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扁鹊见蔡桓公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的有蔡桓公这个人吗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10-31 19:52:02 阅读:60

文章导读:扁鹊见蔡桓公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很多人应该记得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曾经有一篇非常有名的...

扁鹊见蔡桓公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很多人应该记得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曾经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扁鹊见蔡桓公》。该文大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扁鹊是春秋时名闻天下的良医,有一次,他去拜见蔡桓公。谈话中他发现蔡桓公有病在身,只不过“病在腠理”,刚染疾病,症状不明显,却是治疗的最佳时机。然而桓公根本不信,以一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打发走了他。但扁鹊本着“医者仁心”的原则,十天后再来告诉桓公“病已深入肌肤,此时治疗也还有机会”,但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只好离开。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见桓公,大惊道:“您的病已经深入肠胃,现在治疗虽然要费些功夫,但也可以治好。”桓公依然不听。

扁鹊

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桓公,远远一望,转身就走。桓公感到很奇怪,连忙派人前去追问。扁鹊摇摇头对来人说:“现在君侯的病已经深入脊髓,我也无能为力了!”五天以后,桓公突然发病,急忙派人去请扁鹊。哪知扁鹊早已料到桓公不可救药,躲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重而死。

这篇文章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文章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人要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扁鹊见蔡桓公

但今天我们说的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也不谈蔡桓公如何讳疾忌医,以及文章所要通过这件事阐明的道理,而是要说说这个并不存在的“蔡桓公”。为什么说他并不存在呢?按照人们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的称呼,蔡桓公自然应该是蔡国人。而当时的确有一个蔡国,但是在公元前447年,蔡国就被楚国灭国了。而且,从当时蔡国历代国君的爵位来看,他们只是被封为侯爵,而非公爵,所以,蔡国只能有蔡桓侯,而没有蔡桓公。

楚国灭蔡

再来看扁鹊,扁鹊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也就是说,扁鹊的出生大约在蔡国灭亡后四十年,那么,扁鹊怎么会到蔡国去呢,难道是穿越?所以,这个“蔡桓公”必定是不存在的。那么扁鹊有没有给当时的诸侯王看过病,有没有如文中“蔡桓公”同样经历的诸侯王呢?有,他就是齐桓公。但这里说的齐桓公并非春秋时称霸的齐桓公,而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的齐桓公。历史上为了区别,称他为“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他本名叫田午。

田齐桓公

据史料记载,田齐桓公,是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也就是说他是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的。他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到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变化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发现他已病入膏肓,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去了,结果没多久田午就病发而死。

田氏代齐

由此可见,“扁鹊见蔡桓公”其实应该为“扁鹊见齐桓公”。关于这一点,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连海老师有过考证,他认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被称为“蔡桓公”的人,倒是有一个被称为“蔡桓侯”的人,可是这个人在公元前695年就死了。他死时距离出生于公元前407年的扁鹊还要早上280多年呢;再说,这个蔡国也在随后的公元前447年被灭亡了,而那时的扁鹊仍然没有出生呢。

田氏代齐

由此可见,有时候史书古籍也不是完全正确的,这也许就是《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不再见于初中语文教材的原因吧。“蔡桓公”应该是“齐桓公”,当年你的语文老师告诉你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