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20 10:01:27 阅读:199
在古代历史上,有一种独特的外交方式,曾经占据历史舞台数千年——朝贡。所谓朝贡,就是中原王朝实力强大之时,周边小国为了增进双方友好关系,定期或者不定期派遣使者前来朝拜中原王朝皇帝。为了表达诚意,使者们通常会携带大量礼品,作为贡品献给皇帝。而中原皇帝通常会册封对方封号、赐予金印,和一定数量的财物赏赐,作为回报。
朝贡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成为一种很常见的外交途径。《三国志》记载,“自虞迄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尚书》记载,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威震天下四夷宾服,一向桀骜不驯的西戎国也特地献给周武王一条獒犬,以示臣服。
朝贡的礼品,大多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特产,奇珍异宝,珍禽异兽,皆可以充当。正常情况下,外国使者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带着礼品朝拜皇帝,可谓诚意满满,因此无论礼品的实际价值如何、无论皇帝个人好恶如何,礼品是必须要照单全收的,如果拒收,会让进献贡品的小国受到侮辱,进而影响双方关系。
但在明朝弘治年间,明孝宗在位时,曾经发生过一件反常之事:西域小国撒马尔罕千里迢迢,给明朝带来一头狮子作为贡品。但明宪宗却死活不肯要,最终拒绝了这件礼物。
明宪宗为什么要拒绝外国的狮子?狮子对于明朝皇帝来说,并不陌生。中原本土虽然不产狮子,但是狮子作为贡品来到中原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后汉书》记载,东汉章和元年,刘秀的孙子汉章帝刘炟在位期间,东汉国力强盛,西域各国纷纷来朝拜,“月氏国献狮子”,这是正史记载中狮子第一次作为贡品来到中原。
此后,活狮子就成为历代王朝一种重要的贡品之一。南北朝时期,随着西域和北方游牧部族涌入中原,进贡狮子也进入一个高峰期。粟特国向南朝宋进献了一头狮子,滑国也向南朝梁进献过狮子,北魏也收到过安页盾国进献的狮子。
狮子在明朝是物以稀为贵,但在西域各国根本不是什么稀罕动物,通过极低的代价就能从西亚、非洲等地弄到,作为贡品运到明朝,就能轻轻松松发一笔横财,而且还是吃住行一条龙免费服务,简直是一本万利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商机”。
很多西域小国都看准了这一点,抢着向明朝进贡狮子。连与明朝素无瓜葛的鲁密国(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千里万里向明朝进贡狮子。西域国家撒马尔罕更是此中老手,成化、弘治年间,数这个国家向明朝送来的狮子多,隔三差五就送来一头。
撒马尔罕人尝到了甜头,一发不可收拾。成化年间,撒马尔罕使者怕六湾前来进贡狮子,此人贪得无厌,对如此丰厚的赏赐依然不满足,公然和明朝皇帝讨价还价,声称狮子是高价从瓦剌国换来的,“值银二万”,运送狮子路上“远走七年,多受辛苦”,运费就花了三千两银子,因此要求明朝在赏赐之外把这些费用全部报销。
当时是明宪宗在位,他最初死要面子,先后数次调高赏赐价码,撒马尔罕使者却不依不饶,吃定明朝,赖在明朝不走,反正是白吃白住不花钱,最后明宪宗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强行把撒马尔罕使者赶走。
外国使者的反常表现,引起了明朝人的警觉。大臣之中的有识之士,经过多方了解,逐渐知道了内情,敢情狮子在西域压根儿就不是什么珍禽异兽,“殊不知此乃西方山林之常物,亦如中原虎豹之类耳”,被西域诸国用来钻了明朝朝贡制度的空子,当成生意来做,大发横财。
明朝对献上狮子的使者予以丰厚赏赐,且同时还把他们当成贵宾盛情款待,“日费多端,难以数计”。狮子来到明朝,每年都要耗费大量人财物力饲养,“狮子等兽,日用羊二只饲餋,以十年计之计,用羊七千二百只”,同时还“拨校尉五十名看守狮子房”,“此皆无益之费所当省者”。
因此大臣们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拒绝接受外国进贡狮子。明孝宗知道内情后,大怒不已,大明朝诚意满满款待外国使者,却被人当成人傻钱多的冤大头,所以才会下旨拒绝接受外国进贡的狮子,这种荒唐的局面才被遏制。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