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25 18:00:01 阅读:132
趣历史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柔然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柔然在历史长河中也存活了几百年,但终究没有起什么大的风浪,至于最后的亡国也是相当的平静,要么向西部迁移,要么被其他民族所兼并。
在《花木兰》的影视剧中,处于影视效果的需要,柔然也被刻画的盛气凌人,强大无比。这也完全符合游牧民族的气势。柔然把魏军称为羔羊,把自己称为狼群,看似是真的一样。但其实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正好截然相反。魏才是狼,而柔然是羊。官方对于柔然的称谓是“蠕蠕”,就是小虫的意思,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弱小。
追溯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基本都是大同小异,一直往上追溯,按照相关史书中的记载,柔然和鲜卑都是来自于东胡,而鲜卑的拓跋氏一手开创了代国,柔然则依附于代国。
在十六国时期,前秦通过南征百战,终于一统北方,代国也被收纳,柔然族为了躲避战乱,另投他主,转向了匈奴。随着历史的车轮,前秦崩塌,本来统一的北方又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拓跋氏所领导的代国再次雄起,由拓跋珪复辟同时改名北魏。
北魏的军事力量十分强悍,强大的骑兵就是他的一张王牌,虽然在被前秦统一后,很多文化已经渐渐开始和汉人逐渐融通。但在军事上,由于本身的特性,战力上依旧首屈一指。北方大大小小势力不断凸起,实力最强的游牧民族北魏当然得草割他们。
果不其然,当北魏大军射杀对方大将于陟斤后,大檀并没有稳住局面,赶紧鸣金收兵,灰溜溜的逃跑了。
既然柔然主动来犯,拓跋焘绝不会就此罢休,北魏放弃了原有的战略计划,反而集中精力开启了穷追猛打柔然的模式。拓跋焘一生共有效的组织了十余次进攻。滕光二年,拓跋焘大军长途跋涉几千里,直插柔然腹地,大檀也继续开启了逃跑模式,真是习惯了,反正北魏来犯,柔然就跑。但这次逃跑也给柔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30余万军民,百万牛羊全部落入了北魏的囊中。
柔然元气大伤,再无能力还击,无奈之下,只能俯首称臣,年年朝贡。虽然时不时搞点小动作出来,但都被打的服服帖帖。
初生牛犊不怕虎,柔然予成接任后,竟然又开始了南侵模式,魏国拓跋再次狠狠地教训了一下,“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柔然予成的儿子豆仑接班,继续打,魏军继续赢,柔然继续挨揍。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双方你来我往,打打闹闹,然后又和亲和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凉地区姓阿史那的杂胡逃到金山地区定居,自称“突厥”,慢慢崛起,公元552年,突厥集结大军袭击柔然,打了几个世纪还依旧存活的柔然终究还是没有顶住最后的防线,全军覆没。剩下的人口要么向西迁移,要么被别的族群所兼并。
结语:北魏太武帝先后13次出兵伐柔然,其中胜利11次,另有两次由于柔然先遁逃而没有战果,以429年的这一战果最为辉煌。柔然的年代也是北魏强盛时期,虽然双方都保持了马背上的特点,但北魏实在太为强势,也许只能说柔然生不逢时吧。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