横扫一时的“魏武卒”入手,浅析魏国为何不能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

魏武卒强因何而强?

吴起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在魏国为将,从秦人手里夺下了大片疆域,把秦人压缩在函谷关以西,不得东出,肥沃的西河之地,自此成为了魏国的后花园。

吴起经营此地时,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最大的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在春秋之前的战争,诸侯国普遍采取的是征兵制,说白了,就是义务兵制,国家需要的时候,扛起武器就是士兵,国家不需要的时候,放下武器就回家种地,别说五险一金的保障了,即使死了也是白死。

魏武卒

这样的士兵,你想让他卖命,谈何容易,吴起的想法就是用上等的福利待遇刺激士兵的积极性,让他们不再觉得打仗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当打仗这项活动,能带给高回报的利益时,士兵自然会勇于冲锋陷阵。

那么吴起给这些士兵的福利有哪些呢?土地、田宅、人上人,在那个奴隶制还未彻底土崩瓦解时,这些诱惑足以让士兵忘却生命而奋勇直前,吴起正是带着这支不要命的士兵,为魏国开疆扩土,成就霸业。

庞涓带领魏武卒的两次大战。

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这次战役中,不可一世的庞涓带着魏武卒对赵国发起了灭国之战,赵国不能抵挡,向齐国发起救援,齐国以孙膑为军师,以田忌为大将,发兵救援。

但是齐军并没有直接去攻打围困邯郸的魏军,而是去攻打了魏国的必救之地大梁,庞涓在魏王屡次催促下,回师救援,结果被孙膑在必救路上设置的伏兵打的落花流水,十年之后,魏国再次攻打韩国,齐国又来了一次围魏救韩(又称马陵之战),这次战役中庞涓被杀,魏武卒也惨遭重创。

马陵之战示意图

魏国从这两次战争之后一蹶不振,自吴起训练而成的魏武卒,也几乎损失殆尽,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荀子曾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出自《荀子·议兵》),为何孙膑能指挥齐军大败庞涓带领的魏武卒呢,难道庞涓真的不堪为将的重任?

其实未必,魏惠王前期,庞涓曾带领这支军队南征北战,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失败,庞涓的目空一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孙膑也是军事天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玩的更是出神入化,而魏武卒的战斗力已经削弱也是这两次战争失败的因素,别急着反驳,且听我细细道来。

魏武卒和魏国为何不能一统。

魏武卒从成立之初,就需要国家极强的综合国力作为保障,因为这支军队无论装备,还是士兵的权益,都需要需要国家给予强有力的支撑,说白了,要保证这支军队有战斗力,军费开支相当大,吴起改革军制能成功,离不开李悝变法在背后的支撑。

吴起训练而成的这支精锐步兵,在初期,士兵能不顾一切上阵杀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士兵的年纪会逐渐大,战斗力也会被削弱,而没有牺牲的老兵,摇身一变也成为了新兴的地主,这时候再让他们拼命,就很难了。

古代战争场面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怎么不招募新兵编入魏武卒呢,其实一直在招募,只是魏国的土地就那么多,新兵的土地、田宅又从哪里出呢,把老兵的土地收回来?显然不现实,如果收回了奖给新兵,那么士兵都会又老的一天,他们会想着自己老了会不会也是如此,自然也不肯卖命了。

于是乎,建造成本很高的魏武卒,渐渐地成为了魏国的负担,魏国为了保证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只有不断对外抢夺土地。

魏惠王时期奉行的四处开战政策正是这种大背景下而催发的,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魏国的对外扩张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土地就会被其它诸侯兼并,一旦土地被兼并,士兵的既得利益就无法保障,但谁又能保证一直都能打胜仗呢?

飞鱼说:

曾助吴起横扫天下的魏武卒,为何在庞涓手里仅两战就被打光了?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将军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战争背后的综合国力却是关键。

吴起带领的魏武卒横扫天下离不开魏国强大的国力做后盾,而魏武卒的开疆拓土又反过来强盛了国力,两者相辅相成,庞涓带领的魏武卒被吃的精光,让魏国衰弱,而魏国的衰弱又让魏武卒具有了不可复制性,两者亦相辅相成。

从曾经横扫一时的“魏武卒”入手,浅析魏国为何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四处开战的另一个代名词是四处树敌,魏惠王统治的中后期,魏国已经被四面的战争拖入泥潭而无法自拔,越战越败,越败越战形成了恶性的循环,最后的结果是魏国把自己给打残了。

到了战国中期,西部的秦国已经经过了商鞅变法而强大,魏国在战国初期没有率先进攻秦国,而丧失了最佳灭秦的机会,秦国改革军制虽然也是效仿了魏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秦国提倡的是先功后赏,魏国的提倡的是先赏后功,虽只是调换了次序,但却威力远远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说,魏国的统一大业,其实从魏武卒建立之初,就已经注定了会无疾而终。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荀子》、《吴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