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杨坚是怎么夺取政权的 他都了些什么事情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10-16 14:08:01 阅读:70

文章导读:杨坚是如何建立隋朝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其子宇文赞继位。宇文赟是杨坚的女婿,在宇...

杨坚是如何建立隋朝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其子宇文赞继位。宇文赟是杨坚的女婿,在宇文赟死后,继位的静帝只有8岁。静帝的生母杨太后想要稳定局势,只得依靠自己的父亲杨坚,杨坚就这样凭借着自己外戚的身份,顺利地掌握了北周的最高统治权。历代史学家都认为,杨坚是欺人孤儿寡母得到权力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北周王朝在武帝之时,已经开始发生了各种变化。这些变化遍布政权的各个方面,这些变化使得杨坚以汉人身份取得最高统治权成为可能。

首先是军队成分发生了变化。北周王朝军队的核心成员多为来自北魏六镇的鲜卑族军人。他们虽然骁勇善战,但人数有限。因此早在贺拔岳统治时期,就已经开始着手扩充这支军队。贺拔岳后来为侯莫陈悦所杀,军权落在了宇文泰手中。当时这支军队只有3万余人,字文秦想要以此来对抗实力强劲的北齐,显然不现实,也不可能。宇文泰只得“广募关院豪右,以增军旅”。

这些关院豪右大都是汉人,北周军队中的汉人数量开始增加。后来,字文泰为了发展经济,恢复均田制,并将均田制下的农民都编入到军籍当中。经过这么一番调整之后,“夏人半为兵也”。也就是说,随着北周军队的扩张,军人的成分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到了北周武帝实行“三丁选ー”的制度之后,人口占多数的汉族人民就自然而然地替代了鲜卑人,成为北周军队的主要构成者。这对依靠汉人支持的杨坚来说非常重要。

不仅是军队中普通士兵的成分发生变化,就连军队的领导权也开始转移。北周政权的军队组织制度为府兵制,大体说来,是将军队分成24军,由12位大将军领导,12位大将军又直属于8位柱国。但柱国自设立之始,就被用来安置元老重臣,并不实际领兵。实际上带兵打仗的,是柱国之下的12大将,而12大将多为汉人。原本是用柱国来提高鲜卑人的地位,结果却造成了军权下移的局面。为了改变军权不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局面,武帝于建德三年下诏书“改诸军军士并为侍官”,这使得鮮卑贵族手中的军事力量继续被侵夺。

就这样,鲜卑人被彻底地排除在了核心体系之外。汉人当然更加希望由汉族统治者来领导自己,而非少数民族。因此,身为汉人的杨坚自然得到了军队全方位的支持。本来应该是维护北周皇权的军队,此时已经完全倒向了杨坚。

其次,北周混乱的政局为杨坚提供了合适的时机。公元578年,北周武帝病死了,其子宇文赟继位。宇文赞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周宣帝。他之所以名留青史,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干,而是因为他的荒淫与残暴。宇文在身为太子之时,就干了许多坏事。虽然他的父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矫正他的行为,但这只是让宇文赞在表面上变的恭顺有礼而已。在武帝死后,宇文赞的本性就全面暴露出来。

他在刚刚即位之时,就系死了自已不喜欢的齐王字文宪,将善于迎合自己的郑译等人留在身边加以重用。宇文宪之死,也开启了宜帝杀戮的序幕。他将武帝留下用以辅佐他的宗室忠臣们斩杀殆尽,朝臣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局面使得大臣们对字文家族越来越不满意,北周王朝内外离心。除了猜忌臣下,宇文资为人奢侈、好饮酒。为了满足自己欢娱的目的,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将皇位传给了他7岁的儿子,而自己当起了太上皇。也许是因为长期沉溺于酒色之中,他在传位给儿子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年仅22岁。

宇文赟的儿子静帝宇文阐,是杨坚的外孙。在宇文赞死后,杨后为了稳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必然会依赖母家。这就为杨坚纂权提供了时机。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周王朝内部,有人早已看出杨坚的野心。如王轨就曾说过“普六茹坚面有反相”的话他们对杨坚颇为猜忌。也正因为受到种种猜忌,杨坚很早就开始筹划、组织一个能与宇文家族相抗衡的政治集团,他先后拉拢了诸如郑译、李浑等人。这些人或为地方豪强,或为权贵,却都多少与宇文家族关系不佳。杨坚能够顺利地算权,也与他们的支持密切相关。

总之,杨坚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取代北周政权,建立自己的帝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缺一不可。杨坚集权不仅仅是欺人孤儿寡母,也是自己精心运作多年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