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10-26 19:48:01 阅读:125
很多人都不了解官位和官阶哪个重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对于清朝官员而言,官位跟官阶是构成身份与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官位代表官员的名称、职权,一级背后的权力。而官阶则代表官员的等级和地位。
清朝官阶分为九品,每一品有正、从两个级别,总共分为18级。九品以外,则是不入流的官职。每一个品级都会对官员地位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待遇上。
清朝对于官员,乃至未踏入仕途的科举学子,都有特殊照顾,将他们划为士绅阶层,享受极高的福利待遇,包括俸禄、禄米等。
这些福利待遇的高低,都跟官阶有关。一品官员每年可以领取的俸禄,远超七品官员的数量。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官员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官阶影响。
比如三品以上官员在地方时,能乘坐八人抬轿,四品以下官员,只能乘坐四人抬轿。包括官员的顶戴服饰,其实也受到官阶影响。
一品文官能够在补服上绣白鹤,其他官阶的官员就不能。他们如果绣白鹤,就代表违制。这是清朝制度中,刻意划分的结果,就是通过官阶来区别官员的地位,用来凸显他们的身份。
甚至官员退休后,官阶等级仍会产生影响。比如三品以上官员,退休后可以享受在任时全部俸禄,而三品以下官员,往往只能领取一般俸禄。
对于那些官阶级别高的官员来说,他们的子嗣有机会获得荫封的权力,更好踏上仕途。而这个权力对于低级官员来说是无法得到的。
而官位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职权带来的权力上。清朝的时候,官阶越高,不代表权力越大。
如正一品官职中的太师、太傅、太保,论品级,官员中没有谁的官阶比它们更高。可是,这三个官职都没有实权,只是朝廷专门用来优待官员的官职。
相反,如地方知县,它们的官阶品级较低,只有七品。可是知县作为直接跟百姓接触的官员,掌握有钱谷刑名、钱粮赋税、教化百姓等职权。即便影响力只有自己的辖区,却不可否认它们的权力。
但是,官阶跟官职之间,本身就存在挂钩,所以它们之间的影响也是互相渗透。以总督而言,清朝初期的时候,总督只是正二品官职,并未能完全实行军政大权。
雍正、乾隆时期,总督开始挂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职位,这两个官职都是从一品。兼任这两个官职后,总督官阶自然也达到从一品,可以节制同样是从一品官阶的提督。
事实上,官阶提升对官职而言,还是有极大的帮助。总督虽然职权上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可是如果以正二品官职而言,肯定无法节制从一品提督。即便清朝以文臣节制武将,也无法越级完成职权。
当然,官员的职权,仍要从官位上体现出来。总督挂兵部尚书衔,可以更好节制辖区内的武将。而都察右都御史的官职,可以帮助总督,更好监督辖区内的文武官员。
而总督的官阶,除了兼任大学士时,会有提升到正一品,其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通过获取官位,获得更多权力。
晚清直隶总督就是兼任北洋大臣的职位,才掌握更多军政外交权力。官阶会对官员的权力产生影响,官位也会对官员待遇产生影响。
比如说清朝从雍正时期开始推行的养廉银。养廉银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地方官跟少部分京官,它的数额可以超过正式俸禄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养廉银的数额,虽然会受到官阶的影响。一般而言,官阶越高,养廉银越高。
但是,在不同辖区,不同官职,养廉银又有区别。又比如说,官员退休后留给子孙的待遇,虽然官阶品级有很大影响,可是官位也会产生影响。
清朝规例,官员想要荫封子孙,京官要达到四品以上,地方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这些都是官位产生的影响。
总机而言,对清朝官员来说,官位产生的影响,主要在权力和职责范围,官阶产生的影响,主要在官员的地位和待遇。但是,两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如同硬币的两面,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