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夏侯惇的地位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动摇呢 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10-16 09:32:01 阅读:170

文章导读: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夏侯惇的实力,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且非常有知人之明的枭雄。...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夏侯惇的实力,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且非常有知人之明的枭雄。他一生三度发布求贤令,并提出了“唯才是举”的观点,而被他委以重任的人,也皆为大才,例如其第一谋士荀彧,提出了“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规划,谋主荀攸,虽为人低调,一生却献十二奇策;大将曹仁,能阻拒周瑜一年之久;徐晃能击穿关羽包围圈,长驱直入;乐进能大败关羽,斩杀淳于琼,等等。然而在他的阵营中,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作为一个武将,此人用兵能力极差,几乎屡战屡败,却成为了曹魏军方的第一人。这个人是谁呢?他又为何能够被委以重任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操的老乡,夏侯家族名将中的第一人,夏侯惇。夏侯惇,字元让,是曹魏阵营的元老。最初,曹操行奋武将军,他为曹操担任司马,地位仅次于曹操;之后,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壮大,他的地位也一路升迁,到了曹操被封为魏王的时候,他官至前将军,是曹操能够分封的,官将中最高职位,曹丕称帝之后,他则被拜为大将军,是一个政权中武将的最高官职。由此,他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若他用兵如神,或颇有战功,那也没什么值得惊叹的,毕竟关羽被刘备拜为前将军,从来没有人质疑。可是夏侯惇的用兵能力,实在不值一提——公元194年,曹操东征徐州,他率兵留守,不但丢了濮阳等,使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只余三县,自己还遭到了生擒;公元198年,他奉曹操之命,助刘备抵御吕布,不但大败,还失了一只眼睛;公元202年,他奉曹操之命,去抵御刘备的北上,结果在博望坡遇伏,再次大败而归。自此之后,他几乎再无单独领兵,独当一面的机会。可是他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却一直没有动摇,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夏侯惇颇有资历,是曹操培养嫡系将领的首选

夏侯惇自从曹操刚刚起兵时,便追随在了曹操的身边,其资历不可谓不深。而且他不但是曹操的老乡,还与曹操是连襟,即他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亲妹妹。两人之间的关系之亲密,自然不必多说。作为一个多疑的人,曹操想要培养自己的嫡系将领,除了曹氏宗族之外,夏侯惇自然成了他的首选,因此,夏侯惇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

二、夏侯惇品行高洁且好学,能得曹操认可

想要得到曹操的倚重,仅凭资历和关系,还是远远够的。虽然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但是他本人提倡节俭,对贪婪之人,没有太大的好感。夏侯惇的性格,正好迎合了他的喜好,《三国志》记载:“(夏侯惇)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意思是说,夏侯惇只要有余财,就分赏给众人,自己过的极为节俭,没有置办任何产业。除此之外,夏侯惇还有一点,令曹操非常欣赏,那就是好学。据记载,他虽然长年在军营之中,但是谦虚好学,经常亲自迎师受业。曹操重用他,或许既有个人喜好的缘故,也有为众人树立榜样的考虑。

三、夏侯惇的忠义令曹操感动

众所周知,曹操终其一生都未称帝,直到他去世,大汉王朝还在苟延残喘,因此当时接受大汉的官职封赏,还是较为尊贵的。曹操称魏王之后,将众人都封为了魏臣,只保留了夏侯惇的汉官职位,结果夏侯惇主动上书,请求改任魏官,曹操说不想让他屈就,他也不肯罢休,只是固执的请求,只做曹操的属下。最终曹操未能拗过他,将他封为了魏前将军。这等忠义,实为难得,人非草木,曹操又如何不感动呢?而且通过此事,我们不难想象他一直以来的表现,面对这样一个忠诚了一生的人,曹操又怎么可能薄待他呢?

四、夏侯惇颇有能力

当然了,如果夏侯惇仅是一个草包,就算他具备了上面的一切条件,曹操也不可能把他摆在如此高的位置上,否则很难服众。虽然夏侯惇的用兵能力较弱,在战场上取得的功绩实在有限,但是他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的擅长之处,是稳固后方。夏侯惇为曹操治理后方的时候,遇到了大旱,很可能引发饥荒,于是他亲率士兵和百姓,截断了太寿河水,使民田得到了灌溉,避免了民不聊生的惨状。这仅是他留守后方时,功绩中的一件,不过其能力得到了足够的彰显。既然他有这等能力傍身,曹操又怎会不重用他呢?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夏侯惇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却能稳居曹魏军方最高的位置,既与他的资历有关,也有他的品行,他的忠义有关,除此之外,他的能力卓越则是其中的关键。他一生的表现,他所做的事情,曹操都看在了眼中,这是一段难得的君臣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