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11-02 11:24:01 阅读:82
还不知道南宋野战军战力不弱,为何端平入洛会失败?说来说去还是体制的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端平入洛,是南宋王朝晚期历史中一次争议极大的事件。金国灭亡后,南宋挥师北上试图收复三京(洛阳、开封、商丘),却以损失惨重、功亏一篑告终。很多人对于名帅孟珙未能指挥这场战役非常惋惜。但实际上,孟珙是反对入洛计划的,他和老上司史嵩之都认为,双方国力差距太大,即便入洛侥幸成功,等到严冬来临,休养得神完气足的蒙古大军渡过黄河南下,河南的宋军很难逃过被歼灭的命运。
端平入洛的理论基础是金国曾经使用的“拒关守河”体系。金国末期收缩到黄河以南(当时黄河夺泗水由淮河入海),保守狭窄的河南之地,凭借潼关和黄河的天险阻遏,使得蒙古军无法打开局面,最后武力借道南宋的汉中才得以迂回灭金。
但是金国在三峰山之战前尚有野战军接近二十万。也就意味着,考虑到冬季黄河某些河段会结冰,完成这一防御体系至少需要十五万野战军,而当时行政效率低下的南宋举国战兵也不过十五万左右。因此除了年少轻狂的宋理宗和一味主战的郑清之、赵葵等人之外,满朝文武大部分都反对这一计划。
当时进取中原,有出襄阳和淮西两条路线。宋理宗原计划是希望两路并出,但最终只有六万淮军参与了入洛行动。京湖战区的史嵩之拒绝出兵转饷,历来饱受诟病,但实际上这是个正确的选择。由两淮出兵,尚有汴渠等河道可以运粮。如果由襄阳出兵,考虑到缺乏东北-西南向的河道,正如名臣乔行简所说“由襄而进,必须负载二十钟而致一石,亦恐未必能达”。既然由襄出兵运粮的性价比如此之低下,放弃参与必败的入洛行动,反而能够为京湖战区保全更多实力。
端平入洛的宋军作战大致如上图,赵葵、全子才率六万军队由淮西而进。由于时值盛夏,蒙古主力都在黄河以北避暑,只有少量被蒙人收编的金军留守河南,所以宋军很快就收复了商丘、汴京,原金将李伯渊等人杀死汴京城主帅崔立,投降宋军。此后宋军分成两部,先后赶往洛阳,第一梯队徐敏子部1.3万人,第二梯队杨谊部1.5万人。由于蒙古人掘开黄河河堤导致洪水泛滥、道路泥泞影响宋军粮食转运,此时宋方已经出现缺粮情况。第二梯队行进到离洛阳城只有20公里不到的龙门镇时,遭到蒙古军袭击。当时杨谊部正在全体用饭,遭到蒙军先锋刘亨安率领冲击骑兵突袭。宋军的应急能力显然不足,很快全军崩溃逃散,被逼入洛水淹死者极多。1.5万宋军组成的第二梯队就被区区数千蒙古先锋部队的一波冲锋报销掉了。
然而负责应付宋军的蒙古大将塔察儿率领所部2-3万人与徐敏子部1.3万人作战,竟只和缺粮的宋军打得不分胜负,宋军【杀四百余人,夺团牌三百余,至午不解】。由此可见,南宋淮军中的野战力量在步兵阵战时表现可圈可点,强大的弓弩火力足以应对蒙方的步弓手和骑射手,身着步人甲的重步兵与蒙古步兵交锋时也完全不落下风。
蒙古军擅长机动、骑射、伏击,但无论冲击和步战都无法与巅峰时代的金军相比,也无怪乎金末的忠孝军多次对蒙古兵打出以少胜多的战绩。之前龙门之战时的刘亨安所部冲击骑兵大多是汉人军队,格斗能力要胜过蒙古冲击骑兵。赵葵和全子才可能认为徐敏子部和杨谊部会师后兵力足以击退蒙古军,因此并未支援。最终徐敏子部粮食吃尽,杀马而食,不得不放弃营地向南撤退,过程中遭到蒙军骑射手追杀,损失十分之九。
得到洛阳宋军几乎全灭消息后,赵葵全子才大惊失色,慌忙扔下大量辎重物资,率领剩余的3万部队逃回淮西。端平入洛之战,南宋王朝损失了接近3万野战军,消耗了大量粮草和军需物资,最终成为一场闹剧,还给予了蒙古以入侵的口实。次年,仅战兵数量就多达十数万的蒙古大军便对南宋王朝发起了全线入侵。
但我们也要看到,蒙军战斗力比起宋军没有多少优势,事实上在蒙宋战争中,蒙古人屡屡要依靠人海战术取胜。但相应地,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南宋王朝举国可用的野战军长期维持在十万出头的数量,仅有蒙方在东亚野战军数量的一半左右,剩下的不是吃空额就是不堪一击的弱卒,这不得不说是体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