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24 10:10:01 阅读:86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既是大唐帝国盛世的缔造者,又是促成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我们愿意相信,李隆基在登基时的抱负不亚于任何一位千古皇帝,他向往着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你可以说李隆基是个走错路的明君,但绝不能说他是一事无成的昏君,可以说没有李隆基,唐朝在数十年前就会迎来灾祸。下面趣历史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不论天下是李家的还是武氏的,太平公主都能够做一个干涉政事的皇室公主,可韦氏一党如果得到权势,那么自己是决计进不了权力中枢。李隆基的想法和太平公主不谋而合,姑侄两人开始坐到一起商量铲除韦氏的决策,李隆基明白太平公主不愿被权力排斥的心思,太平公主也了解李隆基想要立一番功业的野心。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爱女,武则天在培养女儿方面,倾注大量心血,李隆基是李旦的庶出子,能力和见识在皇孙中名列前茅。
作为武则天登基称帝和李显复辟的见证者,太平公主的政变经验深厚,适合在幕后做一些指挥谋划工作。李隆基的人际关系良好,守卫京城的御林军首领,和自己是常坐在一起喝酒吃肉的朋友。李隆基组织军队的能力的确不错,三言两语就劝得御林军首领心动不已,这支军队成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的主力军队。然而政变开始的时候,李隆基的亲信就吓得临阵脱逃,气得李隆基差点拔刀追过去,整理好心情的李隆基,按照计划来到皇宫禁苑。联络好的守门小吏钟绍京战战兢兢,始终不敢下决定,幸亏他的妻子好言相劝,做通钟绍京的思想工作,不然李隆基连宫门都进不去。
太平公主对李隆基的敌意日益增长,她鼓动部分朝臣对李隆基的血统产生质疑,认为李隆基是庶出子,论理该让嫡长子李成器做太子。李旦虽然有些胆小怕事,但也知道天下是儿子李隆基从韦氏那里夺来的,没有李隆基的话,李氏子孙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每当遇到请求改立太子的奏章,李旦都会装作看不见,然后若无其事地扔到一边,继续对李隆基委以重任。太平公主看到“血统论”不成功,就又编制出“星象法”,趁着天空有流星、彗星,赶紧让那些方士入宫劝告李旦,故作紧张地说帝星有变。
哪成想搬起石头咋砸了自己的脚,李旦听后认为这是老天想要李隆基继位的征兆,太平公主的这一出计谋反倒加速了李隆基的继位进程。李旦是不是故意装傻充愣,我们不难猜出,因为李旦的做法无异于保护了太子,粉碎了太平公主改立太子的阴谋。李旦退位后仍旧掌握军政大权和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这是李旦想要庇护妹妹的初衷,手心手背都是肉,太子是亲儿子不假,妹妹也是亲妹妹啊。
尽管李旦退位后不肯袖手旁观,李隆基还是果断对太平公主的党羽出手,一举铲除掉太平公主的势力,至此唐朝的乱政祸患彻底清除。李旦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退位反倒加速妹妹的垮台,心灰意冷的情况下接受现实,索性将权力全都移交给李隆基,自己躲在宫内安心养老,度过余年。
李隆基成功发动两次政变,足以证明他不是个昏君,最起码早年的他具有秦始皇的气魄,汉武帝的果敢,唐太宗的胸襟。而对于韦皇后他能够帮助太平公主也足见其胆识,而进而面对太平公主想要篡权却又能及时发动政变诛灭,更显示了他的果决,而对于权力的渴望这个真实的目的也成为了他发动2次政变的初衷,也更让他在即位伊始励精图治,只不过可惜的是由俭入奢易,最后却以一场安史之乱导致大唐风光不在。
显示全部
收起